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沂蒙革命紀念館是臨沂市2013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設計大師程泰寧先生主持設計,設計方案外方內圓,建築形式簡潔樸實,體現質樸高尚的沂蒙精神;暗紅色基座穩紮大地,暗示沂蒙精神的革命根基;兩組支座承載建築上部主體,象徵著沂蒙精神對革命勝利果實的重要支撐;中間貫穿上下的紅色筒體,寓意著沂蒙精神中流砥柱的強大作用。
據了解,沂蒙革命紀念館按照國內一流展館的標準定位,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凸顯沂蒙特色和時代特徵,將通過圖片、影視資料、實物、雕塑、場景復原、聲光電等多種更為直觀的形式、高科技的手法全面展示沂蒙革命戰爭史。在正式對外開放後,沂蒙革命紀念館將在每層配置講解員,為遊客參觀提供幫助。遊客還可藉助自助講解系統,全面、詳細了解每一件展品背後的故事。在特定區域,遊客還可使用閉合講解的方式,了解展覽區域內所呈現的歷史人物、實物文獻等。在多個旅遊團隊一起參觀時,遊客使用團隊講解系統可設定各自的頻道,做到互不干擾。
結構
沂蒙革命紀念館作為華東革命烈士陵園改造提升工程,紀念館規劃總建築面積4301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20637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22382平方米,北至銀雀山路、西至沂州路、南至陵園前街、東鄰華東革命烈士陵園,規劃設計為地下二層,地上三層。其中,地上三層建築主要用於沂蒙革命精神展示、紅色影視教育、黨史陳列、沂蒙革命精神研究、民眾路線展示等;地下兩層空間主要用於人防工程、停車場等用途.地上一層主要用於沂蒙精神研究、黨史陳列、紅色影視教育、臨時展廳;二層主要用於沂蒙革命歷史展覽,三層主要用於黨的民眾路線主題教育展覽。
在總體設計上,紀念館採用開放式格局,營造出通透流暢、宏偉壯麗的展覽氛圍,形成疏密有致、富有韻律的展示空間。其中二層和三層的兩個展覽的主展線設計各具特色,又渾然統一。二層臨沂革命史展覽風格更具有臨沂地域特色,三層黨的民眾路線展覽強調歷史性、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展覽
沂蒙精神展
主要展示革命戰爭年代,黨和人民軍隊為了沂蒙人民大眾的翻身解放,拋頭顱、灑熱血,沂蒙人民義無反顧跟黨走,捨生忘死投身革命鬥爭,山東黨政軍和沂蒙兒女水乳交融、生死與共,培育形成的沂蒙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廣大黨員幹部民眾發揚沂蒙精神,團結一心,艱苦創業,科學發展,勇爭一流,走出了一條革命老區科學發展、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的新路子,譜寫了“大臨沂、新臨沂”建設的輝煌篇章。黨的民眾路線主題教育展覽
主要展現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中,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民眾觀,始終與人民民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建立了深厚的魚水情誼和密不可分的血肉聯繫,形成了一切為了民眾,一切依靠民眾,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的民眾路線,贏得了億萬人民的衷心擁護,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當家作主,凝聚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強大力量,開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的征程。黨的民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家寶,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必須一以貫之、長期堅持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沂蒙黨史館
集沂蒙黨史資料陳列、宣傳教育、資料存儲、黨史研究等功能於一體,主要陳列沂蒙根據地、解放區黨史文獻資料、文物、影像資料和黨史圖書,重點展示沂蒙根據地、解放區黨政軍民開展革命鬥爭的資料,承擔著沂蒙黨史文獻資料貯存、研究、查閱等職能,是開展黨史和沂蒙精神研究、宣傳、教育的重要陣地和視窗。沂蒙革命紀念館旨在教育和引導各級廣大黨員幹部,大力弘揚沂蒙精神,始終堅持黨的民眾路線,切實改進工作作風,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凝心聚力,開拓進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