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汪桂英,女,(1931.8—2012.5)室名"平山草堂"。原籍江西省樂平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汪桂英1954年畢業於江西師範學院藝術系。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共產黨員。歷任景德鎮陶瓷研究所美術設計,汪桂英1956年調入中國輕工業部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藝術室,專職從事陶瓷美術創作設計和研究。任技術職稱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汪桂英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西分會會員、景德鎮市美術工作者協會會員、景德鎮書畫院畫師。
藝術風格
汪桂英出身於陶瓷美術世家,其父汪野亭為景德鎮陶瓷美術名家、"珠山八友"之一。桂英擅長陶瓷器型設計、高溫色釉綜合裝飾,兼長中國畫。工粉彩山水、釉下彩花卉。她的粉彩山水瓷畫,既得其父遺韻,又借鑑西畫技法,廣采山水畫名家名畫的畫風畫技,其構圖簡潔明了,意境寧靜高遠;用筆或不拘成法,雄渾豪脫;或工致秀麗,細密清妙。寫意工筆,各有所長。她的色釉綜合裝飾,氣韻生動,形意自然。她在陶瓷造型和裝飾設計結合上,長期實踐,苦心探求,作品型巧而畫美,技法圓熟,筆法纖秀。
汪桂英的釉上山水畫是汪野亭流派的嫡傳,能任筆行之,疏密聚合有致,畫面富於韻律感。這樣的畫面,這樣的意境,既非從前人,粉本中規撫而得,也不是摭拾別家剩羹余飯,它是充溢著山野之氣,體現出現代觀眾審美情趣的。因之,她在藝術界的引人注目非獨因其流派的傳承地位,更重要者乃在於符合藝術創造的內在邏輯。
成就榮譽
1975年1月,輕工業部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根據中央辦公廳檔案指示,秘密研製一批供毛主席專用的生活用瓷,工程代號為“7501”。輕工部陶瓷研究所組織了40多位頂尖的陶瓷藝人,汪桂英是“7501”工程研製小組的組長。“7501”出爐後當年9月送達中南海,其餘則由國家相關機關定為絕密檔案封存入庫。
2011年中國輕工業部陶瓷研究所指派汪桂英為“建黨90華誕”設計燒造史上首款“建黨紀念瓷”,如今已80高壽的汪桂英表示:“此次接到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的委派,希望有生之年,能傾注一生功力再為黨和國家燒造一款超越‘7501’的‘建黨紀念瓷’作為至崇高的獻禮!”
60年代起在專業報刊上發表專業論文10餘篇。其中《器型與變型的關係》,收錄《輕工業部論文集》。
《景德鎮陶瓷藝術名人錄》《藝術陶瓷》《瓷都藝星》《中國當代工藝美術名人辭典》等畫冊書籍,專版專頁評價其人其作。退休後仍受聘於中國輕工總會陶瓷研究所繼續鑽研陶瓷藝術。1978年,被授予景德鎮"陶瓷美術家"稱號。1979年,應日本瀨戶市政府之邀赴日本考察。1979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1983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92年,赴香港考察陶瓷市場。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1994年,應邀在香港舉辦《汪氏山水畫展》。2003年,被授予“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稱號。
藝術人生
汪桂英系汪野亭之幼女,父親將其視若掌上明珠,故精心培育,剛會握筆,父親便帶到畫桌邊教她繪畫。8歲時,父親特地為她選購了一套148件的重工粉彩餐具,說是將來給她當嫁妝。?
可惜,歡樂的童年太短暫,11歲時,父親便不幸去世。從此,家裡經濟來源中斷,日子頃刻變得艱難起來。桂英理解家中的困難,每天晚上,伴著搖曳的燈光,靠著父親把著手教的那點點繪畫知識,開始了她的繪瓷生涯。起初在小匙小碟上畫,漸漸地在茶杯、茶壺乃至花瓶上畫。1946年,國小畢業後,考入江西省立陶業專科學校。1954年,她從南昌大學(現江西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調入輕工業部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從事美術設計。?
20世紀50~60年代,汪桂英以設計陶瓷器型為主,參加收集整理和研究開發傳統陶瓷器型,並多次參與中外技術合作和國內外陶瓷展品的創作設計。由她設計的竹節茶杯、圓底茶杯、青果茶具、玉蘭茶具、葫蘆酒具、太白酒具等產品曾獲建國十周年陶瓷器型設計獎。?
1968年,她被下放到農村勞動,被迫放下了畫筆。3年後,回到陶瓷研究所。為了奪回失去的時間,她把小孩託付給母親和嫂子照看, 整日泡在研究所里,實在累了,便在創作室里搭塊木板靠一靠。桂英就是這樣懷著對陶瓷美術刻骨銘心的愛,在陶瓷藝術的天地里,在粉彩山水的領域裡不斷學習、探索、繼承和發揚父親的藝術傳統,繪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汪桂英擅長陶瓷器型設計,高溫色釉綜合裝飾。她的粉彩山水瓷畫,既得其父遺韻,又借鑑西畫技法,廣采山水名家的畫風畫技。其構圖簡潔明了,意境寧靜高遠,用筆不拘成法,雄渾豪脫,她的色釉綜合裝飾,氣韻生動,形態自然。她在陶瓷造型和裝飾結合上,作品型巧而畫美,技法嫻熟,筆法纖秀。她設計的《桂林月夜》荷口皮燈、《四季山水》雙面釉大型瓷板屏風等作品,參加國內外展評,多次獲獎,有的作品被國家有關博物館、國家工藝美術館及行家珍藏。1979年,應邀赴日本考察及現場表現技藝。?
個人作品
《葫蘆酒具》1959年獲優秀作品創作獎。
代表作《玉蘭茶具器型》《寶塔瓶新造型》分別在1980年和1981年全國陶瓷評比中獲獎。
色釉堆花《雪山探寶》300件花瓶,參加第一次全國工藝美展。
色釉綜合裝飾葡萄壇,參加第二次全國工藝美展,並赴日本展覽。
《玉蘭》茶具,1980年獲得全國陶瓷評比三等獎。《紋片開光寶塔瓶》,1981年獲全國陶瓷評比三等獎。
《雪景山水》150件上下紋片瓶(合作),獲景德鎮第一屆陶瓷美術百花獎二等獎,另有兩件作品(合作)獲三等獎。
粉彩《山水》寶塔瓶,1992年獲景德鎮市“巾幗杯”大獎賽特別獎。
中國畫《山崍行舟》《高山遠眺》,刊登於《景德鎮畫選》。
人生謝幕
2012年5月12日上午10時,“汪派山水”第二代傳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汪桂英因病與世長辭。昨日聽到這則訊息,很是震驚,久久不能也不願相信。回眸汪桂英老師的一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顆璀璨的明星隕落,整個陶瓷藝術界為之黯然。
追憶
我的母親汪桂英
執筆/曾軍
一
生活中,她就是很普通的母親,雖然有著很高的社會聲望,但是她從沒有因為這些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習慣,跟普通的退休老人沒有什麼不同。她總是說他們這代人是吃過苦的,生活條件的苦、工作的辛苦,所以現在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好的。時過境遷,母親沒有因為經濟條件的提高而提高生活的標準,從不講究衣著,看著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太太。而對於畫畫,她卻是傾注了無限的熱愛,講起畫畫,她自己的評價只有平淡的兩個字“喜歡”。在我的腦海里,這兩個字代表了母親對陶瓷山水畫的全部。她不止一次地對我說過:“我一輩子經歷過很多的波折,最值得欣慰的是,無論生活處在順境還是逆境,我始終沒有丟下我的畫筆!”其實我知道,母親所得到的諸多榮譽和世人的尊重不是她的目標,她心中要的就是把父親的藝術發揚光大,把自己的藝術越做越好。
重病期間,母親曾對我說:“我沒有時間了再畫畫了,如果老天爺再給我十年,我還會畫得更好。”母親是個平凡的人,有著平凡的生活、平凡的語言,但是卻留下了不平凡的陶瓷藝術。她留給了我一份成功的秘笈,內容只有一個——“用心去愛、用心去做”。
在我考大學的那個年代,美術專業最熱門的就是“裝潢”,沒有例外的我也是選擇了這個專業,當時也沒有想過再回到景德鎮從事陶瓷行業。畢業時,卻改變了主意,原因其實還是從小生活在陶瓷這個特殊環境裡,所受到的潛移默化並根深蒂固的影響。帶著對陶瓷粗淺的認識和模糊的目標,我還是回到了景德鎮,進入了父母所在的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上班後,母親並沒有用傳統的傳藝方式來要求我學習陶瓷繪畫,而是讓我多看多試,從摸索和嘗試中找到自身特性與陶瓷的最佳結合點;她也從沒有要求我一定要畫山水,所以那時候畫過山水、花鳥、人物,最終可能還是被山水畫的魅力所吸引,繞了個大圈子之後選擇了山水。冥冥中這也許就是我跟山水畫的緣分、就是基因里抹不去的那個節點。
二
說到“汪派山水”,現在的人們對它的認知主要是外祖父汪野亭晚年成熟時期的代表風格——“粉彩青綠山水”,汪野亭晚年的青綠山水主要在畫風、章法和設色三個方面形成了獨特而成熟的特色。
1.畫風
汪野亭是民國“珠山八友”時期少數讀書人出身的瓷畫家之一,在詩、書和中國畫等方面都有相當紮實的功底,且晚年學佛,正所謂“相由心生”,禪學思想滲透在他的瓷畫創作當中,使得他畫的山水清新脫俗、悠遠空靈,筆法大膽、氣韻靈動,大氣的畫風、禪境的畫意和文人的氣韻突顯了他繪畫技法的純熟和文化修養的深厚。他畫的山水所顯現的“脫俗”是特徵之一。
2.章法
汪野亭在多年的創作中,將“通景山水”的構圖章法運用到極致,能夠在瓷瓶瓶身上將畫面沿水平方向巧妙地安排,使得畫面有首尾相接的痕跡。而且畫中景點部位錯落有致、互為主次,轉動瓶身所看到的每個可見面都可以獨立成為一個完整畫面。一個景點在某個角度是主要景點,轉換一個角度又會是次要景點,這樣就會形成景中景、景連景的奇妙效果。畫中的雲路、水路、道路和山脈走勢的安排是“通景”構圖的關鍵所在。
3.設色
“汪派”的“青綠山水”設色特點是在傳統景德鎮粉彩山水的設色方式上做了調整和簡化。不是將現有的顏料直接套用,而是淡化了色彩的飽和度以適合自己獨特的淡雅畫風。並且,將各種需用色彩的套用面積做了簡化,只是用了較少的色彩,色調整體、不花哨,結合禪境的畫意,達到了“脫俗”的畫面效果。
“汪派山水”有著鮮明的“文人畫”特徵,擺脫了景德鎮陶瓷裝飾領域根深蒂固的“匠氣”,有著較高的藝術性,應該說汪野亭是當時把景德鎮陶瓷從“工”提升到“藝”的主要人物之一,為當時景德鎮陶瓷山水畫的創新和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
母親是“汪派”傳人中成就最高的,她的辭世無疑是“汪派”的重大損失。現在傳承和發展“汪派山水”的重要責任就完全落在我們的肩上。而且,在努力的過程中沒有了她的指導和引領,這份責任顯得特別得重大和艱難。同一年中,“汪派”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汪平孫也過世了,現在我們都非常重視這個狀況,大家也都更加積極地為這份責任加倍努力。
在母親以往對於我和二哥曾糧的指導中,她始終強調“傳承”不是重複,不能複製和固守前人創造的成果,要在繼承家族傳統的同時,努力提高自身藝術修養,從多方面吸收營養,形成自己的風格。沒有自己的藝術個性,就是橫向擴展,而不是向前發展。
我個人的認識是:“汪派山水”不是一種特定的畫法或畫種,她是汪野亭種下的一顆種子。我們的責任是讓它長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而不能守著前人創造的幾個經典去反覆地複製,否則,“汪派山水”只可能是始終單一的延續,而不是壯大和發展。作為後人,我們都在努力,給他不斷補充營養、增添內涵,相信“汪派山水”一定會人才輩出、再創輝煌,不愧對前人“汪野亭”、不愧對“汪派山水”的稱號。
(作者系汪桂英兒子) 編輯/吳國濤
作品欣賞
汪桂英《湖天春色》瓷瓶,該作品淋漓精緻的表現了汪派山水的風格,作品寬口、長頸、雙耳、寬腹、器型設計大觀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