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業績
對藻類學有較深入研究,承擔過國家藻類志任務,發表《廣東雙星藻科植物資料》論文,參編《中國淡水藻志·雙星藻科》,該志收錄他等發現的水綿屬7個新種。1990年該書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二等獎。在藻類生萬言書研究中發表了《衣藻與黃絲藻在硫酸銅溺水中的富集效應》,《用藻類評價鉻渣污染水體的恢復程度》等論文,參加國家科學基金“廣東省鼎湖山鉬礦區生物地化效應波譜特徵及探礦套用研究”項目,發表《廣東鼎湖山鉬礦區亞氣生藍藻的反射光譜特性》論文,首次發現鉬礦區藍藻具特異波譜可作遙感探礦。該文1994年2月在《植物學報》發表後,又被《CHEMICALABSTRACTS》及《BiologicalAbstracts》摘錄。此外,承擔“真菌細胞超微結構”,“食用菌”及“教學與教材研究”等項研究工作。發表《傘菌孢子的掃描電鏡研究》,《銀耳雙核菌絲隔膜孔帽的超微結構》,《銀耳原基分化前期雙核菌絲細胞和分生孢子的邊緣體與質膜體》,《鋅等礦質元素在草菇子實體內富集與分布》,《植物學教學中卵菌的分類地位》,《關於紫菜生活史的討論》、《石松類和水韭類的根托與根座》、《植物學教學線圖的創新》等多篇論文。1993年獲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省級二等獎,中山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1995年獲中山大學蔡冠深教學獎;1997年獲中山大學第三屆教學成果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