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故地 逶邐梁山
![水泊梁山風景名勝區](/img/9/709/nBnauM3XyYDM1UDNyMzNwQzN1QTMxkDMxkTNzQTNwAzMxAzLzc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梁山,古稱良山,《山東通志》云:“漢文帝第二子梁孝王常圍獵於此,死後葬於山麓,遂易名梁山。”這裡歷史悠久,古今文明,夏商時期就有先人稼穡漁獵,繁衍生息,漢代為皇家獵場,梁孝王常到此圍獵,隋唐時期是頗有聲望的佛教勝地,武則天東巡時曾兩次駕臨梁山蓮台寺,五代後黃河多次潰決,大水注入山足,形成八百里水泊;北宋宣和年間宋江結交天下英雄好漢,憑藉水泊天險,嘯聚山林,替天行道,聲震天下,元代中期,黃河南徙,梁山泊日趨乾涸,遂成良田,明清文人雅士輩出,水滸文化聞名於世。
今日梁山位於中國山東省西南部,西枕濁浪翻滾的黃河,東瀕清澈潺緩的京杭古運河,北臨八百里水泊遺蹟東平湖,山水交錯,湖河相連,港汊縱橫,氣勢磅礴。梁山有四主峰、七支脈組成,四主峰包括虎頭峰、郝山峰、雪山峰、青龍山,主峰海拔197.9米。山雖不高,但崛起於大平原上,顯得格外雄渾粗獷,山雖不大,卻是峰巒起伏,形態多變,景色十分豐富,梁山北坡平緩,景色秀麗,南坡陡峭,雄險嚴峻,東西多溝壑,幽深中不乏天趣,山頂開闊平坦,略有起伏,翠柏濃蔭,寧靜明麗。
![水泊梁山風景名勝區](/img/3/701/nBnauM3XycDN5EDM0MzNwQzN1QTMxkDMxkTNzQTNwAzMxAzLzc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梁山北麓登山處旁邊的懸崖峭壁上有眾多摩崖石刻,集中了當代書法大家的上乘之作,如舒同先生的“水泊梁山”,費新我的“草莽名山”,范曾先生的“水泊梁山記”,成為上梁山的重要景觀,其右側有一座魯智深、武松石雕,稱“雙雄鎮關”,把守著入關山隘。新開闢北線旅遊上山線路,建有一關、二關等景點。
沿著寓意一百零八將的108級台階拾級而上,盡頭是一座亭台,名曰“斷金亭”,取《易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之意,當年林沖為接納晁蓋、吳用等七位好漢上山,在此伙並了心胸狹窄的白衣秀士王倫。
宋江馬道
是當年義軍搬運糧草、通報寨情,防衛進攻的要道,傳說梁山寨上原本沒有這條道,宋江上山後,一心想修一條貫通前後寨的大道,宋江跑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沒找出合適的路線,正在發愁之際,宋江夜裡做了一個夢,夢中聽到一陣馬蹄響“嗒嗒嗒”,由遠而近,宋江大喜,只見一匹白龍大馬飛馳而來,見了宋江,掉頭往回跑,宋江在馬後面追,從虎頭峰過騎三山,跨狗爪子山、鰲子山,蜿蜒而去,果然是條好道,“宋江馬道”由此而來。黑風口位於梁山主峰虎頭峰之北,是進出梁山寨的唯一通道,這裡易守難攻,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當年黑鏇風李逵就在這裡鎮守。傳說黑風口處原有個很大的石洞,洞裡邊住著一條大黑蟒,那條蟒足有水桶般粗細,桅桿般長短,平時竄出洞來立即狂風大作,飛沙走石,不知有多少樵夫獵戶命喪它口,於是人們說這裡“無風三尺浪,有風颳掉頭”。後來,梁山好漢在梁山安營紮寨,宋江便派黑鏇風李逵來此鎮守,這黑蟒雖然不敢傷人,但黑風口仍然風大浪急,成為把守山寨的一道險關,現塑有李逵守寨像一尊。
![水泊梁山風景名勝區](/img/9/4b3/nBnauM3XwIjN5cDO0MzNwQzN1QTMxkDMxkTNzQTNwAzMxAzLzczLx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左右軍寨與宋江寨成“品”字形對峙,左軍寨雪山峰上有練武場、點將台、觀武台、比武場、左寨七英塑像,右軍寨郝山峰上有仗義疏財台、楊志試刀石、滾木擂石關、炮台關等,當年梁山好漢就在這裡“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綢錦”,肝膽相照,仗義疏財,不分貴賤,八方共域,異姓一家。
梁山東南麓,有遠近聞名的十里杏花村,每到陽春三月,十里杏花競相開放,爭奇鬥妍,傳說即是《水滸》中描寫王林賣酒的地方。杏花村裡有一眼泉水清澈,甜如甘露的“八角琉璃井”,傳說當年王林用這甘甜清澈的井水釀出了溢香十里的“杏花酒”,鎮守黑風口的李逵被酒香所誘,經常光顧王林酒店開懷暢飲,並引出一個李逵負荊請罪的故事。一天,李逵到“王林酒店”,只見王林遍體鱗傷,見到李逵哭著說,頭天有兩個漢子自稱是梁山頭領宋江和魯智深,吃喝完後,搶走俺那如花似玉的閨女,黑鏇風聽後,氣得牙咬得咯嘣咯嘣響,手拿兩把大板斧,闖到忠義堂,砍倒杏黃旗,要殺宋江和魯智深,幸被眾好漢死死拉住,後來真相大白,捉住了兩個冒充宋江和魯智深的強盜,李逵深感自己魯莽,為求得寬恕,便背著荊條,讓兵卒把他綁上向宋江請罪。這裡還有蓮台石佛,問禮堂、法興寺、西竺禪師墓等景點,可謂文物古蹟群集,傳有八大景之說。梁山周圍還有與其相互配套的人文自然景觀,附近有鬱林幽洞的鳳凰山,奇壑怪石的龜山,北面有與其相呼應的棘梁山,馬跑泉、月嚴寺等景點,東北面有風光旖旎、水產豐富的梁山泊遺蹟東平湖。梁山與周圍這些眾多的勝跡景點自然形成了以水泊梁山為主體的理想旅遊資源群體。
梁山是武術之鄉,被列為中華武術四大門派發源地之一,這裡習武風氣頗盛,武館眾多。斗羊是 水泊梁山由來已久的民間習俗,水泊梁山素有“家家植柳,戶戶養羊”之風,“鄉人買雄羊,各赴場相角決勝負”,鬥雞表演也已挖掘整理出來,兩雞相逢,伸啄跳咬,直到一方敗下陣來,場面雄壯,引人入勝。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鬥雞斗羊這種活動越來越廣泛深入,深受廣大遊客喜愛。
梁山交通便捷,通訊發達,京九鐵路、220國道、蒙館路、京杭大運河等重要交通線路在風景區周邊通過。隨著旅遊賓館、飯店、旅行社等服務設施的完善,旅遊接待能力不斷提高,梁山風景區已與泰山、曲阜等國家級旅遊區聯為一體,梁山懷古作為泰山登山、曲阜訪聖、濟南觀泉、曹州賞花大旅遊環線中重要的一環,區位優勢明顯。
二十年的建設和經營,昔日“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兒窪內聚蛟龍”的盛景已初步顯現,梁山勝景正以嶄新的姿態歡迎四海賓朋來梁山觀光旅遊,到水滸故地尋蹤聚義做好漢。
忠義堂
虎頭峰宋江寨上,蒼松翠柏之中,有一座古樸宏偉壯觀的建築—忠義堂。
忠義堂本稱聚義廳,是當年梁山好漢商議軍情,調兵遣將、排定座次的地方。托塔天王晁蓋在曾頭市中箭身亡後,宋江便把這聚義廳改名為忠義堂,成為梁山好漢的象徵。忠義堂內,正廳屏風錦帛上繪有古樸典雅的工筆重彩山水畫,屏風前塑有宋江、盧俊義、吳用三首領雕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兩旁陳列著英雄排座次的桌椅,酒罈、大碗等;東西北三面牆壁上設有117平方米的《梁山泊英雄聚義圖》大型陶恣壁畫,畫面雄偉博大,氣象非凡,色彩單純典雅。忠義堂前的東西廂房內,按一百零八將排座次的順序,塑造了三十六天罡星。
忠義堂是水滸寨的主體建築,其廳有雁台和天書閣,傳說此台曾是眾首領拜讀天書,觀察天象,察看寨情的地方,後因小李廣花榮在此射落飛雁,故名“雁台”。
斷金亭
山帶山臬雄跨的梁山諸峰中,原有一座亭台,名曰“斷金亭”。取《易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之意。
當年林沖雪夜上梁山時,朱貴引見林沖,撐一葉小舟穿過金沙灘看岸上兩邊即是合抱的大樹,半山是一座斷金亭子。四面水簾交卷,周圍花壓朱鑭。萬朵芙蓉鋪綠水,千枝荷葉繞芳塘。華檐外陰陰柳影,鎖窗前細細松聲。江山秀色滿亭台,豪傑一群來聚會。後來,林沖為納晁蓋、吳用及阮氏三雄等七位好漢入伙,在此間火併了胸懷偏狹、嫉賢妒能的白衣秀士王倫,立晁蓋為梁山泊主。正是“斷金亭上招多少斷金之人;聚義廳前開幾番聚義之會。”
今日“斷金亭”在一百八磴石級盡處的懸崖上。三面懷臨深谷絕澗,木石結構,粗獷雄渾,亭中置石桌石凳,古樸莊重。匾額“斷金亭”為著名書畫家范曾題寫,筆勢瀟灑俊逸,與亭榭渾然一體,給梁山增添了無限風韻。置身亭榭,憑欄俯瞰,令人浮想聯翩。
黑風亭
黑風亭坐落在水泊梁山風景區騎三山至高處,該亭傳說是李逵等眾頭領吃酒慶功,瞭望敵情的場所。每閒暇時,眾頭領便到杏花村王林酒店打酒,在黑風亭宴請弟兄。黑風口是通往大寨的咽喉要道,此處地理位置險要,氣候惡劣,素有“無風三尺浪,有風颳掉頭”之說。黑風亭位於黑風口北端,北有雪山峰、小黃山作屏,西有右軍寨、郝山峰,東有左軍寨與之作障,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風大且急。黑風口有一塊“避風港”。李逵上梁山後便占據此處察看寨情。
時過境遷,過去的建築已不存在,後因旅遊發展的需要於1983年修建了此亭。1989年一次龍捲風將該亭刮壞,後因進行了重新修建,將原來的石柱換成木柱,該亭高9米,為6×6米仿宋式方亭。是梁山景區著名景點之一。
蓮台寺
隋唐兩代的梁山,因其山青水秀,景色宜人而成為我國佛教勝地之一。當地有“梁山周圍村莊三十六,寺廟就有七十二”的說法。可見廟宇之多,僅山的東面和山前,就有兩大寺廟群:一 蓮台寺廟群,二是虎頭崖寺廟群,建築在蓮台佛像周圍的蓮台寺就是眾多寺廟中的一座。
據清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重修蓮台寺碑記》記載,蓮台寺創建於唐代,後屢次重修。蓮台附近,山青石秀,水翠花香。山門向南,門外小路砌石而成,盤曲而上。由山門進入寺院,有大殿兩廓,規模不甚寬闊,位置幽雅,古柏參天,青石托地。寺門石柱對聯云:“夜杵發疏鍾,閒松野草間,鶴唳一簾煙月;晚霞開寶剎,剩水殘山外,半臥三畝雨花”。大殿東西又有三院“東為準提,石庭隱曲;西為接引,庭敞豁朗,饒有別趣。由角門石徑北上,陡崖高丈余,闊八九尺。上刻石佛法像,色如古銅,扣之有聲。坐下蓮盆,則因石為之。”另外一院,院中有“二層石洞”,洞內刻小佛像。蓮台前,修八仙橋,橋旁有翠柏二株,號為仙橋雙柏。”石壁上刻著眾多題記,“大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三月趙郡李同遜題”的一首詩云:“來登翠嶺暮春天,鶯舌如簧隔柳煙,楚宇清虛戀玩處,奇花乾樹繞金田”(據《舊唐書》)。
石井甘泉
杏花村裡有一眼泉水清澈,甜如甘露的“八角玻璃井”,井口八角,用大塊方石砌成,井壁是琉璃方磚砌壘,井深10餘丈。《壽張縣誌》稱“石井甘泉”,列為梁山五大勝景之一。泉在法興寺南側,鑿破雲根,源深泉咄,味如甘露,題詠甚多,有詩讚曰:“派接銀河水,源分碧海波。冰心通彼岸,仙液入恆河”。傳說當年王林用這甘甜清澈的井水和幽香襲人的杏花釀出了溢香十里的“杏花酒”,鎮守“黑風口”的李逵便被酒香所誘。
西竺禪師墓碑
墓碑建於明嘉靖二十四年(由三層雕花巨石組成。西竺禪師跌坐蓮花之上,造型古拙、生動。塔前是明代嘉靖四十四年為他位的墓碑。碑文記述,西竺祖籍山東縣,自動出家,傳為嵩山少林寺僧人,後來梁山法興寺為主持,招收僧徒教授拳術,弟子遍及梁山建福、月岩、佛光、圓覺等寺院。)後赴泰山靈岩寺名剎瞻仰勝境,在韓拜名勝途中,聽說倭寇竄犯我沿海燒殺搶掠,立即返回法興寺,聯合少林寺和梁山各寺僧人,率領3000僧兵組成抗倭義勇軍開赴膠東,戰敗倭寇,立下戰功。為表彰西竺禪師的愛國功績,佛門弟子和梁山一帶老百姓捐資為其修造墓塔,並立下墓碑,記述其生平功業。
爬山龜
梁山西北,有座山體獨特的龜山,是當年山寨的一道禦敵屏障。
傳說宋代宣和年間,東海里有個神龜,聽到水泊梁山的英雄好漢們殺貪官、誅污吏,幹得轟轟烈烈,就想來看個究竟。“呀,我在東海修練多年,從沒見過這等好景致”,神龜為八百里水泊那港汊縱橫,浩渺無際的壯闊景觀所陶醉。正看得出神,忽聽得遠處戰鼓隆隆,殺聲震天,神龜行到跟前,原來是兩軍正在對陣,一方戰旗上寫著個“宋”字,旗下一個黑頭領站在船上搖旗指揮,這莫不是那人稱“及時雨”的宋江,另一方戰旗上寫著“高”字,旗下站著一個身穿朝廷官服的猴臉元帥,這一定是世人皆罵的太尉高俅了。我何不幫幫好漢宋江?神龜想到此,便游到高俅的船底下,運動神功,猛地把大船頂翻,官軍一看帥船翻了,一下子亂了陣,宋江率領眾好漢乘勢窮追猛殺,大獲全勝。
不料,神龜這正義舉動觸犯了神界的清規戒律,被罰馱曰爬山。每至黃昏,人們從山東側可望見山北麓有一石龜正馱著個紅日,昂首伸足,吃力地爬著,這便是龜山的來歷。
名山幽洞
![水泊梁山風景名勝區](/img/6/452/nBnauM3XygDM3cDM4MzNwQzN1QTMxkDMxkTNzQTNwAzMxAzLzc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這鳳凰山是當年梁山寨的一道屏障關口,而這迂迴曲折的溶洞,又曾是義軍與官兵巧妙周鏇的天然壁壘。傳說當年梁山好漢拉起“替天行道,殺富濟貧”的大旗後,高俅統率官兵多次進剿。都被水滸英雄們殺得人仰船翻,丟盔棄甲,死傷慘重。高俅來人也差點喪了命,為此一籌莫展,大病一場。他有個弟弟高封自恃武藝高強,又熟讀兵書,總想顯示一番,便請求攻打梁山,揚言要提著宋江的頭為兄長雪恥壓驚。高俅正為找不到攻打梁山的統帥而犯愁,一聽他願住,真是喜出望外當即出5萬精兵歸高封統轄。這高封率5萬精兵乘戰船浩浩蕩蕩奔赴梁山腳下,在水上一帆風順,沒遇到義軍抵抗,以為梁山毫無準備,便下令攻打大寨。不料,山寨攻不下,鳳凰山洞卻鑽出了無數的神兵,切斷官兵退路,把官軍包圍起來。梁山好漢個個以一當十,直殺得官兵喊爹叫娘,那高封一看亂了陣腳就想奪路逃跑,只見“赤發鬼”劉唐手持鬼頭大刀殺到近前,沒用幾個回合,就把高封的頭砍了下來,把首級懸掛洞口,自此,官兵再也不敢凱覦梁山。
這四個洞面積之大,在我國北方實屬罕見,是一個避暑、遊覽和娛樂理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