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賦碧沼小庵

《江神子·賦碧沼小庵》是宋代詞人吳文英的作品。此詞描寫了碧沼庵的內外環境與女尼的清苦生活,營造了一種清幽寂靜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女尼的同情之意。

作品原文

江神子
賦碧沼小庵
長安門外小林丘。碧壺秋。浴輕鷗。不放啼紅,流水通宮溝⑶。時有晴空雲過影,華鏡里,翳魚游。
綺羅塵滿九衢頭⑷。晚香樓。夕陽收。波面琴高,仙子駕黃虬。清磬數聲人定了,池上月,照虛舟。

作品注釋

⑴江神子:詞牌名。一作“江城子”。單調,三十五字,五平韻。結有增一字,變三言兩句為七言一句者。宋人多依原曲重增一片,如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詞,及《夢窗詞集》中諸詞,即為雙調,七十字,上下片各八句五平韻。
⑵碧沼:即碧池。沼,即池也。洛北:杭州小地名。
⑶通:原注“去聲”,一本作“透”。
⑷衢:一本作“街”。

作品鑑賞

“長安”一句,點明庵之所在地。此言“碧沼小庵”坐落在京城臨安郊外地名叫做洛北的一座林木豐盛的小山崗上。“長安”,泛指京城。南宋京城在臨安,詞人曾在此居住多年。而“長安”,詞人卻從未到過,所以應看作是借代。“碧壺秋”兩句,寫庵外的景色。此言庵外有“碧沼(池)”如壺,秋天陰雨,時常會有鷗鳥沐浴戲嬉其中,庵亦因此而得名。“不放”兩句。此言秋深寒風勁,吹落了一池紅葉,但是這裡卻沒有御溝流水能送去紅葉,傳達情意。兩句雖然含有挑逗庵中女尼生活在枯燥的環境之中,不與外界互通音訊之意,但也含有詞人對女尼的清苦生活深表同情的意思在。“時有”三句,複述“碧沼”中的景色。“翳魚”,“翳”有黑色的意思,這裡即是指黑色小魚。此言天空中不時有朵朵白雲飄過,將明亮似鏡的“碧沼”時時遮暗,但人們還是可以從清澈的池水中看到裡面有一些黑色小魚在遊動。 
“綺羅”五句,轉而以“晚香樓”的熱鬧來襯托碧沼庵的清靜。此言地處鬧市區綺羅塵中的“晚香樓”,黃昏過了之後,卻更顯得熱鬧非凡。從那兒不時傳出來《高山流水》等的琴曲聲和翩翩而舞的仙曲聲。“仙子駕黃虬”,既可以釋為歌舞狀,又可以釋成詞人聽到樂曲後的幻象;同時也為轉向“清磬”等句,作出了鋪墊。“清磬”三句,複寫碧沼庵中清苦的生活。此言庵中女尼卻日與清磬、梵音為伴,枯燥地坐禪、入定。而門外池上夜月高照,使小庵象似孤舟空橫在碧沼上一般,更顯出其地的清靜。“虛舟”,也可釋之為虛幻中舟,因為碧沼池小,無從容納舟橫故也。

作者簡介

吳文英,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游幕終身。紹定(宋理宗年號,1228—1233)中入蘇州倉幕。曾任吳濳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榮王府門客。出入賈似道、史宅之(史彌遠之子)之門。知音律,能自度曲。詞名極重,以綿麗為尚,思深語麗,多從李賀詩中來。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