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建設

該鎮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城鎮居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其中,農業和農村經濟呈現新的發展態勢,糧食、甘蔗、桑蠶、水果、蔬菜、畜牧六大農業產業和食用菌特色產業同步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主要農產品產量穩步增長。2004年進廠原料蔗10.5萬噸,水果總產量4420噸,蔬菜總產量2.08萬噸,蠶繭總產量538噸,家禽總產量29.73萬羽,水產品產量662噸,食用菌產量3480噸。2005年進廠原料蔗9.3萬噸,水果總產量5715噸,蔬菜總產量2.18萬噸,蠶繭總產量821噸,家禽總產量31.02萬羽,水產品產量661噸,食用菌產量6794.5噸。建立小尾寒羊養殖、桑葉生產、食用菌生產等示範基地,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加強對城鎮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鎮宣傳文化站廣場建設,及大要、米村、沖恩國小教學樓、沖脈村、米村、沖恩村村委辦公樓等建設工程,完成孟橋至八叉塘、北岸至壇沖等鄉村公路建設,農村“養殖——沼氣——種植”三位一體生態農業發展模式逐步推廣,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小小示範戶,帶出大產業。“三農”科技服務網信息示範戶、沖脈鎮食用菌種植大戶、沖脈鎮食用菌協會會長藍彩軍根據市場需要,在大力發展食用菌種植的同時,不斷引進市場潛力大、前景好、產品附加值新品種發展種植。2006年9月,發展種植蘑菇新品種――美國大球蓋菇17畝,純收入12萬多元。在他的帶動下,目前該鎮貢山、大要、瑞村等8個村民委70%的農戶都種植食用菌,品種由過去單一的蘑菇發展到今天的白靈菇、雞腿菇、茶樹菇、大球蓋菇等多個品種。食用菌生產周期短、見效快、成本低,且大多數是冬閒田種植,不誤農時,一蘑菇的產值能達1.2-1.3萬元,純利潤基本穩定在7000-8000元。2006年,該鎮種植食用菌60萬平方米,共產鮮菇390萬公斤,產值達2184萬元,僅此一項,沖脈鎮菇農人均純收入增加了500元。
社會事業

後全屯這幾年靠種桑養蠶、種果樹發展起來了,去年全屯人均純入就達4000元。自去年修好村中這條水泥路後,大伙兒就合計著要給村子美化美化。在掛鈎縣領導——縣委書記焦耀光的協調下,100來棵兩三米高的景觀樹苗運到了後全屯,這可把全村的老老小小們樂壞了。
運苗木的車子剛在村里停下,大伙兒就立馬動手把樹苗從車上抬下來。小葉榕、羊蹄甲、紅杜英、桂樹,還有不少黃素梅苗,這城裡的花今天要在農村綻放了。
不過,更讓村民們高興的是,後全屯的“榮譽村民”縣委書記焦耀光也參加了他們的植樹活動。村民們的幹勁更足了。挖好坑,把樹苗小心翼翼地放進坑裡,扶正,一棵棵對齊,填好土,踩實,沒多久,一條林蔭小道就展現在人們眼前了。這叫“榕樹道”,這叫“桂花道”,這叫……想著這一棵棵挺拔的樹木就要紮根後全屯,村民們不禁在心裡繪起了美景。“再過一兩年,我們這裡喔,要比城裡還要好看!”手拿黃素梅苗,看著剛栽好的樹,家住後全屯的沖恩村民委副主任韋崇富很自信。
傍晚,村民們洗淨親手採摘的野菜,捧出自釀的重陽酒,擺上農家的盛宴,以農家人特有的方式感謝城裡來的“村里人”。平日裡不飲酒的女人們也端起了酒杯,任紅霞落在臉頰。
入夜,客人告辭,村民們圍在車旁,久久不願離去。就在車子啟動時,不知誰點燃了鞭炮,聲聲喜慶的爆竹,似在宣告後全屯的新貌,更表達了村民們的感激和不捨。
文衛建設

黨政建設

沖脈鎮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一是積極推進領導班子年輕化進程。採取調配、公選等方式拓寬錄用渠道,選配德才素質好、知識層次高、有專業特長的年輕幹部進入領導班子,改變鄉鎮幹部隊伍的年齡結構。制定非領導職務管理的實施細則,騰出位置,為年輕幹部的及時上崗創造條件。全面最佳化鄉鎮班子知識結構。根據各鄉鎮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的條件,將那些政治理論素質高、作風果斷、能駕馭全局的領導型人才和熟悉市場經濟、懂經營、會管理、有紮實農業科學技術知識,又善於抓二、三產業的服務型人才及時充實到領導班子當中,特別是注重選拔長期在業務部門工作,具有專業知識的優秀人才進入領導班子,最佳化鄉鎮班子的知識結構。大力改善鄉鎮領導班子成員的工作條件。在政治上嚴格要求,工作上要大力支持、生活上要熱情關心,提高他們的政治和經濟待遇,並建立健全乾部激勵競爭機制,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是加強民主制度建設,為新農村建設夯實黨內和諧基礎。加強黨內民主政治建設。各鄉鎮全面推行鄉鎮黨代表常任制,建立黨代會年會制度、黨代表小組活動制度、兩級聯繫制度、黨代表視察制度、民主評議制度以及黨代表反映意見和建議制度等。健全黨內決策機制。努力形成一套權責清晰、事權人權財權比較對稱的決策制度,提高鄉鎮黨委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水平。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當前,要特別重視和加強鄉鎮領導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設,提高民主生活會質量。
三是改進領導幹部的作風,為新農村建設奠定發展動力基礎。首先,鄉鎮幹部要堅持黨的宗旨,熱愛農村工作,心繫農民民眾,在感情上貼近廣大農民,在工作中依靠廣大農民,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全心全意為農民民眾謀利益。其次,鄉鎮幹部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定決策、做規劃、乾工作要充分考慮農民的需要和現實的條件,實實在在地為農民民眾謀利益。第三,在鄉鎮領導班子中要大力提倡識大體、顧大局、講團結、講奉獻,發揚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工作作風。第四,要強化對鄉鎮領導幹部的監督管理。在鄉鎮探索聘請民眾監督員監督黨委和政府重大工作、民眾和黨代表列席黨委會議等制度,進一步促進鄉鎮領導班子作風的轉變。第五,要進一步創造加強黨群聯繫的載體,搭建密切幹群關係的橋樑,深入開展例如“五個一工程”這樣切實有效的活動,全面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