《樣板戲紅色經典珍藏版VCD(20碟)》

劇中主要人物:李玉和、鐵 主 主

樣板戲紅色經典珍藏版VCD(20碟) 特色及評論

紅色經典珍藏版樣板戲收藏指南


 
99.99%純金收藏證,80張精美老海報

 全球限量發行1000套 極具增值潛力

《紅燈記》(京劇)

八一電影製片廠 1970年

主 演:劉長瑜、高玉倩

劇中主要人物:李玉和、鐵 梅

《沙家浜》(京劇)

長春電影製片廠 1971年

主 演:譚元壽、洪雪飛、萬一英、馬長禮

劇中主要人物:郭建光、阿慶嫂

《智取威虎山》(京劇)

北京電影製片廠 1969年

主 演:童祥苓、沈金波、施正泉

劇中主要人物:楊子榮、參謀長

《奇襲白虎團》(京劇)

長春電影製片廠 1972年

主 演:宋玉慶、方榮翔

劇中主要人物:嚴偉才、王團長

《紅色娘子軍》(京劇)

八一電影製片廠 1972年

主 演:杜近芳、馮志孝

《紅色娘子軍》(芭蕾舞劇)

北京電影製片廠 1971年

主 演:薛清華、劉慶棠

《海港》(京劇)

上海電影製片廠 1972年

主 演:李麗芳、趙文奎、朱文虎

劇中主要人物:方海珍、高志揚

《杜鵑山》(京劇)

北京電影製片廠 1974年

主 演:楊春霞、馬永安

劇中主要人物:柯 湘、雷 剛

《白毛女》(舞劇)

主 演:茅惠芳、石鐘琴

《龍江頌》(京劇)

北京電影製片廠 1972年

主 演:李炳淑、周雲敏

劇中主要人物:江水英、阿伯堅

樣板戲紅色經典珍藏版VCD(20碟) 內容簡介

樣板戲,一個在特殊政治環境下產生的特殊戲劇樣式。從當年的風靡一時到後來的悄然淡出,它代表著一個艱難時代的全部歷程;時至今日,當我們再次回首那段歷史的時候,樣板戲其自身的藝術魅力依然存在,一個個熟悉的形象,一段段精彩的絕唱至今令許多人無法忘懷。

我們重點推薦的這套《革命現代京劇珍藏版》匯集了包括《紅燈記》、《沙家浜》等10部膾炙人口的樣板戲,並同時編輯出版了配套書籍《樣版戲出台內幕 樣版人物今安在》,收入珍聞實錄10萬字,精選老海報80張。

為突出其珍藏價值,本光碟及配套圖書只限量發行1000套,並同時饋贈24K純金編號收藏證。

樣板戲紅色經典珍藏版VCD(20碟) 文章節選

"忽如一夜春風來"――樣板戲風靡神州

六十年代初戲曲界一片沉悶,如何把傳統戲曲與大眾的火熱生活結合起來,困擾著藝術家們。1965年2月中國京劇院的《紅燈記》在廣東公演引起巨大轟動,那盞紅燈像從雲遮霧障中衝出的太陽,帶給大地一片光

明。《紅燈記》成為傳統與現代天作之合的樣板,大江南北爭相傳唱,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據《廣東日報》1962年2月11日報導:10日晚許多香港人云集深圳爭觀現代京劇《紅燈記》,場面之狂熱前所未見。觀眾熱淚盈眶,高呼口號,如痴如醉,劇終後掌聲經久不息,歡呼雀躍。一些香港人感嘆道:"我們覺得京劇與現代戲曲結合是不可能的,抱著看笑話的態度來的,這一看我們徹底被征服了。"

文化界為之興奮,一月之內重要報刊發表評論文章200多篇,從各個方面對《紅燈記》給予充分肯定。

各地劇團蜂擁北京求教,電台一天教唱8小時仍滿足不了民眾的熱情。學演《紅燈記》一時間成燎原之勢。舞台遍及學校工廠、田間地頭、大街小巷和尋常百姓家。

《人民日報》1962年6月2日發表專題採訪"一家三代合唱樣板戲":河北正定縣國小教師王海民一家成立樣板戲小組,王的愛人扮奶奶,兒子扮李玉和,孫女扮鐵梅,王和其他成員負責舞台和音樂,為學校義務演出20餘場。

穿紅底白花小襖,梳一根大辮子,成為當時最流行的時尚。


至真至美之藝術瑰寶 常聞常新之梨園奇葩

樣板戲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它源於現實生活;經過藝術家們聯手精心雕琢,博採眾長,古今珠聯、中西合璧,是幾代京劇名家"十年磨一劍"的絕唱。

據統計,每台戲僅參與創作的藝術家達56人,完成時間平均在5年以上。戲中一調一曲、一招一勢都是名家精心打磨的結晶。《紅燈記》經過8次修改。《沙家浜》和《杜鵑山》經過著名的"四梁四柱"-----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張君秋、趙燕俠、譚元壽、馬長禮等人指導。為改好劇本,江青授意從牛棚中"解放"汪曾祺;為拍好電影,急召下放的謝鐵驪進京……

"楊子榮"童祥苓出身京劇世家,身受京劇大家王瑤卿悉心栽培,又得荀派、梅派真傳,後來受教於馬連良、周信芳,熔各派於一爐,大膽創新,自成鮮明激越的演唱特色。其演唱的【二黃導板】"迎來春色換人間"和"打虎上山"已成經典絕唱,歷次大型晚會幾乎都有人登台演唱。

"李玉和"錢浩梁師承余派、楊派,得李少春、張君秋指點,再加粗放豪爽的個人特點,其演唱已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其【西皮二六】"臨行喝媽一碗酒"紅遍大江南北,上至80歲的老太,下至三歲孩童,無不哼唱。

 賀綠汀的高足、在中央音樂學院有天才之美譽的于會泳是樣板戲的"總管"。他善於繼承傳統唱腔,吸納西方歌劇及交響樂手法,經他的天才創造,"樣板戲"達到完美的境界。

經眾家千錘百鍊,"樣板戲"念白也獨有特色,既有傳統京劇韻白的韻律、節奏,又因白話押韻,精煉而富有詩意。例如柯湘的"風裡來,雨里走,終年勞累何所有,只剩得,鐵打的肩膀粗壯的手……。"和李玉和的"提籃小賣拾煤渣……"等都是經典之做。

據《中國戲曲報》統計,近20年來90%的大型晚會選唱樣板戲選段,而且是最受觀眾歡迎的節目。對於音樂、戲曲、表演等專業,樣板戲是最常用的模仿範本。


《樣板戲出台內幕》揭密來龍去脈

《紅燈記》的藍本《自有後來人》直送周恩來、劉少奇;

江青說《紅燈記》只能有一個劇本,強令"鐵梅給李玉和讓路。"成戲之過程跌宕起伏。

《沙家浜》源於《蘆盪火種》。毛澤東說"蘆盪里都是水,革命火種怎么能燎原呢?"

趙燕俠一句"劉主席說我演得好"丟掉了女主角。一齣戲引起路線鬥爭。

張春橋以《智取威虎山》討好第一夫人;

周恩來親自設計道具;

樂隊指揮嚇出一身汗。

《奇襲白虎團》問世最早,江青一句"山東的同志是聽話的"把戲收編;

毛澤東笑說"這些話不是我講的嘛!";

楊得志為何生悶氣?

御批《海港》改京劇,主演童芷苓勾起江青在上海灘的傷心事;

急中生智,朱文虎替父登台;

老大媽說"你們這么多人大半年寫不出3萬字,還不如我孫子。"

《杜鵑山》原是話劇,1963年由北京名家聯手改為京劇。

江青哼嘰道"戲中姓賀的女英雄,這是給誰樹碑立傳啊!"

于會泳抱病改"柯湘"。江說"很好。"

《紅色娘子軍》(舞劇)周恩來不抱希望,創作組下海南;

看了戲,周恩來說"我落後了,保守了,"

毛澤東讚揚"方向對頭",江青堅持改主題音樂。

《龍江頌》為何一次審查通過?江青收編《白毛女》為什麼卻又將其掛起來?……


《樣板人物今安在》細說榮辱興衰

1977年8月28日,國務院某招待所廁所里,一個面容憔悴的老人手端一杯足於穿腸亂肚的硫酸水,稍作遲疑後,一飲而盡……。

他就是興也樣板戲毀也樣板戲的文化部長於會泳。

17年有期徒刑,對於那個軒昂的"洪常青"來說意味著什麼?只有劉慶棠知道。1985年妻離子散、又身患肝硬化的他訣別北京,走向東北的一個小山村。從世人的偶像到政治犯、流氓犯,這一切來得太快了。

錢浩梁一戲走紅,江青親切地稱他"浩亮",他曾昧著良心革恩師的"命",當上副部長。但他畢竟屬於舞台,被審查5年的他,為重返舞台遠走他鄉。隱居的晚年對他來說也許是一種合理的結局。

"楊排長"宋玉慶23歲成為人大代表,但心仍在戲上。升遷局長後,不失演員本色。審查過關後離群索居。想再登舞台的熱情總被世態炎涼冷卻。

"楊子榮"童祥苓敢於與張春橋叫板,台上英武,台下沉冤,"文革"後仍屈辱未解。他為名列毛阿敏後而抗議,他永遠也戰勝不了世俗,這也許就是他晚年不得不接受的命運。

北京廣濟寺:一位婦女雙合十,伴著木魚的節奏,虔誠地念著佛經。她就是"鐵梅"劉長瑜。一生為善,與世無爭,佛祖對這樣的人能不保佑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