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江應麟 (1900—1988) 江蘇無錫人。無錫市著名的建築設計師。
主要經歷
1921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
1922年創辦無錫實業中學。
1927年開辦實業建築公司,致力於無錫工業,市政、公共事業及住宅的設計建築。抗日戰爭爆發後,移居上海,繼續從事建築設計。建國後,受聘於華東建築工程公司任顧問、主任工程師。
1952年任華東建築工程局技術處長。
1954年任西北建築工程總局技術處長、副總工程師。
主要成就
無錫慶豐紗廠,錫宜公路、錫澄公路,市圖書館等都由江應麟設計的。
曾參加國家建委關於第一個五年計畫《國家建築設計預算定額》的編制工作,任編委會主任委員。
江應麟屬於無錫現代建築業的先驅人物,不但主持建造 了慶豐紗廠、印染廠,像工運橋、光復橋等許多橋樑也是他設計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因為無錫經濟的快速發展,湧現出一批像江應麟這樣 全國一流的建築師。比如江應麟的弟弟江一麟,設計了茂新麵粉廠、老的市人民大會堂,還有老江大的趙琛等都是成就卓著的人物。解放後他 們大都被調往各省市規劃院擔任總工程師了。近年來,文化建設在城市中的地位日益引起人們重視,“老房子”更成了一筆難得的財富。這些 設計、建造房子的人不應被人們遺忘。兩位老建築師認為,現在明清建築普遍受到重視,但對反映中西文化交融的民國建築保護得還不夠。如 果在一幢由這些前輩設計師設計的如老圖書館“大鐘樓”這樣的經典建築里,設一個無錫建築師的紀念場館,會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江應麟故居
江應麟故居位於槐樹巷4號衛生防疫站院內的住宅,因其獨具的中西合璧風格,近年出現在多本無錫“老房子”畫冊里。本圖選自最近出版的 《無錫城市規劃史話》(沈青松編著,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書中稱其建於1933年隨著現代化的進程,都市人對古舊建築的感情愈加深重。
日前,本報接待了一名為一座即將拆除的老院落奔走呼籲的大學生。他所關注的問題或許已超越了老屋存廢本身。
姚稀平是江南大學太湖學院英語系大三的學生。瘦瘦白白,戴副眼鏡,很斯文。他介紹,一個月前,他幫助朋友物色一處有特色的老建築開設酒店,無意間走進解放南路旁的百歲坊巷4號大院,意外發現這裡的房子既有江南風韻,又有西方建築的特點。經了解才知其竟是無錫近代著名建築設計師江應麟的故居。江應麟(1900-1988),1921年畢業於上海交大,1927年創辦無錫實業建築事務所。慶豐紗廠,以前的錫宜公路、錫澄公路,老的市圖書館等都是他設計的。這個院子裡兩幢2層樓房風格獨具的住宅也是他設計的。可惜的是,抗戰後江先生就移居上海,他的子女也都不在無錫。院落里漸漸搬進“七十二家房客”。去年1月,該院落所處區域被列入槐樹巷停車場規劃。
小姚是在東林中學讀的高中,耳濡目染中對無錫的歷史文化有了濃厚興趣。他認為,有許多有特色的建築雖未被列入“文保”,但實際上很有意思,應予保留。無錫的名人很多,故居近年也恢復了不少。他查詢了不少資料,認為像江應麟這樣的大建築師,人們還了解甚少,在他自己設計的這幢有特色的房子裡辦個展覽館,是很有價值的。於是走訪了這裡的許多住戶,拜訪了文管會、規劃局等政府部門,最近又在各媒體間奔走。
昨天上午,記者也走訪了這個院落。這裡的建築上四處寫著大大的“拆”字。院子裡因為長年缺少維護,看上去十分破敗(見圖)。但一口老井、幾株大樹以及殘破樓房上留存的鑄鐵花欄、樓房裡精緻的木樓梯都透露著往昔的不凡。經了解,這裡目前的居民近20戶,江宅老屋因為亂搭建變化已經很大,居民們對於拆遷的心態不一。令人驚奇的是,一名方先生拿出的去年水電費用交納單上,戶主的名字竟還寫著“江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