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騰達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沈文達的引導下,公司3年銷售收入達3.5億元,創稅8000多萬元,是一家以通訊工程為龍頭,集市政工程、五金製造、汽車附屬檔案生產、建築工程、油品經營為一體的大型企業。企業發展理念: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和“一業特強、多業並舉”的科學論斷,堅持“質量第一、安全第一、信譽第一、管理第一”的管理理念,牢記黨的方針政策,嚴格遵紀守法,依法治理企業,不斷開拓進取,以人為本,科學發展,使公司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年一個新台階、績效一年更比一年強。公司總資產已達2億8千多萬元,累計銷售收入3億多元,實現利稅9000多萬元,上交稅費3000多萬元。公司連續十多年被評為“市先進私營企業”,金山區“十佳私營企業”,曾被評為“國家守契約重信用”企業,金山區文明單位,2007年被上海市政府評為“市文明單位”和“平安單位”。2007年4月被上海市私營企業協會評為“市先進企業”,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沈文達被上海市政府評為“市勞動模範”。
目前,上海騰達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決定一方面戒驕戒躁,改革創新,開拓進取,科學發展,努力使自己的事業更加輝煌、發達;另一方面繼續與農建村保持“企村結對”關係,在2008年度中將出資把農建村的主幹道路全面綠化;出資協辦電訊工程材料公司等,為農建村“三年翻一番”的宏偉目標貢獻一份力量。
上海騰達企業發展有限公司去年工程項目減少,銷售收入下降,但公司負責人、全國勞模沈文達表示,絕不無故裁員。通過調整預算,緊縮開支,騰達在2008年沒有發生一例裁員或減薪,還給全體員工增加了25%的工資。該公司負責人、全國勞模沈文達向員工們表示,公司哪怕是赤字運轉,也決不無故裁去一個人,決不把矛盾推向社會。
為人豁達的沈文達,已到了知天命之年,像所有純樸的農民兒子一樣:訥於言,敏於行。雖然沒有學過“欲取之,必先予之”之類的謀略,卻從傳統道德中樸素地認定:寧可吃虧,也不能占人便宜。無論在上世紀80年代的個體戶生涯中,還是90年代投資創辦企業,沈文達從沒偏離過自己的人生軌跡。
人生
1983年,27歲的沈文達作出了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抉擇:辭去公職,投身於金山衛鎮農建村創辦村級集體企業。從經營汽車座套、汽車油道通氣、汽車修理開始,創造了在當時令人刮目相看的員工人均創利兩萬餘元的業績。
1994年,沈文達又投資創辦民營企業——長安通訊工程有限公司,後改為騰達企業發展公司。剛開始,他和三位同事借了一間辦公室、買了一輛四噸卡車,就開始了創業之路。在朋友的介紹下,公司承接了縣外市場的首項工程——奉賢西渡鎮一戶一線配線工程,隨後又把“戰線”拉到了松江、青浦、嘉定、崇明、南匯、金山電信局、專用局等等。
萬事開頭難。起初一年中,騰達公司只見投入不見回報,面對這殘酷的現實,沈文達也曾疑惑:任何行當都競爭激烈,但行行都出狀元,為什麼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卻不見成效呢?於是,沈文達對整個行業的狀況進行了細緻的解剖。他認為“騰達”起步並不晚,1994年前後,上海乃至整箇中國電信業正方興未艾,有著極為廣闊的天地,“騰達”不缺乏發展的空間;他清醒地意識到,“騰達”基礎畢竟薄弱,無論是在人力還是在物力上,都不能與那些實力雄厚的大公司競爭。“騰達”這樣的小公司要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生機,必須比別人更能吃苦,更能拼搏。尤其要做到產品價廉物美,打造出良好的服務品牌。
事實證明,這一步堅持,沈文達是走對了。1997年,上海郵電開始在農村實施地毯式裝機,即要求農戶每家都要裝上電話,當時第一批號放在南匯。南匯下屬的十三個鄉鎮電話安裝工程全面鋪開,有關方面把業務分別交給十三支安裝隊伍,並要求這十三支隊伍同時開進去,當時“騰達”就拿到了一個鎮的施工任務。對於許多公司而言,這不是什麼大工程,更談不上什麼肥差,可對“騰達”來說,是邁向輝煌的第一步。沈文達鄭重其事地在公司上下緊鑼密鼓地做戰前動員,他提出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要把這個工程當作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來做,不得有絲毫懈怠和差錯!
十三路大軍齊聚南匯,無疑是一場無聲的戰爭。雖然表面上誰也沒說要競賽,但暗地裡,一開始就較上了勁。在這場競賽中,“騰達”的表現是優異的,他們不但排線排管道全部優質,而且速度極快。這次工程工期緊、工作量大,賺頭卻不豐,當工程進行到一半時,就有兩家隊伍退出了。鑒於“騰達”的優良表現,點將自然點到“騰達”的頭上,沈文達一馬當先,就帶領施工人員乾開了。
在南匯工程全部結束後,“騰達”不僅優質高效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還把其它安裝隊不願意做的活兒全部按時按質按量地做好了。此外,他們還參與協調、協助有關人員對不願裝電話的農戶進行了勸說工作。理所當然,“騰達”受到了嘉獎,被有關領導譽為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隊伍。
硬仗打多了,“騰達”自然就開始騰達起來。從1997年初起,經過了三年披荊斬棘的努力拚搏,“騰達”終於開始盈利了。
“誠信是企業長遠發展最好的資本。”這是沈文達經常告誡部下的口頭禪。他反對那種與人做生意恨不能把別人兜里的錢全掏空的做法。資源共享,強強聯手,取長補短,實現多贏,品牌至上,誠信天下,這樣的經商理念無疑也折射出沈文達的處世之道和為人之理。有一次,騰達公司接到一筆奇怪的生意:對方在工程完成後結算時,給出了比預算高10%的報酬。當公司財務詢問對方是不是弄錯時,對方回答:“絕對沒錯,因為上次‘騰達’承接我們的一個工程價格明顯偏低,所以這次作一些彌補。”
作為民營企業,騰達公司十分注重民主管理。沈文達深有感慨地說:“企業是民營的,也是大家的,既然是大家的,就必須依靠大家來發展。”沈文達曾主動到公司所在的金山衛鎮鎮工會,要求幫助組建工會。工會組建不久,他又要求工會協助公司行政辦成立了由行政代表、工會代表、職工代表組成的“騰達公司共謀企業發展促進會”。促進會一年召開兩次會議,討論企業的重大發展事項、職工福利分配、幹部的年終考評等。多年來,員工農保轉鎮保,制定《員工守則》、《員工獎懲條例》,成立企業幫困基金等與企業發展、員工利益相關的重大事項都經由促進會協商解決,員工們表示:“想不到在民營企業也有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在騰達我們越乾越有勁。”
感恩
企業強盛,不忘回報社會。騰達企業1994年初創辦至今,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沈文達帶領公司員工積極參加社會各項公益事業和各種慈善活動。在回響“結對幫困”號召活動中,於1997年以來,連續至今與金山區金山衛鎮農建村結成幫困對象,給予農建村大力的支持和幫助,把扶貧工作落到了實處。特別是在實施“企村結對”活動以來,與金山衛鎮農建村簽訂了“企村結對”協定書。本著發揮各自優勢,整合各自資源,創新合作形式,開展了一系列的共建活動。如公司每季度組織一班人到村委會實地考察,對該村的醫療、環境、孤寡老人、特困戶等許多方面的實際問題,走訪村民,傾聽意見,與村委一班人溝通,同時解決實際問題。
2003年2月當得知農建村民朱紅英身患重病、家庭生活十分困難時,公司沈文達董事長、總經理與村委班子研究定為特困戶,從2003年開始至今,公司每年向朱紅英提供2000元的救助款。現已連續4年兌現了這一承諾。特困戶繆水良、黎成龍各獲得1000元的資助。2007年4月,當沈董得知農建村村民張國慶同志身患白血病而無法承受昂貴的醫療費時,他立即放下公司的工作,除自己親自帶頭捐助給張國慶20000元以外,還組織金山區民革委員會、鎮商會、公司員工等單位和個人向張國慶捐助,讓他能得以住院治療。這一舉動深受社會、病人及親屬的感動和稱讚。今年12月18日沈董還向農建村65歲以上老人(共889人)送去了耐寒棉被,價值14多萬元。當沈文達知道公司里有一位家境頗為困難的女工正在為女兒上大學的學費犯愁時,便同工會商量,決定為該女工的女兒提供大學四年的學費。之後沈文達又提請工會逐個調查,每年有多少職工子女考上大學,以便公司及時提供幫助。
有人說,沈文達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泥土情懷。然而,從希望的田野中走來的農民企業家沈文達,不僅誠信天下,善待他人,而且注重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2008年,“騰達”公司出資數十萬元捐贈雲南和哈爾濱兩所山區困難學校,還向金山區光彩事業促進會捐贈10萬元。“我們是在政府的富民政策下發展起來的,近年來,政府也給了我不少榮譽,盛名之下感覺到的是沉甸甸的社會責任。”
類似這樣的活動已連續開展了十多年,十多年來向農建村送去的彩電、棉被、衣物、慰問金及支助金等價值總計100多萬元。不僅如此,公司向市慈善基金會、抗非典、海嘨災害、敬老院、中國小校等各項公益事業捐款捐物,累計已超過250萬元。被人們稱為“慈善家”、“農民的好兒子”。
經過十三年的風雨洗禮,騰達公司仿佛從一個呀呀學語的嬰孩長成了一位風華正茂的少年,創業最初的一間辦公室變成了如今5萬平方米的廠房,一輛舊貨車變成了2.5億元的總資產,沈文達也獲得上海市勞動模範光榮稱號,……佇立於市場大潮的風口浪尖,沈文達感悟“騰達”的使命和畢生的追求,正如他所說:“生命是一種過程,唯有不斷改變,不斷重塑,不斷超越,這個過程才會充實,精彩,無悔。”
參考資料
[1] 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cn/o/2007-04-27/231811729612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