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實施意見

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實施意見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為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和經濟社會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的意見》(國辦發〔2017〕78號),結合江西實際,經省政府同意,現就加快全省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增加綠色優質糧食產品供給,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切實保障糧食質量安全,推動糧食產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為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夯實產業基礎,努力實現糧食主產省向糧食產業經濟強省的轉變。

(二)基本原則。

突出市場化。突出市場主體地位,激發市場活力和企業創新動力,發揮市場在糧食產業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針對糧食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和制約瓶頸,強化政府規劃引導、政策扶持、監管服務等作用,著力營造產業發展良好環境。

突出工業化。樹立“大糧食”“大產業”“大市場”“大流通”理念,以“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為抓手,堅持以工業化思維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充分發揮糧食加工轉化的引擎作用,推動倉儲、物流、加工等糧食流通各環節有機銜接,以相關利益聯結機制為紐帶,培育全產業鏈經營模式,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突出新型化。順應現代農業發展形勢,適應市場需求,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體制機制、經營方式和商業模式創新,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等新動能,提升糧食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突出多元化。充分考慮資源秉賦和消費習慣與特點差異,結合不同區域、不同領域、不同主體的實際情況,鼓勵各地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糧食產業發展模式。加強統籌協調和政策引導,推進產業發展方式轉變,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注重整體效能和可持續性。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初步建成適應江西省情和糧情的現代糧食產業體系,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全省年加工稻穀總量超1700萬噸,糧食加工轉化率達到80%以上,企業平均產能利用率達65%以上,糧食產業銷售收入突破15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過100億的糧食企業數量達到2個以上、過50億的糧食企業數量達到5個以上,大型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糧食產業集群輻射帶動能力持續增強。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綠色優質糧食產品有效供給穩定增加,全省糧食優質品率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建設糧食產後服務中心400個、糧食質量監督檢驗機構62個,糧食科技創新能力和糧食質量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二、培育產業主體,增強發展活力

(四)培育骨幹企業。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以資本為紐帶,構建跨區域、跨行業“產購儲加銷”協作機制,培育一批以糧油加工、糧食倉儲和集散為主的優勢企業,提升糧油加工、倉儲物流等做強企業的綜合服務功能,打造具有競爭力、影響力、控制力的骨幹國有糧食企業,有效發揮穩市場、保供應、促發展、保全全的重要載體作用。(省糧食局、省國資委等負責)

(五)壯大龍頭企業。引導行業有效資源向優強企業轉移,支持骨幹企業強強聯合,促進產業鏈條互補,推動差異化發展,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糧食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引導支持龍頭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構建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不斷提高產業聚集度,提升龍頭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帶動力。引導優質糧食品種種植,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支持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承擔政策性糧食收儲業務。(省糧食局、省發改委、省農業廳、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中儲糧江西分公司等負責)

(六)堅持協同發展。培育多元糧食市場主體,加快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糧食市場體系。鼓勵行業內各多元主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融合,通過產權置換、股權轉讓、品牌整合、兼併重組等方式,推動糧食產業資源最佳化配置。支持國有糧食企業依託現有收儲網點,開展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合作。(省糧食局、省發改委、省工信委、省農業廳、省工商局等負責)

三、突出發展重點,拓展產業潛力

(七)發展綠色優質產品。建立優質優價的糧食生產、分類收儲和交易機制,推進綠色優質糧食產業體系建設。培育和樹立“中國好糧油”示範縣和示範企業,調優種植結構,開發綠色優質、營養健康的糧油新產品。推廣大米、食用植物油適度加工,大力發展全穀物等新型營養健康食品。推動地方特色糧油食品產業化,加快發展富硒米、山茶油、稻米油等富有江西地方特色的糧油產品。適應養殖業發展新趨勢,發展安全環保飼料產品。(省糧食局、省發改委、省工信委、省農業廳、省工商局、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省林業廳等負責)

(八)大力促進主食產業化。立足江西特點,加快推動以大米、米粉和麵粉為主原料的主食產業化,開發多元化、多層次、個性化和功能性大米、米粉和麵粉主食產品,構建適應不同消費需求的主食產業體系,提升主食產品社會化供應能力。大力發展方便食品、速凍食品、休閒食品、速食食品和富有地域特色的糧油食品。保護並挖掘傳統主食產品,增加主食花色品種。(省糧食局、省工信委、省農業廳、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等負責)

(九)推動精深加工與轉化。著力開發以稻米為主體的糧食精深加工產品,加快研究開發以大米為原料的糧油食品,增加專用米、專用粉、功能性澱粉糖、功能性蛋白等食品以及保健、化工、醫藥等方面的有效供給,拓寬產業鏈條。做好霉變、重金屬超標、超期儲存糧食等無害化處理,加快消化政策性糧食庫存。(省糧食局、省發改委、省工信委、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等負責)

(十)發展綠色循環經濟。以綠色糧源、綠色倉儲、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為重點,推廣“倉頂陽光工程”、稻殼發電等新能源項目,構建綠色糧食產業體系,降低單位產品能耗和物耗水平,促進產業節能減排、提質增效。鼓勵糧食企業開展糧油副產物循環、全值和梯次利用,放大米胚、米糠、碎米、澱粉糖、油脂精練和稻殼發電等副產物綜合利用示範效應,厚植髮展優勢,提高糧食綜合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省發改委、省糧食局、省工信委、省農業廳、省能源局等負責)

四、創新發展方式,推動轉型升級

(十一)完善產業鏈條。鼓勵和支持糧食企業發展“產購儲加銷”一體化模式,上游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產銷對接和協作,通過良種培育、生產種植、訂單收購等方式,建設原料基地;中間環節開展收儲、加工和糧油食品生產等業務,拓寬產業鏈條;下游延伸建設物流配送和行銷服務網路,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條。開展糧食全產業鏈信息監測和分析預警,加大供需信息發布力度,引導糧食產銷平衡。(省糧食局、省發改委、省農業廳、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等負責)

(十二)推動集聚發展。推進糧食生產向環鄱陽湖區、贛撫平原、吉泰盆地和贛西糧食主產區集中布局,推動糧食產業集聚發展。發展糧油產業集聚區,重點支持贛中富曬米片區,贛東北和贛南、贛西米粉片區,贛東、贛南和贛西山茶油片區以及全省稻米油片區和地方特色糧油品種加工,打造一批優勢糧食產業集群。以全產業鏈為紐帶,整合現有糧食生產、加工、物流、倉儲、銷售以及科技等資源,支持建設現代糧食產業發展示範園區(基地)。支持企業到糧食主銷區建立行銷網路,加強產銷區產業合作。(省糧食局、省發改委、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工信委、省商務廳等負責)

(十三)培育新型業態。推進“網際網路+糧食”行動,積極發展糧食電子商務,推廣“網上糧店”等新型糧食零售業態,促進線上線下融合。利用南昌國家糧食交易中心電子交易平台體系,拓展物流運輸、金融服務等功能,發揮其服務種糧農民、購糧企業的重要作用。加大萬年稻作和東鄉野生稻等糧食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力度,鼓勵企業利用種植、養殖和加工基地發展糧食產業觀光、體驗式消費等新業態。(省糧食局、省發改委、省工信委、省農業廳、省商務廳、省旅發委等負責)

(十四)實施品牌戰略。突出江西綠色生態優勢,大力推廣“三品一標”糧食品種。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計畫,開展標準引領、質量測評、品牌培育、健康消費宣傳、行銷渠道和平台建設及試點示範。通過質量提升、自主創新、品牌創建、特色產品認定等,培育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贛產糧食名牌產品。加快江西稻米油、山茶油及米粉產品等地方標準體系建設,鼓勵企業推行更高質量標準,提高品牌產品質量水平。支持和鼓勵符合條件的區域申請註冊地理標誌商標,通過地理標誌商標打造糧食區域公共品牌,支持糧食龍頭企業申請認定中國馳名商標進行保護。加快優質綠色糧油產品評價標準體系建設,加大糧食品牌宣傳力度,推進優質糧油產品展銷信息平台建設,強化江西好糧油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發揮知名品牌的擴散效應和產品聚合效應,以優勢企業及名牌產品為核心,整合商標資源,提升知名品牌的美譽度和社會影響力。(省糧食局、省發改委、省工信委、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工商局、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省衛生計生委等負責)

五、搭建公共平台,助推產業發展

(十五)完善糧食產後服務體系。適應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和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需要,整合倉儲設施資源,建設一批專業化、市場化的糧食產後服務中心,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提供糧食“五代”(代清理、代乾燥、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服務,為加工企業提供倉儲保管、期貨市場交割、糧食物流配送等服務,擴展糧食倉儲業服務範圍。(省糧食局、省發改委、江西證監局等負責)

(十六)加快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建設。加強糧食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沿京九線、浙贛線和贛江流域,打造南昌、九江、樟樹、贛州、鷹潭等重點糧食物流節點,建設省級糧食大型集散中心,推動糧食批發市場向供應鏈企業轉型,完善糧食進出省通道。鼓勵產銷區企業通過合資、重組等方式組成聯合體,提高糧食物流組織化水平。加快糧食物流與信息化融合發展,促進糧食物流信息共享,提高物流效率。推動糧食物流標準化建設,推廣原糧物流“四散化”(散儲、散運、散裝、散卸)、集裝化、標準化,推動成品糧物流托盤等標準化裝載單元器具的循環共用,帶動糧食物流上下游設施設備及包裝標準化水平提升。(省發改委、省糧食局、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等負責)

(十七)健全糧食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加快糧食質量檢驗機構布局與建設,形成以省級為主體、市級為骨幹、縣級為基礎的公益性全省糧食質量檢驗監測網路。開展全國收穫糧食質量調查、品質測報和安全風險監測,建立覆蓋從產地到餐桌全程的糧食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和平台。在基層糧食收儲企業推廣普及重金屬快速檢測設備,加強原糧質量的源頭監控。進一步健全質量安全監管銜接協作機制,加強糧食種植、收購、儲存、銷售及食品生產經營監管。(省糧食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農業廳、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等負責)

六、實施創新驅動,強化科教支撐

(十八)推動科技創新。加快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發和推廣套用步伐,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升糧食加工業整體技術、工藝、裝備水平,倒逼落後加工產能退出。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創新型糧食領軍企業,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開展創新活動。鼓勵科研機構、高校與企業通過共同設立研發基金、實驗室、成果推廣工作站等方式,聚焦企業科技創新需求。加大對營養健康、質量安全、節糧減損、加工轉化、現代物流、“智慧糧食”等領域相關基礎研究和急需關鍵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推進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術在糧食產業中的套用。(省科技廳、省糧食局等負責)

(十九)加快成果轉化。實施“科技興糧工程”,主動與全國各涉糧科研院所、高校開展產學研對接,建立糧食產業科技成果轉化信息服務平台,定期發布糧食科技成果,促進糧食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研機構等與企業有效對接,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引入智慧型機器人和物聯網技術,開展糧食智慧型工廠、智慧型倉儲、智慧型烘乾等套用示範。(省工信委、省糧食局、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農業廳等負責)

(二十)提供智力支持。實施“人才興糧工程”,支持企業加強與科研機構、高校合作,創新人才引進機制,搭建專業技術人才創新創業平台,遴選和培養一批糧食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凝聚高水平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為糧食產業服務。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開設糧食產業相關專業和課程,完善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育人模式,加快培養行業短缺的實用型人才。加強職業技能培訓,舉辦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培育“糧工巧匠”,提升糧食行業職工的技能水平。(省糧食局、省人社廳、省教育廳等負責)

七、完善保障措施,加強組織領導

(二十一)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好現有資金渠道,支持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國家現代糧食產業發展示範園區(基地)建設和糧食產業轉型升級。省財政每年統籌資金,支持糧食加工企業技改貼息、新產品研發、品牌培育和行銷網路建設等,加快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功能,積極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加大對糧食產業的投入。落實糧食加工企業從事農產品初加工所得按規定免徵企業所得稅政策和國家簡併增值稅稅率有關政策。(省財政廳、省發改委、省農業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省糧食局等負責)

(二十二)健全金融保險支持政策。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政策性、商業性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對糧食產業發展重點龍頭企業的信貸支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持續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建立健全糧食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融資擔保機制,降低銀行信貸風險。支持糧食企業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券等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籌集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糧食企業上市融資或在新三板掛牌,以及發行公司債券、企業債券和併購重組等。積極做好風險防範,開展企業廠房抵押和存單、訂單、應收賬款質押等融資業務。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為糧食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和“走出去”提供保險服務。(人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銀監局、江西證監局、江西保監局、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發改委、省糧食局、農發行江西省分行等負責)

(二十三)落實用地用電等優惠政策。對糧食產業園及糧食物流的重點項目,支持按具體項目優先列入全省重大項目調度會,優先安排省預留新增建設用地計畫。支持和加快國有糧食企業依法依規將劃撥用地轉變為出讓用地,增強企業融資功能。改制重組後的糧食企業,可依法處置土地資產,促進企業改革發展。落實農產品初加工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政策。(省國土資源廳、省發改委、省糧食局等負責)

(二十四)加強組織領導。加大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實績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中的權重。省糧食局要做好牽頭協調,統籌推進糧食產業發展有關工作。各市、縣(區)政府要高度重視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因地制宜制定推進本地區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規劃或方案,加強統籌協調,明確職責分工。發展改革、財政部門要強化對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的支持,發揮財政投入的引導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糧食產業。各相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抓緊完善配套措施和部門協作機制,並發揮好糧食等相關行業協會商會在標準、信息、人才、機制等方面的作用,合力推進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各設區市政府,省發改委、省糧食局、省財政廳、省農業廳等負責)

2018年1月2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