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香腸
永川來蘇香腸是重慶小吃的常見菜,筠針鮮豬肉用溫水洗淨,瘦肉切成胡豆粒大小的肉丁,肥肉粒約為瘦粒的一半大,然後加料拌醃。在肉料中加入食鹽、白酒、花椒粉、姜粉及其它香料,拌勻。即可灌入選好、洗淨的豬腸衣內。
灌餡時要用針刺腸衣,以排出空氣,每12至15厘米扎1個節。灌好的香腸,用溫水洗淨,掛在竹桿上,上火炕烘烤兩天。烘烤時,要適時翻動,炕溫保持在600C左右,防止跑油。加工好的香腸,應為腸身乾爽,結實有彈性,瘦肉色澤鮮紅或暗紅色,肥肉色澤乳白而呈透明狀。
成品紅白分明,鮮美爽口,佐餐下酒皆宜。
來蘇香腸系列產品不僅限於香腸,還有臘豬肉、臘狗肉、臘牛肉、臘羊肉、板鴨等產品,品牌也有“來蘇”、“梳妝檯”、“松枝”、“豪味宴”等。工藝既有傳統工藝的燻烤法,在烤房內用木渣等燻烤,烤房裡煙燻火燎,人被熏得眼淚直流,因而也被人戲稱為“哭出來的香腸”;也有現代工藝,如重慶鴻慶食品有限公司的就是用的溫控烘烤法。但對於配方,各生產廠家都秘而不宣,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來蘇香腸其產生的特殊地域性和傳統性。
永川松花蛋
口感鮮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獨到之處。製作皮蛋的主要原料有生石灰,純鹼,食鹽,紅茶,植物灰(含有氧化鈣,氫氧化鉀)。皮蛋是我國一種傳統的風味蛋製品,成品松花蛋,蛋殼易剝不粘連,蛋白呈半透明的褐色凝固體,蛋白表面有松枝狀花紋,蛋黃呈深綠色凝固狀,有的具有溏心。切開後蛋塊色彩斑斕。食之清涼爽口,香而不膩,味道鮮美。
經過歷史的演變,松花蛋和鹹鴨蛋已經成了我國最受歡迎的風味蛋,也逐漸形成了端午節吃兩蛋的習俗。每每到了端午節,除了傳統的粽子以外,鹹鴨蛋和松花蛋也成了饋贈親友的佳品!
松花蛋,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王士雄《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皮蛋,味辛、澀、甘、鹹,能瀉熱、醒酒、去大腸火,治瀉痢,能散能斂。”中醫認為皮蛋性涼,可治眼疼、牙疼、高血壓、耳鳴眩暈等疾病。
松花蛋的傳統製法,幾乎都用到中藥密陀僧,但皮蛋中的鉛含量使人望而生畏。己研製出了無鉛皮蛋的製法,愛吃皮蛋的人們,不必為鉛中毒而擔心了。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是松花蛋的重要產地,而重慶永川區的松花蛋更具特色。來歷最初的皮蛋是怎樣製成的?一說相傳明代泰昌年間,江蘇吳江縣一家小茶館,店主會做生意,所以買賣興隆。由於人手少,店主在應酬客人時,隨手將泡過的茶葉倒在爐灰中,說來也巧,店主還養了幾隻鴨子,愛在爐灰堆中下蛋,主人拾蛋時,難免有遺漏。一次,店主人在清除爐灰茶葉渣時,發現了不少鴨蛋,他以為不能吃了。誰知剝開一看,裡面黝黑光亮,上面還有白色的花紋,聞一聞,一種特殊香味撲鼻而來;嘗一嘗,鮮滑爽口。這就是最初的皮蛋。後來,經過人們不斷摸索改進,皮蛋的製作工藝日臻完善。另一說松花皮蛋源於天津。民間口碑云:距今約二百年前,天津某鄉村一富戶,其子為其母造棺木一口,置於空宅以備後用,久之,母仍健在,遂命家人將石灰、草木灰撒入棺內以防潮濕,並將棺蓋留有斗大空隙以通風。事畢則忘矣。次年,母逝,移棺入殮,見棺內草木灰中竟有雞蛋百餘枚。孝子盛怒,取出擲於地,此殼破裂而內已成深褐色透明結晶體,因之大惑。有好事者斗膽嘗之,味鮮美,圍觀者亦以為奇,遂爭相品嘗,果如是。有見地者,事後效法,將鮮雞蛋置入石灰、草木灰之中,亦然。由此,鄰里仿效,稱之為“變色蛋”。日久,此一原始工藝流傳江浙一帶,屢經改進,工藝日臻完善,變色蛋作為一種全新的食品,經善於經商的江浙人推入市場。故今日之“松花皮蛋”,有始於天津,成於江浙之說。
皮蛋皮蛋,是宴席席上的一道好菜,它的製作並不難,如今各地都能生產。但它卻是宜春的特產。
永川高粱酒
篩選優質高梁,然後用潔淨沸水浸泡,經初蒸、悶水及復蒸,以藥曲適量培菌,大底糟加續糟混合泥封,固體低溫發酵,緩火蒸餾,過濾時截頭去尾,對釀成酒液進行檢驗,密封於瓦壇貯存半年至一年,再經過濾、勾兌而成。酒液無色透明,無沉澱雜技,酯香純和,醇甜綿軟,淨爽可口。
永川豆豉
豆豉起源
豆豉是以黃豆或黑豆為原料,利用微生物發酵而製成的一種傳統調味食品,以豉香誘人、風味獨特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據史料記載:我國的豆豉生產起源於秦朝,它不僅是佐餐佳品,還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明朝吳錄《食品集》中記云:"豆豉味甘鹹,無毒,主解煩熱,調中發散通關節,香烈腥氣"。《食醫心鑒》中亦有十二條目豉汁加入藥中的記載。我國的豆豉按使用的微生物不同,可分為三大類:傳統毛霉型發酵豆豉、米麴黴發酵豆豉及細菌型發酵豆豉。
產品特點
永川豆豉富含蛋白質和十八種人體所需胺基酸。人體從其攝入蛋白質量高於黃豆。其味獨特,具有開胃助食解表祛汗之功效。
至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永川豆豉已發展到二十餘家作坊的製作規模,產品遠銷到上海。解放後,十三家醬園廠,以崔婆婆的後人為首,成立了永川縣醬園廠(複合醬園廠),廠址定在永川美麗靈秀的北山腳下。
製作方法
將篩選出顆粒均勻的黃豆去雜洗淨,放入清水中浸泡,待泡至黃豆發脹無皺皮、略有硬心時,裝入竹籮內曬乾,然後將黃豆煮7至8小時,並燜捂兩小時後,再倒出熟料散熱,要掌握好室溫,把熟料送入曲室內自然發酵,使其發酵結餅。待毛霉生長出來後。還要上下翻動發酵胚一次,促使發酵均勻。發酵期一般都在半個月左右。長短隨氣溫而增減,成熟後的發酵胚,分解成顆粒狀,再與食鹽、高粱白酒、醪糟等混合拌勻,裝入壇內密封保存,半年即為成品。
相關傳說
據民間傳說,永川豆豉的發明者是一位姓崔的女子。崔氏原是永川一富裕人家的小姐,飽讀詩書,容貌出眾,聰明能幹,賢良淑德。後因父親病逝家道破落,不得已跟丈夫在城東跳石河邊開起了小飯店。公元1644年(明朝崇禎17年)的一天,崔氏帶著幾個孩子在小飯店裡蒸黃豆。黃豆剛剛起鍋,張獻忠的部隊打此路過,崔氏害怕官兵搶人搶豆,慌亂中將滿滿一筲箕黃豆倒於後院的柴草下,化妝成醜陋的老婆婆帶著孩子們從後門逃了出去。
半個月後,崔氏回到小飯店,突然聞到後院奇香撲鼻,打開後院門搬開柴草,黃燦燦的豆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黑糊糊生霉發酵的“毛霉豆”。崔氏傷心地哭了起來,本想一氣之下扔掉“毛霉豆”,又覺得那么多豆子白白扔了可惜,當時年年爭戰民不聊生,老百姓吃飯都成問題。於是,崔氏擦乾臉上的淚水,撿出“毛霉豆”洗淨加鹽裝在罈子里,以留著荒月家人佐菜下飯用。
第二年開春的二三月間,崔氏試著將“毛霉豆”端到四方桌上。色澤晶瑩、光滑油黑,清香散粒,化渣回甜的“毛霉豆”,惹得家人爭相食之。一位路過跳石河的外地木材商人品嘗後,豎起大拇指讚不絕口,追問這道鮮美可口唇齒留香的菜叫什麼名字。崔氏不好意思說出“毛霉豆”這三個土得掉渣的字來,剛恰門外一個鄰居小男孩的牙齒掉了,又想到木材商人說吃了“毛霉豆”唇齒留香,崔氏急中生智衝口說出了“豆齒”這個嶄新的名字。
木材商人酒足豉飽,樂不可支,將豆齒記成了豆豉,一路走一路宣傳跳石河的豆豉。永川豆豉的美名,就此在神州大地上傳開了。從那以後,凡是到永川的各地客商,都以到跳石河吃崔氏店裡的豆豉為榮。大有到了永川,不吃跳石河崔氏豆豉,就等於沒進永川城之意。
黃瓜山梨
黃瓜山梨生產基地已經通過國家農業部食品安全中心整體認證為無公害梨生產基地,產品被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品種以黃花、黃冠、翠冠、鮮黃為主,早、中、晚熟品種配套,產品遠銷重慶、貴州、四川、雲南、湖北等省市,黃瓜山梨上市期在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因其鮮嫩多汁,酸甜適口,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在全國南方早熟梨評比會上,曾兩度摘得全國梨評比桂冠。
黃瓜山梨蜜
篩選優質黃花梨,然後潔淨、消毒、浸泡、清洗,經初蒸、悶水及熬制,配料,緩火蒸餾,無菌常壓生產,對釀成蜜糖進行檢驗,密封於瓦壇貯存,再經過濾、無菌灌裝。蜜糖呈褐色,無沉澱雜技,果味微酸帶甜,果香濃郁,加蜂蜜厚淨爽可口,有清熱潤肺排毒之功效。
產品特點
黃瓜山梨蜜又稱秋燥的剋星.
每100克可食部分中含有: 水分 90克, 蛋白質 0.4克, 脂肪 0.1克, 膳食纖維 2克, 碳水化合物 7.3克, 鈣 11毫克, 磷 12毫克, 維生素B1 0.01毫克, 維生素B2 0.04毫克, 尼克酸 0.1毫克, 維生素C 1毫克, 以及檸檬酸和蘋果酸等有機酸,具有潤肺,健脾,排毒,消咽之功效。
相關傳說
湖廣人川時,山果來了一位民間郎中,此人姓林,字建修,俗名:林太醫,年到古稀,膝下四男二女,內人徐氏,一家老少採集山間野果位生,運用祖傳秘方配製中藥,救治一方百姓。當年的黃瓜山就有許許多多的百年梨樹,老人利用這些梨果精心熬制了一些梨蜜,當時俗稱為“梨膏”,讓當地鄉民長期食用梨膏,漸漸的發現梨膏很有藥用價值。既有止咳化痰、潤肺之功效,煥發容顏、解瘡毒、酒毒之功能。這種梨膏在山裡山外的老百姓心中是一種及好的保健品,這種釀製方法被祖先們一輩一輩的傳承下來。直到解放初期,文化革命開始破四舊的時候,黃瓜山上的梨樹被一砍而空,梨膏也漸漸的淡出了人們的記憶。人們又開始種植梨樹,且梨樹也成了黃瓜山的美麗景點之一,黃花梨更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特產。因此林建修後人根據祖上秘方,建廠將這種原生態產品又重新問世,即“黃瓜山梨蜜”。繼承祖先留下的傳統工藝,願天下所有的人們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