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樹巷

槐樹巷

槐樹巷南起十梓街,北抵民治路,正對萬壽宮。巷長190米,寬2.3-3.2米,1986年改彈石路面為水泥方形和菱形道板路面。 盧熊《蘇州府志》等均作槐樹巷。《蘇州城廂圖》等均標作槐樹巷。民治路萬壽宮(原正覺寺)原址,乃南宋初名將楊沂中(1101-1166,賜名存中,去世後追封和王)府第,人稱楊園。《平江圖》上,今槐樹巷所在,正為楊園正門出入通道,南口立有牌坊,稱和令坊,為唐代舊坊。元陸友仁《吳中舊事》:"郡治之東有和令坊,今名槐樹巷,或以為楊和王存中所居而攀,非也。按《圖經》,在唐季已有此名。紹興初,楊姓籍為園。垂三十年,楊方進封和王。雖事偶合,亦先兆也。"南宋初,皇甫信從北方徙居和令坊,始種槐樹("槐"字與"魁"字音近,舊時宅主愛在庭院植樹,有企望魁星高照之意),後漸增植成林,大者至合抱,遂稱槐樹巷。古槐樹至今尚存。

槐樹巷
東接解放路,西連新生路,兩邊是牆面斑駁的磚瓦房,路面石頭鋪就並挺立著數十棵老槐樹和大楊樹,無錫舊城廂里,槐樹巷是條默默無聞的巷。
這條巷早就存在,巷中的幾十戶人家大部分在這裡世代居住,相互間一直和和睦睦、交往密切。
每天,早上咿咿呀呀開門聲中各間房子裡出來的人見了面,總是先向對方打過招呼才去各乾各的,傍晚在外忙了一天的人們回來相互碰到,又都給對方致了問候才進自己的家。
北風呼嘯滴水成凍的數九寒冬,這條巷裡的各個背風向陽之處,滿是大人和小孩、談笑聲此起彼伏,使人尤感溫馨。繁星閃爍清風徐徐的夏夜,這條巷裡的房前、樹下,人們東一堆、西一圈,有的談著外面的新鮮事、有的嘮著家常、有的打牌下棋、有的啃著瓜果,令人分外輕鬆。天高雲淡的秋天裡,這條巷滿地金黃,一群群小孩興奮地聚在大楊樹下,把地上闊大的楊樹葉撿起捋出葉筋,再比誰手中的葉筋最長、最粗、最牢。
逢年過節巷裡不論誰家辦婚、壽、喜、慶之事,左鄰右舍都會出來幫著搬桌椅、騰場地,幫著端壽麵、送糧果,充滿歡聲笑語。
我們家院子裡有一口井和兩棵大葡萄。凍天自來水冷得刺骨井口卻直冒熱氣,鄰居們都會到我們家院子裡來打溫暖的井水回去洗衣、洗菜、做飯、、、、、、夏天自來水被太陽曬得發熱井口卻涼氣散發,鄰居們都又會到我們家院子裡來打透涼的井水回去浸瓜果、潤洗臉布、灑地面、、、、、、我們家院子裡兩棵大葡萄結出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時,巷裡一些頑皮的小孩常偷偷到院子裡爬上葡萄架摘葡萄吃,我祖母見了非但不罵不趕還笑咪咪地關照他們不要摔下來。
我們家翻建房子時,不少鄰居伸出了援助之手,祖母和大伯大嬸搬到姓龔的鄰居家居住,小叔小嬸搬到姓高的鄰導家居住,父母親帶我和兩個妹妹到姓朱的鄰居家居住,姓胡的鄰居則騰出院子讓為我們家建房子的木匠做木工活。
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於我市婦幼保健院擴建和疾病防治中心、健康教育所、醫療專家門診部等醫療機構在這條巷裡建起,巷裡的幾十戶人家,有的遷到蘆莊新村、有的遷到五河新村、有的遷到江海新村、有的遷到廣南新村,大家分開十多年來,相互間一直保持著聯繫、仍是那樣的親切。現在這條巷儘管變化得難以認識,但她早已成為我精神家園中的重要一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