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沁園春
大橋名清江橋,在樟鎮十里許,有無聞翁賦《沁園春》、《滿庭芳》二闋,書避亂所見女子,末有“埋冤姐姐、銜恨婆婆”,語極俚。後有螺川楊氏和二首,又自序楊嫁羅,丙子暮春,自涪翁亭下舟行,追騎迫,間逃入山,卒不免於驅掠。行三日,經此橋,睹無聞二詞,以為特未見其苦,乃和於壁。復雲“觀者毋謂弄筆墨非好人家兒女”。此詞雖俚,諒當近情,而首及權奸誤國。又雲“便歸去,懶東塗西抹,學少年婆”,又雲“錯應誰鑄”,皆追記往日之事,甚可哀也。因念南北之交,若此何限,心常痛之。適觸於目,因其調為賦一首,悉敘其意,辭不足而情有餘悲矣。
流水斷橋,壞壁春風,一曲韋娘 。記宰相開元 ,弄權瘡痏 ,全家駱谷 ,追騎倉皇。彩鳳隨鴉 ,瓊奴失意,可似人間白面郎。知他是:燕南牧馬,塞北驅羊 。
啼痕自訴衷腸,尚把筆低徊愧下堂 。嘆國手 無棋,危途何策,書窗如夢,世路方長。青冢 琵琶,穹廬笳拍 ,未比渠儂淚萬行。二十載,竟何時委玉 ,何地埋香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沁園春:詞牌名,又名“東仙”“壽星明”“洞庭春色”等。雙調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韻,後段十二句五平韻。
樟鎮:又名樟樹鎮,在江西清江縣。
丙子:指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
一曲韋娘:指唐教坊曲《杜韋娘》,後用為詞牌,這裡借指《沁園春》。杜韋娘本為唐代歌伎,後教坊遂以其名制為曲調。
宰相開元:指唐開元、天寶年間的宰相李林甫和楊國忠。
瘡痏(chuāng wěi):創傷。這裡是以李林甫和楊國忠暗喻宋末誤國宰相賈似道。
駱谷:在陝西周至縣西南,谷長四百餘里,為關中與漢中間的交通要道。這句說元軍入侵,人民紛紛離家逃難。
彩鳳隨鴉:比喻被元軍擄掠。
塞北驅羊:比喻被元軍驅趕到北方。
下堂:指妻子被丈夫休棄。這句謂被元軍擄掠凌辱,遭遇比被丈夫休棄更為悲慘。
國手:本指國內無敵的棋手.這裡是借指掌握國柄的權臣。
青冢(zhǒng):即漢王昭君墓。這句以王昭君比喻楊氏。
穹廬笳(jiā)拍:用蔡文姬被擄入匈奴作《胡笳十八拍》的典故,比喻楊氏被元軍驅掠賦《沁園春》詞。
委玉:謂死。
埋香:謂埋葬。
1.沁園春:詞牌名,又名“東仙”“壽星明”“洞庭春色”等。雙調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韻,後段十二句五平韻。
2.樟鎮:又名樟樹鎮,在江西清江縣。
3.丙子:指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
4.一曲韋娘:指唐教坊曲《杜韋娘》,後用為詞牌,這裡借指《沁園春》。杜韋娘本為唐代歌伎,後教坊遂以其名制為曲調。
5.宰相開元:指唐開元、天寶年間的宰相李林甫和楊國忠。
6.瘡痏(chuāng wěi):創傷。這裡是以李林甫和楊國忠暗喻宋末誤國宰相賈似道。
7.駱谷:在陝西周至縣西南,谷長四百餘里,為關中與漢中間的交通要道。這句說元軍入侵,人民紛紛離家逃難。
8.彩鳳隨鴉:比喻被元軍擄掠。
9.塞北驅羊:比喻被元軍驅趕到北方。
10.下堂:指妻子被丈夫休棄。這句謂被元軍擄掠凌辱,遭遇比被丈夫休棄更為悲慘。
11.國手:本指國內無敵的棋手.這裡是借指掌握國柄的權臣。
12.青冢(zhǒng):即漢王昭君墓。這句以王昭君比喻楊氏。
13.穹廬笳(jiā)拍:用蔡文姬被擄入匈奴作《胡笳十八拍》的典故,比喻楊氏被元軍驅掠賦《沁園春》詞。
14.委玉:謂死。
15.埋香:謂埋葬。
白話譯文
在距離樟鎮十里的大橋,清江橋上,有無聞翁寫的《沁園春》、《滿庭芳》兩首詞,技術戰亂中女子的不幸遭遇。結尾處有“埋冤姐姐、銜恨婆婆”,語言非常通俗。其後,有位螺川楊氏女子也和了兩首詞,她自序叫楊嫁羅,丙子年暮春,從涪翁亭下坐船,元軍騎兵追趕得緊,雖然她逃入山里,仍然被元軍擄掠。被元軍擄掠的第三日,行經此橋,看到無聞翁寫的詞,認為自己更加悲慘,於是寫下和詞。並說,“觀看到的人請不要說舞文弄墨不是好人家兒女”。這首詞雖然通俗,但是可以體諒她的心情,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還是權臣奸相誤國。上面還寫著“便歸去,懶東塗西抹,學少年婆”、“錯應誰鑄”,都是追記以往的事情,讓人非常悲哀。因為想到南北距離太遠,所以常常心痛。這些題詞常常歷歷在目,所以用同樣的詞牌寫一首詞,敘述她們的心情,雖然文采不夠但是心情是同樣悲慘的。
流水依舊斷橋橫,殘垣斷壁沐春風,韋娘一曲已斷腸。曾記開元間宰相,跋扈專權致禍殃,全家逃難經駱谷,追騎如虎入羊群。彩鳳配昏鴉,瓊奴拒受辱,不是人間白面郎。怎知他,燕南塞北牧牛羊。
女子痛哭訴衷腸,執筆低徊愧下堂。宰相無謀解危難,書生曉夢路正常。青冢琵琶胡笳拍,未比你流淚萬行。此事已過二十年,何時玉隕,何處香消?
創作背景
該詞作於元成宗元貞二年(1296年)。一次,作者在樟鎮(今江西清江縣)清江橋上,看到避亂女子寫的冤苦之詞,深深觸動了他的遺民之慟,於是寫了該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喪亂詞。從序中可以看出,詩人在這首詞中,以深厚的同情,追述了二十年前發生在此地的一幕悲劇:一群弱女子,被元兵擄掠蹂躪的慘狀。詞中,作者對擅權誤國的權臣痛予譴責;對受難者的命運,給予了極大的同情。
上片描繪當年一群女子被元軍擄掠、蹂躪的情形。流水與斷橋,壞壁與春風,這些意象背反的景物,被作者故意扭合到一起。形成強烈的對此,使斷壁頹垣的慘象更為突出,加重了悽苦的意味。“韋娘”句活用劉禹錫“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詩意。用以指代楊氏的題詞(《杜韋娘》也是詞曲名),併兼有憐其才藝、哀其命運的含義在內。“記”下所領四句,筆頗曲折。是用唐代開元、天寶之際的典實來比喻宋末政局,並以之概述楊氏題詞的內容。詞中“全家駱谷”用此。接下來六句,則寫其被辱於元兵的苦恨。“”彩鳳隨鴉,瓊奴失意“,都是匹非其偶的意思。美人不配俊夫,已是婚姻的不幸,何況家毀國亡。辱於仇手,其悲恨更有甚於佳人之嫁廝養者多矣。前面著以“知他是“三字,雖以疑問語氣出之,實有作者深沉悲慨在內。這樣就把一種受制於人,聽憑蹂躪的悲劇寫得曲折盡致了。元兵所至之處,姦淫燒殺,無所不為,多少婦女被任意糟踏。作者把這些弱女子被元兵蹂躪的慘狀,記敘於紙上。
下片抒發作者對這一歷史慘狀的感慨。“啼痕自訴衷腸,尚把筆低徊愧下堂。”那些被蹂躪的婦女,有苦無法向人訴說,只好“啼痕自訴”,乞求丈夫把休書收回,別提休妻之事。這悽慘的情景是誰造成的呢?接著作者發出感慨:“嘆國手無棋,危塗何策;書窗如夢,世路方長。”下面,又用了王昭君、蔡文姬兩個歷史典故,進行對比:“青冢琵琶,穹廬笳拍,未比渠儂淚萬行。”王昭君遠嫁匈奴,常以琵琶抒憂思。杜甫《詠懷古蹟》之三:“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在作者看來,那些被損害的婦女,比王昭君、蔡文姬的下場更悽慘。其詞著墨,一氣旋折,愈轉愈深,真有搖盪心魂,摧人涕淚的力量。在劉將孫看來,這些寫在橋頭的哀苦詞句,要比昭君怨曲。文姬哀詞更為悽苦和更令人同情。因為正是用千萬行血淚寫成的,因為它是民族的哀吟呵。 劉將孫此詞之作,距宋恭宗德二年丙子暮春已二十年。這個可憐的被“驅掠”北行的女子怕早已香消玉殞了。她的埋骨之所是在風沙漫天的朔北還是在馬蹄匼匝的間關道途都無從尋覓了,把人的思緒引向迢遞的遠方,益發令人讀後難以忘懷。
全詞語言洗鍊,概括力強,善於用典,感情深摯,是一首飽含血淚的亂世悲歌。
名家點評
井岡山大學教授蕭東海《宋代吉安名家詩詞文選》:這是一首感傷亂離的詞。詞人以鋪敘的詞筆、貼切的用典,將人民的苦難命運描寫得十分深刻、真實,將自已複雜的悲慨抒寫得極為淋漓、婉曲,不失為一首敘事言情的佳作。
作者簡介
劉將孫(1257一?)字尚友,別號吾齋,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劉辰翁之子。宋末舉進士,元皇慶二年(1313),薦授光澤主簿,嘗為延平教官、臨江書院山長。事跡見《元史類編》。其父人稱須溪先生,劉將孫濡染家學,故當日有“小須”之稱。推崇程朱理學,詩歌創作則主張詩禪同一。著有《養吾齋集》。《疆村叢書》輯其詞為《養吾齋詩餘》。存詞二十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