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簡介
鐘樓經濟開發區於2002年9月2日經省政府批准成立,2002年9月18日正式掛牌。作為全省最年輕的開發區,鐘樓經濟開發區圍繞“一年拉開框架、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大見成效”的目標,按照“力爭建成全市領先、全省一流、全國有一定影響的省級開發區”的要求,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攻堅克難整體推進。目前已成為了全區開發開放的主力軍、經濟成長的新動力、科技創新的領頭羊,並相繼獲得“全省沿江開發先進單位”、“全省省級開發區發展速度前四強”、“全省生態工業園創建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2003年1月—8月,開發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8.8億元,同比增長37.2%,財政收入6.5億元,同比增長41.9%,規模工業銷售收入125.9億元,同比增長40.6%,協定利用外資21720萬美元,同比增長70.7%。“先進裝備製造業、電子信息、新材料”三大支柱產業日益強勁,以鐘樓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為主體、壹地創意產業設計園、南大紫金科技園、新閘科技工業園為依託的“一中心三基地”科技創業服務體系初步建立。
與此同時,鐘樓經濟開發區始終高築生態屏障,大力創建“省級生態園區”,實現了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5年來,開發區合理布局產業,構建生態產業鏈和產業群,循環經濟試點建設初見成效,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任務得到有效落實,綠化建設、河道疏浚、生態防護林帶建設等得到了大力推進。
在鐘樓開發區這片科技創新熱潮湧動的土地上,江蘇常州鐘樓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開工暨省高新技術企業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授牌儀式隆重舉行。這是鐘樓經濟開發區貫徹落實常州市第十次黨代會關於建設創新型城市精神和鐘樓區委、區政府“科技創新項目推進月”活動的一次充分展示,也是鐘樓經濟開發區由經濟園區向高新園區轉變的一個重大舉措。
產業導向
規劃
園區企業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全面實施自主創新,科技步伐進一步加快,高新技術型企業表現尤為搶眼,常州裕華電子設備製造有限公司與美國埃克斯、環球等企業合作成立本市首箇中美合作防爆電氣監控研發中心—— 常州艾克斯艾電氣有限公司。常州鍾恆新材料有限公司擁有著世界上智慧型化程度最高、配套設備最先進的BOPET薄膜生產線,9月份,鍾恆將按照原定計畫正式投產,預計到年底企業即可完成銷售額1.5億元。兆隆合成材料有限公司因為主攻納米合成材料,尚在設備調試期便已客戶盈門,正式投產後今年可實現銷售2億元。常州三維技術成套設備有限公司2006年1月在新加坡成功上市後,投入2000多萬元加強科研攻關,突破了在國際上具有很高難度的燃機葉片、壓汽機葉片加工等項目的核心技術,極大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整體實力。目前,“三維”與韓國斗山、日本東芝、三菱、德國西門子、美國GE等國際知名企業保持著密切的合作,國際市場日益擴大。常松集團新投入生產的鍍鋅板、彩鋼板技術含量和產品質量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產品出口西方十多個國家,1—7月份就完成銷售收入3.7億元。亞美柯公司與美國、義大利合資後,其生產的單缸柴油機和發電機組迅速搶占了歐美市場,1—7月份實現銷售4.1億元。
除了早已“落袋”的重點項目,今年鐘樓開發區還“半路”收穫了諸多新生重點項目,而這些新項目無一例外有著共同特點:全部有著較高的科技含量。如博朗森斯的醫療器械國內領先,雷鳴機械的小型挖掘機也屬尖端產品。台夏光電公司的廣電產品同樣採取了世界先進技術……
這些技術含量高、創新步伐快的企業相繼入駐,進一步提升了鐘樓經濟開發區三大主導產業的內涵,而鐘樓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的成立,將對最佳化開發區整體投資環境,促進新型人才引進,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進技術創新等將發揮積極作用。
技術創新
鐘樓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是一個集產業發展、技術創新、開發建設為一體的綜合性開發項目,整個創業中心由留學人員創業區、高新項目孵化區、創意設計研發區、風險投資中介機構工作區、科技成果展示區、共享設施配套區等六大區域組成。定位為孵化企業產業化發展的平台、科技企業規模化生產的基地,主要作用是向打算創業的科技人員和處於創業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服務,降低創業成本,提高創業成功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將對構建開發區區高新技術創業發展平台、吸引國內外各類英才來園區創業、延伸產學研合作鏈條、聚集創新資源、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起到積極的作用。
鐘樓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重點支持新材料、電子信息和軟體、光機電一體化、能源與環保、創意設計等領域的科技研發。工程項目將於2007年6月竣工。鐘樓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同時也肩負著鐘樓留學人員創業園的職責,是鐘樓區和鐘樓經濟開發區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中的主要基地。
中心將以項目為載體,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科技創新系列活動,加快科技項目建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強科技人才引進,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把有效投入真正體現在企業技術裝備的更新、研發能力的增強、產品檔次的提升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壯大上,並積極圍繞“機制創新、引導研發、孵化創業、轉化輻射”的主體功能,建立可動態調控的高科技創業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的創業服務環境,培育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從要素驅動型加快向科技創新驅動和人才支撐型轉變,真正實現建立在科技進步基礎上的有限空間,無限發展,有限資源,可持續發展。
鐘樓開發區早在成立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前,就成立了科技創業中心,於2005年9月底入駐開展業務,為入孵企業提供工商註冊、稅務登記、財務管理、法律諮詢、企業診斷、智慧財產權保護、技術產權交易、風險投資、人才引進、培訓交流等全過程全方位的專業服務。到目前為止,已有入駐企業29家,入駐企業中博士22人,碩士63人。入駐企業擁有授權專利55項,其中發明專利18項,軟體企業獲軟體著作權2項。2005年,入駐企業年技工貿收入1.7億元,11家在孵企業獲“國家重點新產品”、國家、省“火炬計畫”、國家科技部“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及常州市市級科技計畫項目支持,同時有2家企業成為“江蘇省智慧財產權管理工作推進計畫實施單位”。
2005年科技創業中心共為鐘樓經濟開發區企業申報各類科技計畫項目116項為15家企業進行了企業診斷、製造業信息化績效評估、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諮詢等企業管理諮詢活動。目前,科技創業中心已與60餘家科技型企業達成了入駐意向,與二十批次的留學人員進行了洽談,有十餘名留學人員已表示了進駐鐘樓留學人員創業園的意向。
項目
下一步,鐘樓開發區還要在建設硬體載體的基礎上,開展招才引智,進行企業外孵化工作。重點抓好“三大建設”:一是“項目源”建設,努力選好選準有培養前途的孵化項目和創業團隊。二是“軟服務”建設,積極做好企業註冊運營、項目開發、政策支持、科技指導、中介集成等工作。三是“平台”建設,有計畫、分階段地推進創業信息服務平台、智慧財產權專題資料庫平台、科技項目申報平台、智慧型化管理服務平台、共性實驗研發平台的建設。爭取通過幾年不懈的努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不僅要為入駐科技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而且通過專業資源的共享,產生產業集聚效應,吸引更多的優秀創業企業入駐,逐步形成研發群體。把鐘樓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打造成高新技術產業的孵化基地和開展產學研合作、科技成果轉化、技術產權交易的服務平台。
在不久的將來,常州鐘樓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將成為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體制機制創新基地,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政府職能轉變的示範基地和自主創新基地。將與壹地科技、新閘科技工業園一起,形成“一中心、兩基地”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新高地。
發展戰略
為積極回響常州市第十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創新型城市”的號召,進一步提高全區各級領導幹部的科教優先發展意識,不斷推進自主創新和科技創業,努力實現科教強區,近日,鐘樓區委特邀上海市幹部和人口理論組成員、上海市委黨校教授陳勇鳴為各級領導幹部作關於科教優先發展戰略的專題報告。報告會由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胡克辛主持,全區副科以上領導幹部及後備幹部等200多人聽取了報告。陳勇鳴教授圍繞科學發展觀和科教優先發展戰略的主題,從實施科教優先發展戰略的緊迫性,科教優先發展戰略的內涵以及如何實施科教優先發展戰略等三個方面,運用大量的數據,翔實的史料,典型的事例,作了精闢闡述,進一步增強了鐘樓各級幹部建設創新型鐘樓的信心。
月活動
目前,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新產品聯合研發試驗基地在鐘樓經濟開發區三維成套技術設備廠掛牌成立研發試驗基地將成為國內開展葉輪機械葉片設計、製造、試驗人才培養以及產學研結合的研究和產業化中心,主要承擔飛機發動機啟動裝置研製開發。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所長黃偉光,市政府副市長居麗琴、副秘書長李信,市科技局局長張躍,區委書記徐纓,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鬍克辛,區委常委張磊明等領導出席掛牌儀式。本次活動同時也揭開了鐘樓區“科技創新項目推進月”活動的帷幕。為積極回響市第十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創新型城市”的號召,認真貫徹落實市委關於加強科技創新工作的部署,鐘樓區委、區政府決定將今年9月確定為“科技創新項目推進月”。“科技創新項目推進月”以“科技創新、合作共贏”為主題,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大力宣傳“科教興區”戰略,營造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加快各類科技項目建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展示全區科技綜合實力和創新能力,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意識,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在加快推進基本實現現代化、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引領作用。
鐘樓區在9月份還將連續實施江蘇省常州鐘樓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開工建設、常州市新閘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開園、組建紅梅乳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常州電動工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的產學研合作項目,舉辦“科教優先”戰略講座、科技企業創新管理現場推進會、智慧財產權實施單位座談會、科技人才沙龍等系列科技創新人才培訓,並認真抓好一批科技項目的簽約、落戶和開工,推動科技創新在載體建設、人才培育、項目引導等方面實現新的跨越。
發展目標
目標任務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巨觀調控的作用,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形成政府科技經費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十一五”期間,全社會R&D經費投入占GDP的比例年平均增長0.2%,2010年達到2.1%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技術研發經費占企業年銷售收入的比例年均增長0.5%,2010年達到6.5%以上;裝備投入總量在工業投入中的比重達到60%;各類企業的研究與開發投入在全社會研發投入中的比重超過90%。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創建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知名品牌、市場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成為鐘樓區乃至常州市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高素質人才集聚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早日建成經濟繁榮、科技進步、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百姓富裕、社會和諧的創新型開發區。
突出企業
企業是研發投入、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套用、產學研結合的主體。要引導企業引資和引智並舉,自覺加大創新研發、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投入,培育創新人才,開發更多新品。開發區要集中力量,政策傾斜,重點支持上規模、成長型、有爆發力的高新技術企業,整個開發區推進建設100家“創新型試點企業”。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技術創新引導工程,創建區級、市級、省級、國家級創新型企業。到2010年,開發區南區要分別新增市、區級科技創新型試點企業3家和20家。產業集群
要引導、支持、建設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標誌性工程,帶動產業發展和升級。要廣泛運用電子信息、先進制造與自動控制、節能環保等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提高企業先進裝備和現代化管理水平。繼續做大做優做強電子信息、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三大主導產業,力爭到“十一五”期末,整個開發區三大主導產業銷售收入達到400億元,先進制造裝備、新材料、電子信息三大產業的產值分別占開發區總量的45%、30%、10%。重點發展計算機網路設備、動態監控設備、信息家電、裝備關鍵部件、工程機械、高分子材料、感測器材、車輛配件、醫療器械、新能源與節能等十大產品群,加快關鍵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加強產業鏈的集成創新,占領產業制高點,形成鐘樓開發區鮮明的高科技產業特色和優勢。管理力度
要把科技招商放到招商工作的重要位置。用地指標和項目立項要優先向高科技項目傾斜。所有進區項目必須符合國家支持和鼓勵的產業目錄,必須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投入密度、產出強度、環保水平和稅收貢獻。要把握好項目引進標準,堅持投資密度35萬美元/畝以上、產出密度350萬元/畝以上的進區門檻。對沒有科技含量和不符合國家支持鼓勵產業的項目實行一票否決制。要加強對開發區內企業閒置廠房出租的管理工作。區內企業出租廠房要納入開發區的統一管理,企業自有廠房必須出租給符合國家支持和鼓勵的產業目錄並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的項目。對廠房出租給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的行為,開發區要採取果斷措施予以制止。
加快科技
科技創新創業平台是一個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創新創業平台的有與無,直接關係到開發區的發展速度和質量。要集中財力,加快建設鐘樓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爭創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加快江蘇常州鐘樓國際服務外包集聚區的建設,做好整合原壹地創意設計產業園的工作,完善園區後續硬體建設,吸引企業入駐。探索多元化投入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路子,立項建設江蘇正本淨化節水專業科技企業孵化器和江蘇朗生科技企業孵化器。要引導、鼓勵、支持企業建設博士工作站、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學研合作基地、研發中心等創新平台。到2010年,開發區南區要新建企業研發平台10個以上,新增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新增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個。要使鐘樓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成為大院大所大學在常州設立研發基地或研發中心的集聚地、成為企業總部技術中心的集聚地、成為創業風險投資和科技中介機構的集聚地。到2010年,創業中心要引進100家科技企業。
加強合作
引導和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聯合研發和成果轉化合作。積極引進大院大所大學來開發區設立研發分支機構,與區內企業合作共建培訓基地、成果轉化基地。要組織各類科技經濟對接活動,不斷創新合作機制、擴大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內涵,以更大的力度吸引各類科技成果來開發區轉化。每年要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20項以上。“十一五”期間要重點推進100家產學研成果轉化項目。對已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的產學研合作項目要予以獎勵。要實行“引進來、走出去”雙向開放,支持開發區的企業實施國際科技合作項目,鼓勵企業境外設立研發機構。鼓勵境外知名企業與我區企業合作設立科技研髮型企業或機構,促進外資企業研發活動的本土化。
壯大隊伍
要更新人才觀念,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資本是第一資本”等以人為本的科學人才觀,進一步改善政策環境、工作環境、生活環境等人才環境,引導企業大力引進人才,著力培養人才,正確使用人才,搭建人才施展才華的舞台。大力引進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和外國專家,不斷加大對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創業的資助和支持力度,努力培育開發區吸引海外人才、國外智力的政策優勢和服務優勢。鐘樓留學人員創業園要成為吸引海歸留學人員和高層次人才來開發區創新創業的主陣地。到“十一五”期末,引進培育20個領軍型創業創新人才和團隊,形成以海歸人才為龍頭,100名領軍型人才為支撐的創業創新團隊。加強知識運用
建立以專利、商標、著作權、商業秘密等智慧財產權為主要內容的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工作機制。開發區南區每年的專利申報數要在150件以上,其中發明專利占20%以上,當年授權專利占50%以上。加強重大專利開發,鼓勵企業爭創名牌,支持企業在積極採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組織標準的同時,著力推進企業核心技術和專利技術向標準轉化。積極參與常州市智慧財產權試點鄉鎮(街道、區)的工作,爭創江蘇省智慧財產權示範區。成立智慧財產權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開發區智慧財產權的組織、領導、協調、宣傳、開發、運用、保護、管理工作,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工作網路。健全激勵機制
加大開發區對科技創新活動的投入,每年新增財政支出中科技創新支出的比例不低於3%。科技投入全部用於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公共技術創新平台建設、智慧財產權開發保護,優先解決市場資源配置機制不能有效解決的早期投入等問題。建立不低於300萬元的高新技術創業基金,逐年增加,專門支持初創的科技型企業。支持企業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科技創業企業。在用足用好國家、省、市、鐘樓區推進自主創新的各項政策的基礎上,出台開發區科技創新的獎勵政策。繼續深化以產權、勞動、人事和分配製度的改革,鼓勵科技成果作為無形資產參與入股投資和增資擴股。支持企業對科技創新的單位和個人實行重獎。強化組織領導
為使開發區的科技創新工作制度化、剛性化、連續化、考核化,有效化,各級、各企業必須做到“第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開發區成立科技創新領導小組,明確專門領導分管科技創新工作;在開發區經濟發展局的基礎上增掛開發區科技局的牌子,整合各種力量加強對科技園區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管理;建立每半年一次的開發區科技工作專題會議,及時研究解決科技創新工作中的問題。各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建立相適應的科技創新領導機構和研發機構,推進科技工作的開展。科技素養
大力弘揚以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引導開發區全體民眾增強勇於攀登的信心和勇氣,倡導崇尚創新、追求科學的社會風尚,完善創新激勵機制,強化市民科學普及活動,在全社會培育創新意識,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升公眾科學素養,增強創新能力,營造創新氛圍,建成有實績、有後勁、持續發展、名符其實的創新型開發區。公交信息
乘坐常州公交225-1路到鐘樓開發區科技園南站下車;或乘坐52路到鐘樓開發區科技工業園南站或科技創業中心下車;乘坐225路到終點站鐘樓開發區科技工業園南站下車。區位優勢
鐘樓經濟開發區所位於的常州市不僅是滬寧諸城市中的中心城市,更是京杭空間直線距離最短的直線樞紐城市。常州在蘇南地區、江蘇省乃至長江三角洲是無可非議,其他城市不可比擬,有著絕對的區位優勢的城市。不可多得的地理位置,有著能方能圓、能多能少、相對富裕的土地資源。存在著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巨大空間和構建城際經濟、打造超大城市的天賜良機。鐘樓經濟開發區所位於的古城常州,文化昌盛,教育發達。歷代人文薈萃,英才輩出,是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江南文化古城。作為江蘇省省轄市,在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及蘇、錫、常經濟圈內、滬寧兩大城市的中心位置。鐵路京滬線和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滬寧高速公路、長江分別位於新北區(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南北端。
鐘樓經濟開發區憑藉優越的地理區位,多次抓住歷史上經濟文化中心南移的機遇,以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蘊,在不斷得發展和升華中,創造了自成序列的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常州區域文化內涵豐富、個性鮮明、充滿生機。南宋大詩人陸游曾盛讚常州“儒風蔚然,為東南冠”。
港口:鐘樓經濟開發區距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大豐港31公里。大豐港已開通至韓國仁川港、釜山港,日本門司港、博多港和經上海港至歐美等國際貨櫃班輪航線,至日本、俄羅斯等雜貨航線,以及至大連、天津、秦皇島、青島等10多條國內航線,貨物可直達或者中轉世界各地。通關快捷便利,運輸成本優勢明顯。
高速:鐘樓經濟開發區沿海高速緊鄰工業園區。南經蘇通大橋至上海僅2小時車程,距江海高速70公里;北接同三高速,至鹽徐高速僅11公里。高速路網四通八達。
航空:鐘樓經濟開發區距常州奔牛機場20分鐘車程,已開通至北京、廣州、溫州等國內航線和至韓國首爾等國際航線。距上海虹橋機場2小時車程;距上海浦東和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5小時車程。
鐵路:國家級幹線—新長鐵路距離鐘樓經濟開發區僅15分鐘車程,南與滬寧、宣杭線相通,北與隴海線、膠新線相通。至上海的高速鐵路正在規劃設計,開通後至上海只需1小時車程。
河運:通榆運河傍區而過,西接京杭大運河,南連長江黃金水道。疏港四級航道貫通港口,水路運輸非常便捷,成本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