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江上
江上日多雨,蕭蕭荊楚秋。
高風下木葉,永夜攬貂裘。
勳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
時危思報主,衰謝不能休。
點評鑑賞
《苕溪漁隱叢話》:
《後山詩話》:裕陵常謂杜子美詩:“勳業頻看境,行藏獨倚樓”,謂甫之詩,皆不迨此。《冷齋夜話》云:詩句有含蓄者,如老杜:“勳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
《唐詩鏡》:
三四格老,五六情難,“看鏡”、“倚樓”畢竟是少陵隱語。
《詩鏡總論》:
凡異想異境,其托胎處固已遠矣。老杜云:“勳業頻看鏡,行藏獨倚樓。”語意徘徊。司空曙“相悲各問年”,更自應手犀快。風塵閱歷,有此苦語。
《杜詩解》:
只“蕭蕭荊楚秋”五字,是正寫江上景。“荊楚”二字妙,目睹荊楚,口言荊楚,心不在荊楚也。“頻看鏡”者,老年心熱人,忽忽自忘其白,妙在一“頻”字;“獨倚樓”者,登樓所以遠望,豈身羸弱者所宜?然衰暮之人,極恐人笑,於是背地自登,因而久倚,妙在“獨”字。
《杜詩說》:
此詩後半所云,是本懷,是正說,其餘自嗤其怪,自寬自釋,皆即此意而反覆變化以出之。
《杜臆》:
逢時之危,思報主恩,故身雖老而志不能休耳。結乃說破一篇之意。
《唐宋詩醇》:
頷聯抑鬱無聊,卻說得如此含蓄,宜宋真宗之極稱之也。
《讀杜心解》:
高爽悲涼。於老杜難得此朗朗之語,不須註腳也。
《精選五七言律耐吟集》:
五六是不說的妙,此宋真宗所以獨賞之也。
《唐宋詩舉要》:
李子德云:“勳業”十字至大至悲,老極淡極,聲氣俱化矣。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