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漢族,文化程度高中,1979年分配到揚州市文化局下屬單位: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拜79歲高齡的陳正春老藝人為師,從事木板雕刻,至今已有30多年的藝齡。現在是“八刻”協會的會員之一。2003年編入《中國民間文藝家大辭典》 ,2009年被授予“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2011年被授予“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雕版印刷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現聘於“揚州雕版印刷博物館、揚州博物館”,繼續從事木版雕刻工作。
多年來,在傳承仿宋字型的雕刻技術,同時還鑽研其他字型和不同體裁的雕刻技術(包括外文字型的雕刻技術),成功的雕刻出各個字型和各種山水畫、人物畫等木板字畫,並能夠修補任何受損程度的古、舊字畫版畫。代表作品有:被列為江蘇一寶並由廣陵古籍刻印社出版的70多萬字2000多版面的大型古籍木板書《里堂道聽錄》;為日本刻印社加工的經書《白雲禪師》;刻印社出版的《唐詩三百首》、《揚州叢刻》等,修刻了《四明叢書》、《西廂記》、《桃花扇》等暖紅室系列,為北京印刷博物館雕刻了全套的《金陵十二釵》、《四美圖》等,為北京市文物局雕刻了《大藏經》插圖及部分文字,近年來還雕刻了《魯迅小說插圖集》《陶淵明詩文集》、《李賀歌詩編集》等。
在雙博館雕版互動演示區,雕刻巨匠沈樹華正在雕刻一塊非常複雜的版片,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觀看,原來,他是受邀雕刻《龍藏》扉頁一張釋迦牟尼像圖。“這張版片也見證了當今高科技再發展,仍是取代不了傳統的雕版印刷技藝。雕刻一會就要歇一會,否則眼睛吃不消,碰到陰雨天色,就雕刻粗線條部門……”
這幅圖大部門線條還沒有頭髮絲粗,萬一刻壞了怎么辦?沈樹華趕快說:“這可不能刻壞,否則無法補救,不像雕刻文字版片,刻壞了可以補一下,這幅圖都是連體的,一旦某處刻壞了,整幅圖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容不得一點的破壞,否則就得重刻。當時,我們正好在北京演示,他們在現場看了後,就請我們重新雕刻版片。所以,一旦感覺硌手,就得趕快清除掉。不能錯一處,否則得重刻
作為中國雕版印刷發祥地之一,保留著極其豐碩的雕版印刷文化遺產。 ”
昨天,雕版互動演示區,不少遊客圍在沈樹華四周,不時傳來嘖嘖稱讚聲。 “他們一開始用電腦刻了這張圖,但是效果不好,不能把釋迦牟尼像以及兩邊近百位各路仙人的畫像很逼真很細膩地刻畫出來,仍是覺得採用古老而傳統的雕版刻畫的效果更好。 ”沈樹華先容,北京要重印清代《龍藏》,一部《龍藏》有7000多卷,每卷的扉頁都有這張圖,當年的版片是清代官刻的,其中圖案部門不能用了。
沈樹華坦言,這塊版片創了他的紀錄,這是他於1979年入行以來,雕刻面積最大、圖案最複雜最細膩的版面。沈樹華微笑著說:“使用的工具仍是和以前一樣的,就需要我這30多年的基本功和足夠的細心了。 ”
記者看見,整張版片充滿了圖案,近百個人物濃縮在這塊版片上。 ”
雕好這塊版片需要3個月
說著,沈樹華繼承埋頭雕刻起來,只見他雕刻一會兒,就用刷子輕輕地清理木屑,沈樹華解釋:“這些屑子固然很小,但是很硬,假如不小心壓在版片上,就會硌壞已經刻好的圖案。這塊版片長約65厘米,寬約27厘米,厚約4.5厘米。
高級農藝師。男,1935年出生,湖南茶陵人。中共黨員。畢業於長沙農校。現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七師土地管理處副處長,中國農學會、新疆農學會會員,新疆土壤學會和兵團主地學會理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七師土地監察大隊副總監察,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農學會理事。主要業績:畢業後分配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22、28、29等團從事技術工作,1978年獲第一次全國科學大會"重鹽鹼地改良"集體成果三等獎,1987年獲自治區"人工防雹效果"三等獎,1988年獲兵團"低產田變中產田"科技成果二等獎,1989年參加了農七師鹽鹼地作物低產變中產綜合技術套用研究的科研工作,獲農七師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先後在省部級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21篇。1978年光榮地出席了全國第一次科學大會,1979年以中國專家組專家的身份前往索馬里民主共和國援外兩年半。1983年國家民委、勞動人事部、中國科協聯合為其頒發了"在少數民族地區長期從事科技工作"榮譽證書。1986年農牧漁業部為其頒發了"長期堅持農牧漁業技術推廣工作,做出了成績"榮譽證書,同時獲農技推廣榮譽證章。1993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土地管理局為其頒發了"在兵團土地管理機構成立5年以來,積極工作,成績優異"榮譽證書,獲兵團土地管理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199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其頒發了"獻給為新疆40年建設事業做出貢獻者"榮譽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