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中國古代地域名稱]

江左[中國古代地域名稱]
江左[中國古代地域名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江左,是一個地理名詞,即江東。 因長江在安徽境內向東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大致範圍包括今蘇南、皖南、浙北、贛東北。 2015年這一中國歷史上的地理名詞隨著影視劇琅琊榜熱播而重回人們視線。此地域概念盛行於唐以前,尤其是魏晉時期,江左也是以金陵(今南京)為首都的六朝時代的政治與經濟中心。人文昌盛,物阜民豐。

基本信息

史料記載

古人習慣以東為左,以西為右。東西與左右常可互相替代。魏禧《日錄 雜說》云:“江東稱江左,江西稱江右,自江北論之,江東在左,江西在右耳。”

《群英會蔣乾中計》“乾曰:'丞相放心,乾到江左,必要成功。”

《逸周書·武順篇》:“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東流。”這是古人在觀測自然現象的過程中得出的結論:太陽從東方升起,而隱沒於西邊,所以說“天道尚左”,我國的地勢是西北高峻而東南低下,江河之水向東流,所以說“地道尚右”。

區域

北宋時期, 今天江蘇省,安徽省長江以南大多數土地屬於江南東路,江南東路置一府(江寧府)、7州、2軍、68縣。

在宋代,江南東路是中國最繁榮的省份之一。

府 州 軍 附郭縣
江寧府 上元縣江寧縣 句容縣溧水縣溧陽縣
宣州 宣城縣 南陵縣 寧國縣 旌德縣太平縣涇縣
徽州 歙縣 休寧縣祁門縣婺源縣績溪縣黟縣
江州 德化縣 湖口縣 彭澤縣瑞昌縣德安縣
池州 貴池縣 青陽縣銅陵縣建德縣石埭縣東流縣永豐監
饒州 鄱陽縣 餘乾縣浮梁縣 樂平縣德興縣安仁縣永平監
信州 上饒縣 玉山縣 弋陽縣貴溪縣鉛山縣永豐縣 寶豐縣
太平州 當塗縣 蕪湖縣 繁昌縣
南康軍 星子縣 建昌縣都昌縣
廣德軍 廣德縣 建平縣

相關故事

江左[中國古代地域名稱] 江左[中國古代地域名稱]

楚漢相爭的時候,項羽和劉邦各自擁有一批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文臣武將,本來劉邦實力並不比項羽強,怎奈,項羽剛愎自用,每每在關鍵時刻不能接受謀臣的計謀,就連被他尊為亞父的謀士范增最後都哀嘆“豎子不足與謀”。他與劉邦決戰於垓下(今安徽省靈壁縣東南),被劉邦用四面楚歌徹底地瓦解了軍心,身邊的寵妾虞姬拔劍自刎,而他則帶著殘部一路南逃,行至今天安徽和縣烏江的長江岸邊,後面追兵漸近,眼前大江阻隔,只有烏江亭長駕一葉小舟欲渡他過江逃命,想起隨他多年的將士到如今不是戰死沙場,就是在這江邊拚死,真是愧對江東的家鄉父老,他無論如何也不願一個人過江,只是託付亭長把他的烏騅馬渡過江,隨後自刎於江邊,幻滅了他的一番宏願和本來可能成就的霸業。

項羽知道自己的滅亡已經無法避免,他的事業就要煙消雲散,他沒有留戀,沒有悔恨,沒有嘆息。他惟一憂慮的是他所摯愛的、經常陪伴他東征西討的虞美人的命運和前途。毫無疑問,在他死後,虞美人的命運將會十分悲慘,於是無限哀傷地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這時,營中更鼓敲了五下,項羽回頭對虞美人說:“天將明了,我當冒死衝出重圍,你將怎么樣!”這時的項羽,竟然說不出讓虞美人一起突圍的話。虞姬雖然得到項羽寵愛,與項羽難捨難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項羽的。為了不使項羽為難,便對項羽說:“賤妾生隨大王,死亦隨大王,願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轉身,突然從項羽腰間拔出佩劍,向自己項上一橫,就這樣香消玉殞。項羽撫屍大哭一聲,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戰馬,殺出重圍。但終究沒有逃出漢兵的追擊,到了烏江邊無處可逃,自刎於江邊,這年項羽才31歲。

然而,千百年來,在我們這樣一個勝者為王敗者寇的文化環境裡,從史家到文人乃至老百姓,都給予這個落敗英雄以少有的寬容和崇敬,史家以王侯的規格為他立傳,文人幻想他可能東山再起,老百姓則很實際地給他立祠供奉,並尊他為項王菩薩。時至今日,在烏江,每逢農曆初一和十五,霸王祠里項羽的雕像前總是香菸繚繞,四鄉八鎮的村民們都趕來參加一場小型廟會,人們或以物易物,或說唱遊樂,在喧囂中,佇立著的項羽似乎也多了幾分歡愉,少了些許威嚴。

<題烏江亭>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捲土重來未可知。

民風習俗

沈約著《宋書·卷三十六·志二十六·州郡二》:“晉江左胡寇強盛,豫部殲覆。元帝永昌元年,刺史祖約始自譙城退還壽春。”有晉一代,鮮有北方少數民族南下過江襲擾江東地區的記錄。此處既言“胡寇強盛”,所指代的當是北方少數民族表現活躍的地區。

聯繫下文分析,“刺史祖約始自譙城退還壽春”,譙大約位於今日安徽西北部的亳州一帶,壽春則位於安徽中部,這一撤退路線當是受到來自北方的壓力所致。此外,豫州所管轄的地區大致包括今天的河南東南部、安徽西北部、山東西南部和江蘇一部。既然是因為“胡寇強盛”導致豫州刺史祖約不得不由西北方向的譙向東南方向的壽春撤退,那么此句開頭的“江左”二字所指代的就不可能是一般所認的江東地區,相反恰是一般所指代的江西地區。

此外,作為個人的猜測,當漢族政權的統治中心位於中原地區時,南面為君的統治者們面向南方,江東地區自然處於江左。然而晉室南渡之後,統治者的關注重點變成了面向北方的中原,視角發生了變化,江左一詞的所指也隨之改變。水平所限,若有謬誤請指正。

相關

金陵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擁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存。

琅琊山

江左[中國古代地域名稱] 江左[中國古代地域名稱]

琅琊山位於安徽省滁州古城西南約5公里、現滁州市的西郊。主峰小豐山,海拔317米,總面積240平方公里。自宋代以來,琅琊山一直是皖東有名的歷史勝境。1988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1年1月11日琅琊山森林公園成為全國首批獲得AAAA級旅遊風景名勝區。

南朝-梁

梁武帝過於信奉佛教,曾三次出家為僧,也是頗為傳奇的一個皇帝。

梁武帝為蘭陵蕭氏的旁支,為人節儉,勤政愛民,使得梁朝前期開創盛事,國力勝過逐漸混亂的北魏。鑒於宋齊宗室的屠殺,梁武帝對其宗室十分寬容,即使犯罪也不追究。他學問淵博,提倡學術發展,使得南朝教育發達,南朝的文化發展至極致。然而在梁武帝後期,他喜聽人奉承,又迷信佛教,三次捨身同泰寺。由於僧侶道士不用賦稅,以致近一半的戶口記名其下,國家財政蒙受重大損失。當時的宗室及官員貪財奢侈,沉陷在紙醉金迷中而不能自拔。[29]。

梁武帝初期,北魏在漢化運動後矛盾叢生,國力漸漸輸給南朝。至503年始,北魏與梁會戰於淮南地區,最後昌義之、曹景宗、韋叡在鍾離之役大敗北魏軍。至此梁武帝有意北伐,但範圍不出淮南地區。於516年壽陽之役擊潰北魏軍後因損失過大暫停北伐,至十年後才奪下壽陽。

梁武帝喜用降將,以期不勞而獲。北魏發生六鎮之亂時,梁武帝派陳慶之護送北魏北海王元顥北返繼位。當時的北魏主力尚在河北關中一帶平叛,陳慶之與元顥攻至洛陽,但因孤軍無援,北魏軍主力又回師洛陽,最後失敗。

東西魏時期,東魏將侯景受東魏及西魏逼迫投奔梁,梁武帝任用他北伐東魏。但在梁軍戰敗後,梁武帝意圖送還侯景以求和。他得知後舉兵叛變,南攻建康,史稱侯景之亂。梁將蕭正德引他渡江,使侯景攻入建康,梁武帝退至台城。之後各地雖有勤王之師,但皆觀望。侯景聞知勤王師後一度和談,但最後叛約並攻陷台城。建康淪陷後他屠殺江南世族,為南朝政治帶來毀滅性打擊。梁武帝最後餓死,侯景先後立殺梁簡文帝蕭綱及蕭棟,最後篡位,建國漢。但是侯景勢力僅在江東一帶,湖廣、四川一帶依舊由梁室掌控,只是各軍互相牽制,不願討伐。之後由廣州太守陳霸先率軍與湘東王繹派遣的王僧辯合進攻滅侯景。

湘東王繹於江陵繼位,為梁元帝。之後據守益州的武陵王紀稱帝並攻擊江陵。梁元帝向西魏求救,武陵王紀後為西魏攻滅,益州亦被奪走。次年,蕭詧引西魏軍趁機攻陷江陵,梁元帝被殺,西魏立他為魁儡,史稱西梁。

梁元帝被殺後,陳霸先與王僧辯立晉安蕭方智為帝,即梁敬帝。而後北齊迎蕭淵明南下,梁軍被擊敗,王僧辯屈事而迎立為梁帝。陳霸先於是率軍殺王僧辯,復立梁敬帝,之後陸續擊潰北齊南侵及王僧辯餘黨,專政梁廷。最後於557年篡位,建國號為大陳改元永定,史稱陳武帝,梁亡。

,琅琊國最高統治者,最早始於西漢皇族劉澤,不久被廢。東漢劉京為琅琊王,三國兩晉至隋唐又有多位琅琊王,最為有名的當屬東晉元帝司馬睿。

歷代琅琊國國君

劉澤:初封營陵侯,呂后時封琅琊王。

劉京:光武帝之子,謚“孝”。

劉宇:琅琊孝王劉京之子,謚“夷”。

劉壽:琅琊夷王劉宇之子,謚“恭”。

劉尊:琅琊恭王劉壽之子,謚“貞”。

劉據:琅琊貞王劉尊之子,謚“字”。

劉容:琅琊字王劉據之子,謚“順”。

劉熙:琅琊順王劉容之子。

曹敏:曹操之子樊安公曹均之子,出繼范陽閔王曹矩。初封范陽王,後徙封句陽王,再改封琅琊王,謚“原”。

曹焜:曹敏之子,襲琅琊王。

孫休:孫權之子。十八歲時封琅琊王。後即位為帝,即吳景帝。

司馬倫:司馬懿之子。司馬炎代魏後封琅琊王。鹹寧三年改封趙王。

司馬伷:司馬懿之子。司馬炎代魏後封東莞王。鹹寧三年改封琅琊王。謚“武”。

司馬覲:司馬伷之子。襲封琅琊王。謚“恭”。

司馬睿:司馬覲之子。襲封琅琊王。後即位為帝,即東晉元帝。

司馬裒:司馬睿之子。建武元年封琅琊王。薨。

司馬安國:司馬裒之子。襲 封琅琊王爵位。早夭。

司馬煥:司馬睿之子。封琅琊王。是日薨。

司馬煥:初封顯義亭侯。太興元年進封琅琊王。

司馬昱:司馬睿之子。永昌元年封琅琊王,後曾改封會稽王。後即位為簡文帝。

司馬岳:鹹和二年由吳王改封琅琊王。後即位為帝,即晉康帝。

司馬丕:晉成帝司馬衍之子。康帝即位後封為琅琊王。後即位為帝,即晉哀帝。

司馬奕:即廢帝海西公。晉哀帝司馬丕同母弟。哀帝即位後封為琅琊王。

司馬道子:簡文帝之子。鹹安二年封琅琊王。後改封會稽王。

司馬德文:太元十七年封琅琊王。後即位為帝,即恭帝。

高儼:北齊武成帝第三子。初封東平王。

高恪:嗣封琅琊王。

李沖:唐高宗的侄子,因起兵反抗武則天登基而遭到武則天的全力剿殺。

杜柯:唐惠帝,高宗李治朝太傅、安國公、江左太祖。   

琅琊王歌辭

《古今樂錄》曰:“琅琊王歌八曲,或雲‘陰涼’下又有二句云:‘盛冬十一月,就女覓凍漿。’最後雲‘誰能騎此馬,唯有廣平公’。”按《晉書·載記》:“廣平公,姚弼興之子,泓之弟也。”

新買五尺刀,懸著中樑柱。一日三摩娑,劇於十五女。

琅琊復琅琊,琅琊大道王。陽春二三月,單衫繡裲襠。

東山看西水,水流盤石間。公死姥更嫁,孤兒甚可憐。

琅琊復琅琊,琅琊大道王。鹿鳴思長草,愁人思故鄉。

長安十二門,光門最妍雅。渭水從壟來,浮游渭橋下。

琅琊復琅琊,女郎大道王。孟陽三四月,移鋪逐陰涼。

客行依主人,願得主人強。猛虎依深山,原得松柏長。

懀馬高纏鬃,遙知身是龍。誰能騎此馬,唯有廣平公。

右八曲,曲四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