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態文明

水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水和諧理念,以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保障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為主體的人水和諧文化倫理形態,是生態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礎內容。

提出背景

本節引自文獻 。

先回顧一下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出背景和經過。2005年3月12日,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要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工作”。2007年10月15日,黨的十七大把“建設生態文明”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之一,作為一項戰略任務。

首次把“生態文明”概念寫入黨代會的報告中。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2009年9月18日,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並列的戰略高度。報告指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2010年10月18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提高生態文明水平”作為“十二五”時期的重要戰略任務。報告指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2011年3月,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2012年7月23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指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涉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變革的戰略任務,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原則、目標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貫穿到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目前國內外關於生態文明的概念有很多論述,從人、自然與社會的視角、文明形態的視角、生態學的視角等對生態文明進行定義。在百度中對生態文明有一個較普通定義,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

解讀十七大報告和十八大報告,可以看出賦予生態文明建設新的理念和內涵。十七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的實質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十八大報告首次完整闡述了“五位一體”的總布局,指出應將生態文明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四種文明的建設並列,生態文明是社會整體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並以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理念,是人類能夠自覺地把一切經濟社會活動,都納入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體系中,是一種包容了人口優生優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是一種包容了經濟、社會與自然協調的和諧發展,是一種包容了最佳化生態、安居樂業、生活幸福的全面發展,是一種包容了新型工業文明轉型的綠色經濟發展。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水利部提出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保護的各方面和水利規劃、建設、管理的各環節,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文明的內涵

本節引自文獻 。

1 )水生態文明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水生態文明的核心是“和諧”

十八大報告提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全新詮釋了生態文明的內涵,倡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同樣,水生態文明理念提倡的文明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解決由於人口增加和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出現的洪澇災害、乾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水問題,使人和水的關係達到一個和諧的狀態,使寶貴有限的水資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久遠的支撐。僅僅把水生態文明理解為“保護水生態”是不全面的,我們倡導的水生態文明的核心是“和諧”,包括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和諧。

2 )水資源節約是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

當前我國水資源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水資源節約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重要之舉,是構建人水和諧的生態文明局面的重要措施。十八大報告提出“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可以看出,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工作是厲行水資源節約,構建一個節水型社會。這是建設水生態文明的重中之重。

3 )水生態保護是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所在

十八大報告提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加快水利建設,增強城鄉防洪抗旱排澇能力”,“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建設生態文明的直接目標是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與環境。因此,大力開展水生態保護工作是建設水生態文明的關鍵所在。

4 )水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一起,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組成“五位一體”。生態文明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沒有良好和安全的生態與環境,其他文明就會失去載體。水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種寶貴資源,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水生態系統是水資源形成、轉化的主要載體。因此,保護好水生態系統,建設水生態文明,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注意的問題

本節引自文獻 。

水利部明確了水生態文明建設包括八個方面的主要工作內容:一是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二是最佳化水資源配置;三是強化節約用水管理;四是嚴格水資源保護;五是推進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六是加強水利建設中的生態保護;七是提高保障和支撐能力;八是廣泛開展宣傳教育。總結提出的這八個工作內容比較全面,也是目前水利部門的主要工作,也可以理解為水利部落實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理念的具體抓手。在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始終貫穿生態文明理念,服從生態文明建設大局。水生態文明建設是水利部貫徹落實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理念的一項重要舉措,水利部門在實施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能理解為水利部門“單打獨鬥”、“另搞一套”,要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於水利工作的方方面面,要服從於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大局。

(2)主動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好服務,積極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中。雖然說水資源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制約因素,水利應走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前列,但是並不等於說水利部門是被動的參與,應該積極主動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許多有關方面,成為踐行十八大精神的主力軍。

(3)不是水利部門常規工作的簡單梳理和集成,應該是貫徹十八大精神和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一種升華和系統提高。有人看到水利部提出的水生態文明建設八方面主要工作內容時,感覺好像就是以往水利部主抓工作的再一次羅列。這種認識是不全面的,這八個方面僅僅是建設水生態文明的主要抓手,必須牢牢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這個綱,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精神,切實抓好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

(4)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人水和諧理念。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要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充分發揮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力相協調。

(5)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系統保護應和諧發展。以往水利部門很多人過於重視水利工程建設,過於強調水利工程建設帶來的經濟效益,忽視因工程建設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應在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建設實施、運行調度等各個環節,都要高度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著力維護河湖健康,重視進行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使工程建設與生態系統保護和諧發展。

(6)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應和諧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並不是只考慮生態系統保護,而是發展與保護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水利工作,既包括工程建設等措施,也包括水資源管理制度、法制、監管、科技、宣傳、教育等非工程措施。單一重視工程措施或過分強調非工程措施都不是科學的態度,要使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和諧發展,共同支撐水生態文明建設。

(7)基礎研究、套用技術、軟科學研究應和諧發展。水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目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可能是今後一定時期內水利工作的奮鬥目標和工作重點。面對新時期水利改革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需求,需要解決一些新的基礎科學問題,比如,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影響因素及評價指標體系,人水關係的和諧論調控研究,水與可持續發展關係研究,水資源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理論及量化研究方法、管理模型、方案制定,水資源保護理論方法,河湖健康理論方法等。同時,也要解決適應生態文明建設的一些套用技術,

比如,農業節水新技術,工業節水新工藝,非常規水利用技術,污水處理新技術,水資源最佳化調控技術,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技術等。此外,基於新的理念也急需要開展一些有關軟科學研究,比如,水生態補償機制,水價制定與水市場運行方式,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技術標準體系、行政管理體系和法律法規體系,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和諧發展理論等。因此,針對這樣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加強多方面的研究,使基礎研究、套用技術、軟科學研究和諧發展,共同支撐水生態文明建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