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師範大學文化與旅遊學院

江西師範大學文化與旅遊學院

江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前身為國立中正大學文史系,創建於1941年,老一輩著名學者有姚名達、吳士棟、谷霽光等。學院現設有歷史學、旅遊管理以及博物館學三個專業(系),有專門史(含古代社會經濟史研究、區域社會經濟史研究、近現代社會轉型研究三個方向)、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歷史文獻學等四個碩士學位授予點。

學院概況

江西師範大學文化與旅遊學院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57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學位12人,脫產攻讀博士學位10人)。歷史系下設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江西地方史教研室;旅遊系下設旅遊企業管理、旅遊文化、景區開發與管理教研室;博物館學系下設博物館學教研室。學院還設有中國經濟史研究所、中國地方史研究所、客家研究所及太平天國史、中外關係史、秦漢史等3個研究室及區域社會研究資料中心、旅遊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人才中心、金日旅行社等。
學院圖書資料室現有各類專業圖書資料共165000餘冊,其中英、俄、日等外文圖書1500餘冊,外文期刊32種,線裝古籍2430餘冊,期刊合訂本4766冊,建國前後報紙合訂本11種1796冊。還購買了《四庫全書全文檢索電子版》、《清實錄》、《二十五史》等光碟書籍。學院設有江西省內高校唯一的文物陳列室供教研使用。
自建立以來學院已培養了數千名畢業生,大都成為省內外各級各類學校的骨幹教師,有的還成為知名專家學者、教授,或走上各級領導崗位。學院現有在讀本科學生700餘人,碩士研究生100餘人。

黨政機構

學院黨委:

黨委書記:丁榮根(調研員)
彭小雲(學院黨委全面工作)

黨委副書記:
謝兆元(學院學生工作)

黨委委員:
梁洪生(統戰委員)
梁民愫(宣傳委員)
項久恆(組織委員)
周秋生(紀檢委員)
謝宏維(青年委員)

黨委辦公室
黨委秘書:
周禮芳(黨委秘書(主任科員))

院工會
鍾建安(主席)
分團委
楊俊霞(分團委副書記)
教工支部
支部書記:
蔡澤琛(教工黨支部)

學生支部
支部書記:
周禮芳
周秋生(研究生支部)

學院行政:

院 長:
方誌遠(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

副院長:
萬振凡(分管學院教學工作)
梁民愫(分管學院科研、研究生工作)
項久恆(分管學院行政、對外工作)
陳曉鳴(副院長)

院辦公室
主 任:
蔡澤琛(學院辦公室(兼歷史研究中心副主任))

工作人員:
黃清(教學秘書(主任科員))
羅艷虹(科研、研究生幹事)
樊兵(行政幹事)

院資料室
主 任:
胡水鳳(學院資料室)

資料員:
梁瓊(資料員)

科研成果

近五年來出版專著18部,其中個人獨著8部,代表性的有:黃今言《秦漢經濟史論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溫銳、游海華《勞動力流動與農村社會經濟變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方誌遠《明清湘鄂贛地區的人口流動與城鄉商品經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明清中央集權與地域經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萬振凡、林頌華《近代江西近代社會轉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肖華鋒《英美社會文化概論》(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年版)等。發表本專業論文273篇,其中代表作有黃今言《西漢京師衛戍軍制中若干問題探微》(《文史》2002.2)、《論秦始皇兵馬俑主體精神及相關問題》(《江西師大學報》2002.1,《新華文摘》論點摘要),方誌遠《歷史上的“奸臣”與》(《文史知識》1998.12期,《新華文摘》1999.4期全文轉載),許懷林《宋代民風好訟的成因分析》(《宋史研究論文集》,2002)等。主持國家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個、省社科、省教育廳項目共5個;正在進行的國家及省級項目5個。
論著發表以後,學術反響大。國內的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歷史年鑑》、《中國史研究動態》以及港台報刊等幾十種刊物和國外的《中國經濟研究》(美)、《亞細亞經濟》、《東方學》、《東洋史研究》、《中國研究月刊》、《近鄰》(均為日本刊物)等雜誌有轉載、介紹或發表書評,《江右商幫》、《秦漢賦役制度研究》、《秦漢軍制史論》、《江西史稿》在大陸、港、台重新出版。
近五年發表的論著獲省部級以上優秀成果獎33項,其中一等獎7項。

學術交流

江西師範大學是一所有著60餘年歷史的老校,其前身是1940年建校的中正大學。當時文法學院下設歷史系,谷霧光、吳士棟、謝康等老一輩知名學者在系執教,他們研究領域廣闊,學術成果豐碩,其中不乏秦漢史領域的成果,奠定了雄厚的歷史學研究基礎。七十年代中葉以後,以黃今言教授為首的秦漢史研究群體,方向穩定,目標明確,在秦漢史研究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黃今言教授專心致力於秦漢史研究。先後出版學術專著五部,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黃先生做學問頗為周全,以專題研究為主幹,計畫周密,有章可循。其秦漢史研究總體上是以賦役、兵制和商品經濟次遞展開的。
秦漢賦役制度是黃今言教授較早從事研究的領域,他先後在該領域發表了學術論文十多篇,擇其要者有:《秦代租賦搖役制度初探》(《秦漢史論叢》第一輯,陝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論兩漢的賦斂制度及其演變關於按丁口征賦的研究》(秦漢史論叢)第二輯,陝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漢代田稅征課中若干問題的考察》(《中國史研究》1981年2期)、《西漢搖役制度簡論》(《江西師院學報》1982年第3期)、《關於漢代自耕農經濟的初步探討》(《江西師大學報》1983年第3期)、《漢代的訾算》(《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4年1期)、《秦漢末業稅問題探討》(收西師大學報》1985年第1期)、《秦漢少數民族地區的賦稅和貢輸問題》(《中華文史論叢》第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秦漢兵徭服役期限問題商兌》(《江西師大學報》1987年第2期)等等。在系列研究的基礎上,出版了專著《秦漢賦役制度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該書從租、賦、役等方面對秦漢賦役制度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得到史學界的認可。
在賦役制度研究的基礎上,黃今言教授從80年代末開始致力於秦漢兵制問題研究。先後發表了系列論文十數篇,其中主要有:《漢代型募兵試說》(《中國史研究》1989年第2期)、《漢代期門、羽林考釋》(《歷史研究》1996年第2期)、《漢代徵兵制度中若干問題考辯》(江西師大學報)1989年第2期)、《漢代軍法略論》(江西師大學報)1990年第4期)、《泛論漢代軍隊的訓練與校閱》(《江西社會科學》1991年第3期)、《漢代邊防軍的規模及養兵費用之探討》(合作,第一作者,《中國經濟史研究》1997年第1期)《東漢中央直轄軍的改革》(《安徽史學》1996年第2期)、《有關東漢軍事史的主要特點和研究方法問題》(《史學月刊》1997年第里期)、《兩漢京師戍衛軍制中若干問題探微》(《文史》2002年第1期(總第58期)等等。在此基礎上,出版了《秦漢軍制史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東漢軍事史》(合著,第一作者,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等兩部專著。
近年來黃今言教授又把兵制和秦誦考古結合起來研究,先後發表了《秦代中央軍的組成和優勢地位》(《文博》1994年第5期)、《秦涌研究中若干問題之辯釋》(《秦漢文化比較研究》,三秦出版社20O2年版)、《論秦始皇兵馬誦的主體精神與相關問題》(《江西師大學報》2002年第1期)在國內外引起極大反響。
從90年代中期以後,黃今言教授又把研究的重點放在經濟史研究上,先後發表了系列論文:《論兩漢時期的農村集市貿易》(中國經濟史研究》1999年第2期)、《漢代庶民地主經濟的形成及其歷史地位》(中國經濟史研究》1999年第3期)、《漢代販運貿易論略》(《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7年第1期)、《論秦漢重農政策在實際貫徹中的問題》(《農業考古》1997年第3期)、《漢朝與邊境少數民族的關市貿易》(《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0年第1期)、《漢代邊防養兵費用之考察》(合作,第一作者,《秦漢史論叢》第七輯,中國社科出版社1998年)、《漢代工商政策與商品經濟述略》(江西師大學報)1997年第2期)等等。除此之外,近年來還在各種會議上提交了交流論文多篇,如《從雲夢竹簡看秦的商品交換與市場管理》、《論秦漢商品市場發育水平的幾個問題》、《漢代專業農戶的商品生產與市場效益》、《漢代農業商品生產的群體結構及其發展水平之評估》等受到與會學者的好評。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秦漢江南社會經濟初探》(主編,第一作者,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和《秦漢經濟史論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等兩部專著。目前正著力於秦漢商品經濟研究,書稿已初步完成,不日即將出版。
黃今言教授的學問是環環相扣,依次遞進。先從賦役制度入手,研究經濟基礎,進而研究軍制,和上層建築相結合;反過來,又重新審視社會經濟,探究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的互動作用。在治學思想、治學方法上,注重鉤陳素隱,開拓創新;先通後專,博中求精;求實崇真,嚴於考證;教學科研,緊密結合。因此,黃先生的成果厚重而紮實。這些論著以開拓求實、見解精闢、創穫殊多,成一家之言,而倍受史學界讚譽。其中有些論文在《信息日報》、《文匯報》等十多家報刊同時報導或轉載;有些在《新華文摘》、《高校文摘》、人大複印資料《先秦秦漢史》、《中國經濟史》等全文複印或摘要;有些論著被《東洋史研究》、《駿台史學》、《東方學》、《中國研究月刊》等多家外文刊物轉載。介紹或發表書評予以評價。其成果多次獲得江西省優秀成果一、二等獎。
在黃今言教授倡導和扶掖下,江西師大還有一批年富力強的中年青學者從事秦漢史研究,他們是:趙明、盧星、陳曉鳴和溫樂平等。
趙明研究視野寬廣,對歷史理論、古代兵制、先秦秦漢史均有涉獵。在秦漢史研究中的成果主要有:《試論漢羌戰爭的原因和歷史教訓》(《中國史研究》1994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史》1994年第6期全文複印)、《秦漢兵文化論略》(第一作者,《江西社會科學》1998年第4期)、《論耿秉在漢滅北匈奴之戰中的戰略思想》(第二作者,《江西社會科學》2001年第12期)、《南越王趙信的立國心態》(《趙佗開基客安家》華僑出版社1997年版),並與黃今言教授等合作出版了《東漢軍事史》等專著,目前承擔了《江西通史》秦漢卷的撰寫任務。
盧星多年來一直從事秦漢史研究,發表論文近十篇。主要有:《試論秦漢謫戍的幾個問題》(《江西師範大學學報》1988年第4期)、《漢代刑徒兵考略》(《史學月刊》1992年第5期)。《白起功過新探》(第一作者,《江西師範大學學報》1991年第4期)、《秦漢兵文化論略》(第二作者,《江西社會科學》1998年第4期)、《論耿秉在漢滅北匈奴之戰中的戰略思想》(第一作者,《江西社會科學》2001年第12期)《漢代夜市考》(與黃今言等合作),並與黃今言教授等合作出版了《東漢軍事史》等專著。目前正從事江西秦漢史研究,承擔了江西省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省社科文庫資助項目《江西經濟史》“秦漢六朝”部分和《江西通史》秦漢卷的撰寫任務。
陳曉嗚主要從事秦漢邊防兵制與邊防問題研究,先後發表了相關係列論文近20篇。就邊防兵制而言主要有《漢代“將屯”考略》(秦漢史論叢)第六輯,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漢代邊防軍的規模及培兵費用之探討》(第二作者,《中國經濟史研究》1997年第1期)、《兩漢邊防兵制若干問題之比較》(《史學月刊》2001年第2期)等數篇;就邊防而論主要有:《兩漢邊防若干問題之比較》(《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3期)、《漢代對邊疆地區的經濟開發以北部、西南部為例》(《江西社會科學》20O2年第11期)等;現也嘗試從事秦漢經濟史研究,發表了《漢代販運貿易論略》(第二作者,《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7年第1期),《漢代邊防養兵費用之考察》(合作,第二作者,《秦漢史論叢》第七輯,中國社科出版社1998年),並參與了黃今言教授主編的《秦漢江南經濟述略》一書撰寫工作。
溫樂平是近年畢業留校,在黃今言教授指導下,從事秦漢史研究。發表了《漢代自然災害與政府的救災舉措》(《江西師大學報》2001年第2期)、《漢代自然災害與政府的賑災行跡年表》(第二作者,《農業考古》2000年第3期)等學術論文,目前在華中師大在職攻讀博士學位。
江西師範大學歷史系自1957年開始招收秦漢史方向的碩士研究生,至今已有近二十位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其中大部分從事秦漢史研究。在研究生培養教育方面,先後為研究生開設了《秦漢軍制史》、《秦漢經濟史》、《秦漢商品經濟研究》、《秦漢稅收與財政》、《秦漢史料學》、《區域經濟專題研究》等多門專業基礎課和選修課程。在以黃今言教授為首的導師群體的指導下,江西師範大學歷史系的研究生在秦漢史研究領域正在拓寬,從他們的選題來看還是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學術價值:如胡宏起《漢代軍費問題研究》、陳曉鳴《秦漢邊防兵制研究》、劉承祿《秦漢工商管理初探》、余從榮《秦漢太尉設定及其原因初探》、陳昌文《漢代城市問題研究》、宋澄宇《漢代城市消費問題研究》、王福昌《秦漢江南農業開發與生態環境》、周莉《秦漢財政危機及其對策》、黃順春《秦漢經濟立法》、李恆全《秦漢商品生產探討》、朱德貴《漢代商人與商業資本》、鄒春生《秦漢財務審計制度》、溫樂平《秦漢物價研究》、劉慧蘭《秦漢貨幣問題探討》、劉英《秦漢商品經濟與農村社會》、謝華《秦漢商法達略》等等,研究生的這些成果有的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史學月刊》等刊物發表。由於專業處於強勢,江西師大歷史系本科生和一些非秦漢史專業的研究生對秦漢史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的還寫出了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據不完全統計本科生畢業論文和非秦漢史專業的研究生中,發表了秦漢史方面的論文亦達近十篇。
總之,江西師範大學歷史系秦漢史研究主要突出經濟與軍事,而且注重專題系列研究,形成了一定特色。從群體結構來看,目前已形成老中青三結合的學術遞隊,彼此間各有專攻,又相互配合,顯示了一定的整體優勢。
Top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