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順土司

永順土司

永順土司,是受中央王朝任命的地方官,實行世襲制。土司制度帶有軍政合一的性質,即是轄區的最高行政長官,又是本地區的最高軍事領袖。


永順土司,是受中央王朝任命的地方官,實行世襲制。土司制度帶有軍政合一的性質,即是轄區的最高行政長官,又是本地區的最高軍事領袖。
永順土司有新老兩個司城。老司城又名福石城,是彭士愁於公元912—923年曆時11年建成的。清初土司王還把司衙署遷至顆砂行政,被稱為“新司城”。與此相對立的原大山中的司城有了一個“老”字,名“老司城”。
彭士愁是土司始祖溪州刺史彭瑊為的孫子。他繼位後,彭氏勢力日漸強盛,彭士愁也因此成為統領五溪20州的靖邊土司王。939年8月,彭士愁與楚王馬希范展開相持近兩年的“溪州之戰”,最終以彭士愁主動求和而告終。從此,雙方簽訂盟約,為彭氏土司王朝奠定了818年的傳世基礎。
永順土司多次受中央王朝徵調,土兵在征蠻、抗倭、援遼等重大軍事行動中,均立下赫赫戰功。”
紫金街有一座“子孫永享”的石坊。這是翼南牌坊,位於司城南面紫金山和若雲書院的雅草坪,始建於明嘉靖年間,上刻‘子孫永享’四字,是為了表彰26代土司彭翼南率土兵抗倭有功豎立的。
彭翼南是永順第26世土司宣慰司。1554年,年僅18歲的他率土家族土兵3000人從王村(今芙蓉鎮)出發奔赴東南抗倭前線。他的祖父致仕宣慰彭明輔領報效兵2000人為孫子助戰。最終,彭翼南因抗倭有功,獲‘蓋東南戰功第一’稱號。
彭氏宗祠位於老司城中心,在土司“寢宮”的後面,內供歷代土司的牌位,有精美的木雕像,各具神態,栩栩如生,是明代萬曆十九年第24代土司彭元錦任宣慰使時建立的。
清代永順宣慰司存在真姓彭與假姓彭之爭,即與身患怪病的“白鼻子無道”——第32代宣慰使彭泓海——經常騷擾非彭氏族人有關。據說,白鼻子土司系蛇精投胎,鼻子上長著一種奇癢無比的白斑瘡,鼻子一癢就殺小孩取血止癢,食其肝滋補身體,之後將其屍體扔入老司城對面的萬人坑。白鼻子土司除每晚“吃”一宮女外,還要對非彭姓新娘行使三天三晚的“初夜權”。
清朝雍正初年,清廷國力充實,為加強邊遠地區的中央集權管理,對西南諸土司實行“改土歸流”。因為土司與土民之間的矛盾已經很尖銳,常有土民對土司的反抗鬥爭,土司已很難維持其統治。”雍正六年,清廷大兵壓境,而周圍保靖、桑植土司改土歸流過程中,永順土司彭肇槐深感大勢所趨,難以獨存,於是自動獻土,皇帝詔諭,改為流官,帶著子孫離開湘西,回江西祖籍地方立戶。
從彭肇槐的一首詩可以看出,‘改土歸流’後的永順土司的真實心態,不改,有滅族之災;改,中央‘以禮相待’,所以不得不改。”
基於上述種種原因,延續了九個王朝,總計818年的永順土司彭氏政權最終宣告結束。據說,末代土司彭肇槐攜家眷離別故鄉老司城時,行至靈溪河,心痛欲絕,墜落馬下,長跪河邊,淚似飛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