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汶萊王朝(博爾基亞氏王室)直到1993年為止汶萊王朝是亞洲王朝中除日本菊花王朝外國祚最長的現存王朝,1993年高棉王朝復辟,現存最長的亞洲王朝才被有七百多年歷史的高棉王朝代替,現任汶萊蘇丹是第29世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汶萊王朝從1363年開始傳到現在已經有六百餘年。而且汶萊王朝君主制直到現在還沒有結束的跡象。
汶萊從8世紀開始有人定居,在元代史籍中稱“渤泥”,明代史籍中稱“汶萊”。汶萊長期受中國文化影響,13世紀後伊斯蘭化。其國王麻那惹加那乃曾於1408年訪問中國,後逝世並安葬於南京。14世紀,汶萊伊斯蘭教君主國從爪哇的控制下擺脫出來,在14世紀至16世紀非常強大,國土包括菲律賓南部以及沙撈越和沙巴。16世紀中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相繼入侵這個國家。1888年,汶萊淪為英國的保護國。1941年,汶萊被日本占領,1946年英國恢復對汶萊的控制。1959年,汶萊與英國簽訂協定,規定國防、治安和外交事務由英國管理,其他事務由汶萊蘇丹政府管理。1971年,汶萊與英國重新簽約,規定除外交事務和部分國防事務外,汶萊恢復行使其他所有內部自治權。1978年,汶萊蘇丹赴倫敦就主權獨立問題同英國政府談判,並締結了友好合作條約。根據條約,英國於1984年1月1日放棄了其掌握的汶萊外交和國防權力,汶萊宣布完全獨立。獨立以後,蘇丹政府大力推行“馬來化、伊斯蘭化和君主制”政策,鞏固王室統治,重點扶持馬來族等土著人的經濟,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嚴格維護伊斯蘭教義。汶萊目前仍為大英國協成員國。
來歷
保護國時期
根據1888年9月17日簽訂的《英國汶萊條約》,英國握有蘇丹王位繼承決定權和外交權,並規定未經英國同意,汶萊不得將國土割讓給他國。
1906年,又簽訂補充協定,英國派駐紮官掌管汶萊的一切政務。從此,汶萊的一切內政、外交和國防大權都落入英國人手中。名義上汶萊仍是一個蘇丹國,但實質上已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殖民者大肆掠奪經濟資源,奪取土地種植橡膠,操縱森林資源開發,民族經濟受到極大摧殘,國家財政拮据,靠借貸維持開支。
20世紀20年代,在詩里亞地區石油的發現和開採,不但給英國殖民者帶來巨額利潤,也為汶萊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財政基礎。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汶萊被日本侵略者占領,並與近鄰沙撈越和沙巴合併為一個行政區。在日本占領期間,汶萊各項事業,尤其是石油業,遭到嚴重破壞。
1945年9月,英國人捲土重來,汶萊又被置於英國的軍事管制之下。1946年7月,英軍將政權移交給民政當局。其後,經濟恢復迅速,石油產量逐年增長。與此同時,民族民主運動也逐漸興起。50年代後半期出現第一批政黨,最早成立的是人民黨。在民族民主運動壓力下,英國被迫同意於1959年頒布憲法,撤銷駐紮官,實行部分內部自治和行政改革,建立地方議會和立法會議。1962年開始議會選舉,人民黨獲得絕大多數議席。這時,馬來亞聯合邦在英國支持下,正積極推行包括汶萊在內的馬來西亞計畫,汶萊人民堅決反對加入馬來西亞。以此為契機,同年12月8日,在人民黨領導下,汶萊人民掀起大規模武裝起義。英國殖民當局出兵鎮壓,起義迅告失敗。人民黨成員流亡國外。隨後,汶萊政府開始實施緊急狀態法令。
1971年,汶萊與英國簽訂新條約,汶萊獲得“完全內部獨立”,但外交事務仍由英國掌管,國防事務由雙方共同負責。1978年6月雙方達成協定,1983年底汶萊獲得完全獨立。
1984年1月1日蘇丹宣布,汶萊已成為一個完全獨立國家,並宣布新內閣組成名單。1月7日正式加入東南亞國家聯盟,9月加入聯合國,為第159個會員國。
世界各國國慶與獨立日
本任務詞條主要介紹了世界各國的國慶與獨立日的名稱、時間,並重點介紹了該國的歷史來源,以及重大戰役情況,本任務詞條包括在1~12月份中的世界各國的國慶與獨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