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開城

該年1月,奉命追討德州慶喜的東征軍包圍江戶城,決定3月15日發動總攻擊。 然而,幕府軍在戰局中陷入劣勢。 德川慶喜於6日拋棄軍隊逃離大阪城,乘軍艦

簡介

指1868年(慶應4年)4月向討幕軍和平移交江戶幕府的根據地江戶城。該年1月,奉命追討德州慶喜的東征軍包圍江戶城,決定3月15日發動總攻擊。但在前一天,根據西鄉隆盛勝海舟等談判的結果,停止攻擊。其背後有英國公使派克斯反對攻城的這種國際壓力,以及關東周圍地區游擊隊活動造成的混亂局面。4月11日江戶城和平開城。

背景

慶應3年(1867年)10月,根據大政奉還而把政權還給朝廷的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計畫通過在即將成立的諸侯會議中擔任議長來繼續發揮其影響力。然而,12月上旬由討幕派的公家岩倉具視、薩摩潘的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等人主導的王政復古大號令及其後的小御所會議均要求德川慶喜辭官納地(辭去官職,歸還領地)。德川慶喜只得暫時退回大阪城。然而由於公議政體派的山內容堂(前土佐藩主)、松平春岳(前越前藩主)、德川慶勝(前尾張藩主)等人的努力,小御所會議決議的主要內容被刪除。同時,德川慶喜也向各國公使宣稱其繼續擁有外交權。於是列侯會議派又漸漸捲土重來。此時,西鄉隆盛只得使出非常手段來挑釁幕府方面。他任命江戶薩摩藩邸的益滿休之助、伊牟田尚平集結相樂總三浪士在江戶城中以放火、搶劫、行兇等方式進行騷擾。負責江戶市內警備的莊內藩為此震怒;12月25日,薩摩藩和佐土原藩(薩摩支藩)的府邸發生縱火事件。 訊息於12月28日傳到大阪城,城中的強硬派反應激烈。主張必須討伐薩摩藩的主戰論高漲,攜帶著《討薩表》的幕府軍隊於上京途中於慶應4年1月3日在鳥羽京都)與薩摩藩軍隊發生衝突並進而演變成戰事,史稱鳥羽伏見之戰。然而,幕府軍在戰局中陷入劣勢。同時,朝廷將薩摩、長洲藩一方的軍隊認定為官軍並授予軍旗,使幕府軍成為“朝敵”。淀藩和津藩為此脫離了舊幕府軍陣營。德川慶喜於6日拋棄軍隊逃離大阪城,乘軍艦開陽丸由海路逃向江戶。至此,鳥羽伏見之戰以幕府完敗告終。
新政府於7日對德川慶喜發出討伐令,於10日對以德川慶喜、松平容保會津藩主,原京都守護職)、松平定敬(桑名藩主,原京都所司代)為首的幕府內閣的27名朝敵處以剝奪官職、沒收京都藩邸等懲罰,次日又針對各藩命令軍隊上京,之後於21日由外國事務總督東久世通禧向各國代表要求停止向德川方提供武器軍艦供給、兵力輸送、派遣軍事顧問等援助。接受此要求的各國於25日宣布中立,在事實上認定了新政府軍與之前作為同各國締結條約的政府的德川家對等的交戰方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