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梁山縣在中國山東省西南部、東平湖西、黃河南岸,為濟寧市下轄的一個縣,鄰接河南省,隸屬山東濟寧市。位於山東、河南兩省的濟寧、菏澤、泰安、濮陽四地市結合部,總面積964平方公里,耕地82萬畝,轄12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共672個行政村(居),75萬人梁山縣城座落於梁山腳下,是魯豫交界地區的經濟重鎮和旅遊名城。境內有梁山,是我國古典名著《水滸傳》故事的發祥地,《山東通志·疆域志》:“梁山,……本名良山,以梁孝王遊獵於此得名。”唐代曾為佛教勝地。2008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經濟以工業(掛車製造)為主。歷史
殷商時代,縣境北部為商封王庶兄微子的封地。西周,縣境大部屬於須句國。須句城,在安民山以東濟水濱。今小安山東3千米東張莊村,即其故地。春秋時期,縣境西部屬晉國范邑,北部屬魯國微鄉,東南部屬魯國中都邑。
戰國時期,屬齊國的范、壽、須句等邑。秦,屬薛郡須昌縣、張縣和東郡范縣。
西漢,分屬東郡的范、須昌、壽良三縣,東南部屬東平國的東平陸縣。東漢,分屬兗州東郡范縣、東平國的壽張、須昌縣。
三國,屬兗州東平郡范、須昌、壽張、東平陸四縣。南北朝,屬東平郡的須昌、壽昌、平陸、范縣。北魏並置東平郡,一屬濟州,一屬兗州。東平都又各置壽張縣、范縣。兗州東平郡郡治在秦城,所轄壽張縣縣治在今壽張集。縣境分屬兗州東平郡的范縣、壽張縣、須昌縣和濟州東平郡的壽張縣。北齊時期,兗州東平郡的壽張縣併入須昌縣。
隋,屬濟北郡的壽張縣、東平郡的須昌縣、魯郡的平陸縣。壽張縣城仍在今壽張集。唐,分屬鄆州須昌、壽張、中都、鄲城諸縣。武德四年,於壽張置壽州,領壽張、壽良二縣。五年廢壽州,省壽良入壽張。
五代,隸屬沿襲唐朝,後唐時改須昌為須城。北宋,分屬鄆州須城、東阿、中都、壽張縣。鹹平三年鄆州城毀,遷至今東平縣州城鎮。壽張縣治所仍在今壽張集。金,分屬山東路東平府須城、汶上、壽張和濟州的鄆城縣。大定七年黃河決口,壽張縣遷治竹口鎮。大定十九年復治於今壽張集。元,屬東平路須城、壽張、汶上三縣和濟寧路的鄆城縣。
明,屬兗州府東平州、壽張縣、汶上縣、東阿縣、鄆城縣。縣境東部屬東平州,西部屬壽張縣。鄆城縣與汶上縣以獨孤山為界,以西屬鄆城縣,以東屬汶上縣。清,分屬山東兗州府汶上縣、壽張縣和泰安府的東平州、東阿縣及曹州府的鄆城縣。
民國2年,廢府、州為道、縣。縣境南部屬岱南道鄆城、汶上縣。西、北部屬東臨道壽張縣,東部屬東平縣。民國11年後,廢里、社改區、鄉。民國17年,裁撤道制,直隸山東省政府。民國23年,劃魯西南十四縣為“縣政建設實驗區”。次年1月,在實驗區基礎上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4月23日,又改為“山東實驗區長官公署”。民國25年又改為“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翌年,全省劃為12個行政督察區,汶上、東平縣屬第一專區,鄆城縣屬第九專區,壽張、陽穀縣為第六專區。抗日戰爭開始後,1938年專署轄區略有調整,鄆城、壽張、東平、汶上縣屬二專署,陽穀、東阿縣屬六專署。
梁山建縣於1949年8月:所轄區域由原壽張、東阿、東平、汶上和鄆城等縣的邊沿地帶組成,其前身是中共領導下的崑山縣,歷史上與鄰縣有不解之緣。1940年8月,中共魯西區黨委為鞏由軍展魯西抗日根據地,決定在東阿、陽穀、壽張、鄆城、汶上、東平六縣邊區結合部建立崑山實驗區。11月,魯西區黨委派民運部部長邵子言赴崑山一帶建立實驗區工作委員會,邵子言任實驗區工委書記。崑山實驗區隸屬魯西區黨委領導,駐地在張博士集。1941年1月18日,中共崑山實驗區工委改為中共崑山縣委。同期,崑山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崑山縣委、縣政府分別隸屬魯西區黨委和魯西行政主任公署領導,駐地在張博士集、師集等村。是年7月,崑山縣委、縣政府改屬冀魯豫區黨委和冀魯豫行政主任公署領導。1942年5月,崑山縣委、縣政府改屬中共八地委和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二十三專署領導。1943年1月,崑山縣委、縣政府改
屬中共二地委和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十七專署領導。1944年5月,崑山縣委又改屬中共八地委。同年8月,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十七專署改稱八專署後,崑山縣政府屬其領導。1945年8月,崑山縣委、縣政府分別隸屬中共二地委和二專署領導。1946年1月,成立冀魯豫七地委、七專署,中共崑山縣委、縣政府屬之。同年3月,撤銷七地委、七專署,並人二地委和二專署。11月,重設七地委、七專署。崑山縣委、縣政府與其隸屬關係隨之變動。1949年8月,設立平原省,崑山縣委、縣政府隸屬平原省菏澤地委和專署。1949年8丹25日,中共崑山縣委、縣政府在商老莊召開縣、區幹部會議,宣布改建崑山縣為梁山縣。縣委、縣政府分別遷至閻莊村和西小吳村。1950年2月,梁山縣委、縣政府遷至鄭該村。1952年春,縣委、縣政府遷至後集村。是年11月,平原省撤銷,梁山縣隨菏澤專區劃歸山東省.1958年10月,撤銷菏澤專區,梁山縣改屬濟寧專區。1959年6月,梁山縣復屬菏澤專區。1990年1月,梁山縣劃歸濟寧市所轄。
行政區劃
1949年8月,梁山縣初建時轄三區(小路口一帶)、四區(楊營一帶)、五區(後集一帶)、七區(田大店一帶)。10月,對行政區劃調整,梁山縣轄9個區:一區(戴廟)、二區(戚賈)、三區(小路口)、四區(西楊營)、五區(鳳山)、六區(商老莊)、七區(田大店)、八區(大安山)、九區(銀山)。1952年7月,將九區(銀山)劃分,增設十區(斑鳩店)。同期,南旺縣的孔坊區劃歸梁山縣,列稱十一區(孔坊)。1953年8月,南旺縣撤銷,其一、二、六、七區劃歸梁山縣,依序組建為梁山縣第十二區(拳鋪)、第十三區(黃莊)、第十四區(孫莊)、第十五區(開河)。區下設鄉,時全縣轄15個區、166個鄉、1086個自然村。
1955年9月,各區取銷數碼序列稱謂,改以區駐地命名。其中,四區駐地由楊營村遷往黑虎廟村,故改稱黑虎廟區;十三區駐地由黃莊村遷往徐集村,改稱徐集區。
1956年3月,將斑鳩店區併入銀山區,孔坊區併入拳鋪區,大路口區併入戴廟區和商老莊區。同年,鄆城縣的辛興屯和倪樓鄉的12個村莊劃歸梁山縣。是年,原166個小鄉合併為74個大鄉。梁山縣轄12個區74個鄉。
1958年2月,撤區並鄉,全縣設城關鎮和斑鳩店、銀山、臘山、金山、大路口、小路口、壽張集、黑虎廟、楊營、館裡、辛興屯、前集、拳鋪、徐集、信樓、孫莊、開河、韓垓、戴廟、商老莊、宋莊、安山、館驛、管莊、王府集25個鄉。
1958年8月,撤銷鄉鎮。9月,全縣建起7處人民公社:東風(駐銀山)、火箭(駐大路口)、八一(駐黑虎廟)、水泊(駐蘆里)、七一(駐後集)、紅旗(駐黃莊)、衛星(駐中孫莊)。11月2日,全縣7處人民公社組成一個聯合體,稱作梁山縣人民公社,原公社改為管理區,原管理區改為營,原生產隊改為連。
1959年1月20日,梁山縣人民公社改為縣聯合人民公社,恢復原人民公社及管理區。同年11月,公社名稱改為以駐地命名,並將7處人民公社調整為銀山、大路口、黑虎廟、蘆里、城關、拳鋪、徐集、開河、孫莊、小路口10處人民公社。
1960年3月,汶上縣的東平、沙河站人民公社和須城、寅寺人民公社的一部分及平陰縣的黃花園、東阿人民公社各一部分劃歸梁山縣。同時,將梁山縣開河人民公社和孫莊人民公社的部分村莊劃給汶上縣。
1961年3月,區劃再調整,將寅寺、沙河站、東平3處人民公社劃回汶上縣;將黃花園、須城人民公社劃歸平陰縣;將開河人民公社及原孫莊人民公社的小屯村劃歸梁山縣。是年12月,將銀山人民公社劃分為斑鳩店和銀山人民公社。
1963年5月,將大路口人民公社劃分為大路口和壽張集人民公社。
1965年2月,增設戴廟、商老莊、大安山、小安山、館驛5處人民公社。至此,梁山縣轄城關、斑鳩店、銀山、戴廟、商老莊、大安山、館驛、小安山、壽張集、大路口、小路口、黑虎廟、蘆里、拳鋪、開河、徐集、孫莊17處人民公社。
1971年10月,開河、孫莊人民公社分別更名為韓垓、韓崗人民公社。
1978年12月,增設王府集人民公社。
1979年1月,建信樓、趙堌堆人民公社。
1982年3月,蘆里人民公社更名為馬營人民公社。同年12月,城關人民公社改稱梁山鎮。1983年,全縣共有19處人民公社和1個鎮。
1984年2月,撤社改鄉。全縣改建6個區,5個鎮,27個鄉。即:梁山鎮;城郊區,轄壽張集鄉、館裡鄉、馬營鄉、前集鄉、後孫莊鄉;銀山區,轄銀山鎮、斑鳩店鄉、豆山鄉、崑山鄉、司電鄉、戴廟鄉;小路口區,轄小路口鎮、大路口鄉、鄆陳鄉、趙堌堆鄉、黑虎廟鄉、楊營鄉;徐集區,轄徐集鎮、拳鋪鄉、方廟鄉、信樓鄉;韓崗區,轄韓崗鎮、韓垓鄉、開河鄉、袁口鄉、王府集鄉;小安山區,轄小安山鄉、館驛鄉、李官屯鄉、大安山鄉、商老莊鄉。
1986年1月,將梁山縣東平湖區的銀山區及所轄的斑鳩店鄉、豆山鄉、崑山鄉、司里鄉、戴廟鄉(32個村莊)、銀山鎮和小安山區所轄的大安山鄉、商老莊鄉(23個村莊)劃歸東平縣。
1987年2月,撤銷區級建制。至1993年,全縣共轄24處鄉鎮709個行政村。
2000年,全縣由24個鄉鎮縮減為14個鄉鎮:梁山鎮、徐集鎮、小路口鎮、韓崗鎮、拳鋪鎮、楊營鎮、韓垓鎮、館驛鎮、小安山鎮、壽張集鎮、黑虎廟鎮、馬營鎮、趙堌堆鄉、大路口鄉。
2008年,將徐集鎮整建制併入拳鋪鎮,建設新型鄉鎮,調整充實梁山風景區管委會,將風景區周邊18個村莊劃歸風景委。
2013年梁山縣共轄13個鄉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風景名勝區,672個行政村,73萬人。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梁山縣位於山東省的泰安市、濟寧市、菏澤市和河南省的濮陽市四地級市交界處,地處北緯35°36′36-35°58′59與東經115°51′37一116°21′26之間。境域南北長41千米,東西寬45千米,總面積964平方千米。縣城在東南與西北和西南與東北方向的對稱中心處,距濟寧市65千米,距省會濟南市148千米。東北至泰安市130千米,東南至兗州市83千米,西南至菏澤市92千米,西北過黃河至台前縣縣城36千米。梁山縣北、東面與東平縣、汶上縣毗鄰,南、西面與嘉祥縣、鄆城縣接壤,西北隔黃河與河南省台前縣相望。
地質
太古界地層:在前集鄉前集村南鑽探時發現,位於第四系鬆散士層下,主要岩性為片岩和片麻岩。梁山縣基底為太古界地層。
古生界地層:下奧陶統地層在鳳凰山、龜山、士山和小安山頂部,主要岩性是肉紅色糖粒狀白雲質灰岩和純灰岩。中奧陶統地層在梁山縣西北部第四系地層之下,主要岩性是灰色厚層灰岩。石灰系地層分布在縣境西部地下,主要岩性為灰岩和砂頁岩,有煤層。
新生界地層:第三系地層分布在縣境西北部和南部地下,主要岩性有砂岩、頁岩和石膏岩。第四紀以來,縣境域長期處於下降狀態,因此第四系地層特別發育。殘丘的山麓地帶都不同程度地分布有更新統的坡積洪積物,標高大約40-100米。上部為黃色亞粘土、亞沙士,含有鈣結核、基岩碎屑和少量的蝸牛碎片;下部多為紅黃色亞粘士,夾棕色粘土薄層,含有較多的鈣結核和基岩碎屑。地層垂直節理髮育,局部地區有垂直漏斗的黃士岩溶現象。由於黃河和汶河河流不斷泛濫改道,不同岩相的沉積物相互迭置,平原地區地形十分複雜。一般汶河沖積物較黃河沖積物顆粒粗,汶河沖積層在地表無出露,分布在縣境東部黃河沖積層之下。此外,縣境地下5-10米處有沖積湖積層,以灰色、灰黑色、灰黃色的亞粘士、粘士為主,有機質含量較多,具臭味,含有蓮子和貝殼,俗稱之“宋江土”。
地形地貌
梁山全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從黃河向東逐漸降低,從金線嶺高地向南、向北逐漸降低。兩山主峰高度197.9米,地面最高處海拔47.6米,最低處海拔35.9米,地面坡度為1/3000—1/8000。梁山,東西走向,面積3.55平方公里,高197.9米。鳳凰山,南北走向,面積0.22平方公里,高98.4米。龜山,東北西南走向,面積0.28平方公里,高119米。小安山,南北走向,面積1平方公里,高157.4米。
氣候
梁山縣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地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5℃,降雨量601毫米,無霜期205天。四季分明,寒暑適宜,光溫同步,雨熱同季。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和氣爽,冬季寒冷少雪。
自然資源
水土資源土地資源,全縣土地總面積9.62萬公頃,其中耕地5.5萬公頃。水資源地表水可利用量2.64億立方米/年,淺層地下水可開採量1.75億立方米/年,深層地下水可開採量豐富。[8]
礦產資源
梁山縣境內山石、泥沙資源豐富,發展建材業得天獨厚。全縣山石、紫砂岩儲量豐富,可發展水泥、石灰和陶瓷等建材業。[9]煤炭儲量約10億噸,還有豐富的天然氣和鐵、鉛、石膏等礦藏。
生物資源
農作物以種植小麥、玉米、大豆、地瓜、穀子、棉花、蔬菜為主,畜禽有牛、馬、驢、騾、豬、羊、雞、鴨、鵝等,林果有楊、柳、槐、榆、椿、泡桐、桃、杏、梨、蘋果、柿、棗等,水產品有魚、蝦、蟹、甲魚等。
河流資源
黃河從黑虎廟鎮高堂村北人梁山縣境,沿西北邊境下注,至小路口鎮孫樓村北出境。中泓道長25千米,主河槽寬500~2000米,河床寬1.5~6千米,河道縱比降約為1/10000,橫比降1/2000。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33億立方米,多年最大年徑流量895億立方米(1964年),最小年徑流量141億立方米(1960年),多年平均流量1137.92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15900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20日),最小流量為0(1981年6月14日)。多年平均含沙量25.1千克每立方米,最高含沙量267千克每立方米,最低含沙量0.061千克每立方米。
梁濟運河梁山境內北起入黃船閘,南至五里堡村出境,長48千米,流域面積985平方千米,成為縣境內淮河流域的唯一排水通道。東西兩側的排水大都垂直於梁濟運河,形成了羽毛狀水系,排水流量60立方米每秒。主要支流有鄆城新河、琉璃河、湖外流暢河、龜山河、金碼河、北宋金河、湖東排水河、湖區柳長河、戴碼河。
柳長河古為濟會汶故道,亦稱北清河。全長20千米,流域面積225.58平方千米,排水流量13立方米每秒。
流暢河從汪海屯至梁濟運河,河長8.68千米,流域面積56.3平方千米,排水流量20立方米每秒。
北宋金河古名濟河,梁山縣境內長6.3千米,流域面積51.2平方千米,排水流量10立方米每秒。
金碼河1973年開挖,西起黑虎廟鄉侯莊村北的金堤,東至後碼頭村北人梁濟運河。全長14.6千米,流域面積77平方千米,排澇能力40立方米每秒。
戴碼河全長14千米,流域面積79.5平方千米,縣境內長4.7千米,排水流量28立方米每秒。
龜山河原為自然流勢開挖的排水溝,南起馬營鄉穆屯村,向北至龜山北折向東,在梁山鎮任莊村北人梁濟運河。因流經龜山腳下,故名龜山溝。1974年,穆屯村至龜山一段擴直向東移為支流,任莊村至龜山一段向西延伸經西李莊到陳垓灌區的南分乾為幹流,改名為龜山河。全長12.5千米,流域面積50.9平方千米,排水流量13立方米每秒。
湖東排水河1960年開挖,名為湖東排滲溝。全長49千米,流經梁山縣12千米,流域面積25.5平方千米,排水流量15立方米每秒。
鄆城新河在梁山縣方廟鄉琉璃井村入境,至拳鋪鎮陸莊村東南人梁濟運河,全長27.9千米。梁山縣境內長15.7千米,流域面積60平方千米,排水流量40立方米每秒。
琉璃河1966年春開挖,西起楊營鎮野豬津村,經趙壩、信樓,至韓垓鄉高店村南人梁濟運河,全長39.5千米,流域面積83.8平方千米。縣內長32.2千米,排水流量20立方米每秒。
人口
2013年,全縣年末戶籍總人口776299人。其中,男性人口401106人,女性人口375193人,常住人口736280人,城鎮人口243782人。全年出生人口8651人,出生率10.2‰。死亡人口3457人,死亡率4.4‰;人口自然增長率5.9‰。政治體制
梁山縣委,2014年,在任領導有:田衛東(縣委書記),賈治阜、李金禮(縣委副書記),鍾秀芳、秦延信、馬平、楚憲海、張玕、孔德修、解慶法、李保江(縣委常委)。梁山縣人大,2014年,在任領導有:田衛東(人大主任),蔣衍濤、林憲良、郭建華、王才利、郭繼田(人大副主任)。
梁山縣政府,2014年,在任領導有:賈治阜(縣長),秦延信、孔德修、李瑞林、孫穎、趙廣、李士兵(副縣長)。
梁山縣政協,2014年,在任領導有:馬傳申(主席),劉征、王學靈、劉超波、梁開平、崔根博、於安玲(女)(副主席)。
經濟
概況201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16.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42.9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11.4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62.1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1%、12.8%和13.6%。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19.8:51.5:28.7,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占比提高0.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占比下降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比提高0.7個百分點。人均GDP達到29355元,比上年增加3056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1.2%。農業
2013年,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85.88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其中:農業產值56.50億元,比上年增長4.6%;林業產值1.43億元,比上年增長5.2%;牧業產值22.47億元,比上年增長5.2%;漁業產值2.31億元,比上年增長5.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18億元,比上年增長5.2%。林牧漁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0.51%。2014年12月,梁山縣拳鋪鎮工會委員會把養殖牛羊作為農民工增收的主導產業,利用飼草飼料資源優勢培植養殖牛羊大戶,提供資金、良種、防疫、銷售等方面的扶持,給農民工架起了增收橋樑,這個鎮有1000名農民工靠飼養牛羊走上了致富之路。
工業
2013年末,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59家。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230.25億元,比上年增長0.21%,其中國有工業8.17億元,增長68.72%,股份制工業187.23億元,下降1.9%,其它經濟類型工業28.30億元,下降2.34%;按輕重工業劃分,輕工業完成產值86.125億元,增長14.45%,重工業完成產值144.13億元,下降6.73%。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增長13.19%。全縣高新技術產業占工業總產值比重為22.19%,比年初增加2.60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2013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7.74億元,增長23.6%,其中,縣城鎮投資111.94億元,增長28.1%,農村投資35.80億元,增長2.6%。從產業分布來看,第一產業投資完成5.05億元,增長53.0%;第二產業投資完成108.58億元,增長24.7%;第三產業投資完成34.11億元,增長19.2%;三次產業投資比例為3.4:73.5:23.1。
國內外貿易
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71.72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64.23億元,增長9.96%;餐飲業零售額7.49億元,增長55.72%
2013年全縣實際完成進出口總額2820萬美元,其中:出口總額完成2706萬美元,進口總額完成114萬美元。2013年實際利用外資2138萬美元,相比2012年同期增長129萬美元,增長6.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3年末,全縣共有初級中學20所,在校學生23600人;九年一貫制學校2處,在校小學生709人,國中生1431人;高級中學2所,在校10370人;國小143所,在校學生66205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幼稚園144所,在園幼兒29406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60人。文化科技
2013年末全縣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12.2萬冊,農家書屋530個,農村放映隊27個,農村業餘劇團12個,藝術學校5所,藝術表演團體60個。廣播電視覆蓋率為100%。經批准省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6項。2013年,獲得市以上科技進步獎3項;申請專利253件,其中PCT申請3件、發明專利申請41件,授權專利136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7件;共組織申報市以上科技計畫項目35項,批准立項23項;年末實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家;省級院士工作站4處,市級院士工作站2處;有效期範圍內市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36家,其中國家級6家;省創新型試點企業2家;市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示範聯盟2個;省專利明星企業3家。
衛生事業
2013年末,全縣醫療衛生機構98所(其中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為二級甲等醫院,有5處鄉鎮衛生院為一級甲等醫院,縣屬醫院有CT、大型X光機、彩色B超、高壓氧艙、心電監護儀等先進設備,鄉鎮衛生院也有B超、X光機、心電圖機、腦電圖機等設備),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488人,擁有醫療床位2405張,其中:各類診所63所,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26人。全縣擁有農村村級衛生室502個,鄉村醫生1839人。2013年全縣新農合參合農民63.59萬人,參合率達到99.0%,住院補償比達到50.0%。1997年梁山縣被評為省級文明衛生城。社會保障
2013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3107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46216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420600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18241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67773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50468人。工傷保險38826人,失業保險25317人,生育保險36751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635390人。城鎮居民大病保險、城鎮職工居民醫療費最高報銷額度均提高到25萬元,新農合醫療費最高補償額度達到15萬元,生育保險政策範圍內醫療費用實現個人零負擔。城市建設
2013年,全縣園林綠化完成投資15000萬元,建城區綠地面積達764公頃,新增單位及居住地區、空閒地綠化面積165公頃。人均擁有公共綠地面積30.5平方米。市政設施建設完成投資45000萬元,全年新修新城區及新城商務區道路11條,新增道路長度21公里。維修道路路燈900盞,電纜5600米,變壓器6台,累計維修主幹道道路4000平方米,維修人行道15000平方米。縣城區污水處理量達到3萬噸/日。城市公用事業發展迅速,縣城區日供水量達到10000立方米/日,供水普及率達到84.5%;城區集中供熱面積122萬平方米,其中住宅104萬平方米。城區居民生活天燃氣供應1400戶。2013年城鎮化率達到35.27%。
交通建設
京九鐵路縱穿縣境,過境段長15千米。梁山火車站於1996年9月正式投入運營。220國道及聊城一商丘、肥城一梁山、蒙陰一館南館陶等公路穿行交織,梁山汽車站每天始發和過路客車達百輛次,北通北京、天津、濟南,南達鄭州、商丘、南京,東抵泰安、濟寧、克州、煙臺,西連安陽、新鄉、邯鄲,晝夜往返,交通方便。濟寧飛機場距梁山縣城僅40千米。2009年底,全縣共有農村公路1453.4公里,其中縣道97.1公里,鄉道252.4公里,.村道1103.9公里。縣道共8條,分別是:徐集—嘉祥界,7.5公里;梁山—靳口,16.4公里;梁山—五里廟,11.4公里;張官屯—韓垓,26.2公里;拳鋪—方廟,11.9公里;火車站—鄆城界,6.8公里;拳鋪—柴林,6.8公里;楊營—張橋,10.1公里。縣境內農村公路密度按地域面積計1.51公里/平方公里,按人口計20.3公里/萬人,全縣行政村通油路率達到98.4%。
文化特產
文化特色
梁山功夫也稱子午門功夫,是北宋末宋江等梁山好漢與建福寺方丈圓通共同創立的武術流派,發祥於水泊梁山一帶,是和少林、武當、峨眉齊名的中華武術四大流派之一。在梁山,崇尚武術,習武之風盛行,民間盛傳“喝了梁山水,都會伸伸胳膊踢踢腿”、“家家插柳,戶戶打拳”的俗語。地方特產
梁山魯錦魯錦的織造原料是棉花,這種用棉做的土織布之所以被稱為“錦”,是對它的一種美化,“魯錦”的織造從采棉到上機織布要經八九七十二道工序全部採用純手工,屬於純天然綠色保健織品。採用純棉為原料生產的“魯錦”柔軟舒適、冬暖夏涼、透氣、吸汗、厚實耐洗、不起靜電、抗輻射,又因其線條粗、紋深,不起皺,不捲邊,布面並分布有無數個天然按摩點,與肌膚的親和力極強。魯錦產品涵蓋床上用品、睡衣、各類時裝及涼蓆等工藝品。
梁山糟魚
據說,清朝乾隆年間進士鄭板橋任職范縣(故城在今梁山縣趙堌堆鄉范稱村附近)時曾以糟魚佐酒,並留下讚美詩一首,從此,梁山糟魚聲名大振。糟魚的做法,首先應選4寸一下的魚,洗淨後放到用蒜編(乾的大蒜莖葉)鋪的鍋里,然後將魚頭尾相靠,逐一碼放,每放一層,即撒上一層鹽和花椒。魚全部碼完後,將水稍稍漫過魚即可,蓋上鍋蓋,用木柴慢火文燒,時間要長,有時要燒一夜。待到第二天早晨,糟魚既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