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經濟開發區

江陰經濟開發區

江陰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1年,1992年6月啟動建設,1993年11月經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建區以來,高新區堅持把不斷最佳化軟硬環境作為園區發展的重要支撐,按照“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體制,建立了精簡、高效的辦事機構,全面推行“封閉式管理、開放式運行”的管理模式;立足高起點規劃,堅持高標準建設,形成了通暢的路、電、水、氣、訊等網路,生活服務、休閒娛樂等設施配套齊全,是您投資經商的理想之地。

開發區簡介

江陰經濟開發區 江陰經濟開發區

江陰經濟開發區是1993年11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級重點開發區。2002年10月,江蘇省委、省政府又賦予江陰經濟開發區國家級開發區的經濟審批權和行政級別,2011年6月15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江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並定名為江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過10多年的開發建設,江陰開發區共累計引進項目820個,其中外資企業210個,累計協定註冊外資30億美元,到位註冊外資18.5億美元,累計完成工業投入114.95億元。2005年,全區引進外資項目30個,其中超千萬美元項目18個,完成協定註冊外資4.2億美元,到位註冊外資1.1億美元,完成工業銷售收入353.5億元,三產營業收入290億元;工業投入35.9億元。

發展優勢

外資集聚

江陰經濟開發區 江陰經濟開發區

——外資集聚效應明顯

港台地區仍然是江陰經濟開發區主要的外資來源地,區內匯集了港資企業58家,台資企業57家。但是,近幾年來,歐美、日韓資本進駐勢頭強勁,全區擁有歐美企業48家,日韓、東南亞企業47家。成功引進了興澄特鋼、貝卡爾特、瀚宇博德、福匯紡織、啟新紡織、中糧麥芽等50多家超千萬美元項目,其中超億美元項目6個。荷蘭DSM公司,芬蘭科尼公司,比利時貝卡爾特,日本JFE商事、日棉、東棉、三菱商事、三井物產,以色列化工集團,香港中信泰富,台灣華新麗華,中糧、中石油、中石化等一大批世界著名公司落戶園區,其中已有近10個世界500強企業入駐。

主導產業

——主導產業特色鮮明

目前,江陰經濟開發區已形成金屬新材料、高檔紡織服裝等主導產業和石化、IT、機械製造等新興優勢產業。210家外資企業中,有金屬新材料項目27個,機械及配件項目42個,IT項目48個,高檔紡織服裝類項目38個,輕工類項目20個,化工類項目14個,生物醫藥項目5個,服務業項目16個。其中,金屬新材料產業為開發區第一大產業,建立了以興澄特鋼為龍頭,由貝卡爾特鋼簾線、華新鋼纜、法爾勝特鋼製品、川電鋼板等企業組成的金屬新材料生產基地,這一產業2005年實現的利潤占全區70%以上。

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功能凸現

科技創新載體日益完備,2004年3月,高新技術創業中心成立運行;2006年3月,高新技術創業園一期4.5萬平方米主樓將交付使用;去年9月,省級留學人員創業園由省人事廳批准成立;長江國際科技園區目前正在規劃設計。至2005年底,創業園已累計引進研發企業22家,開發新產品35項,申報專利19項;已引進留學人員16個、博士16個、碩士20個。創業創新環境逐步形成,先後出台了加快高新技術創業園建設的優惠政策、創業發展資金的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鼓勵和扶持留學人員和國內科研人員入駐創業,對入駐企業進行註冊補貼和專利申報獎勵。

投資環境

——投資環境日益最佳化

經過10多年的開發建設,江陰經濟開發區基本完成了“九通一平”,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完備,擁有出口加工貿易聯網監管區、海關直通式監管點、高新技術創業園等特色功能平台,凝鍊了“馬上辦、辦上馬”的開發區精神,營造了寬鬆宜人的創業環境,形成了靈活高效的服務體系。對現有規模重點企業量身定做服務方案,提供契約式服務;提供“一個頭審批、一站式服務、一個口收費、一個人負責到底”的一條龍服務;在關務、檢務、商務、稅務等方面實行全程式服務;對進區企業在建設、發展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實行保姆式服務。

發展戰略

——統籌發展富民為先

堅持一手抓開發建設,一手抓富民安民,正確處理好拆遷安置與就業保障的關係。就業方面,搭建了管委會、辦事處、社區三級管理網路,在區內建立3家職業介紹所,每個社區配備就業援助員,為被征地農民提供就業信息,開展定向培訓,2005年幫助3000多名本地勞動力實現了就業。保障方面,對3.5萬名被征地農民全部實行了農村養老保險和農村醫療保險,從去年8月起,又開始推行城保、農保並軌制度,提倡“人人有保障、家家有物業”的保障新模式。

完善機制

——機制體制日益完善

遵循“小政府、大社會”,“小管理、大服務”的原則,圍繞“行政行為法制化、政府服務國際化、機關效率高效化”的目標,近年來,江陰經濟開發區對用人機制、運作機制等作了大膽探索。全面實行全員聘任制、工資浮動制、競爭上崗制、公推競崗制等用人制度,逐步嘗試末位淘汰制、否決匯報制等管理制度,搞活了用人機制。同時,導入市場機制,把開發區當企業來經營,逐步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開發建設模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