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解放初屬長春區公所。1950年分屬洪山區沙湖鄉、東亭鄉和官園鄉。1951年分屬第八區東亭鄉和官園鄉。1952年改屬東湖區(1955年改為洪山區)。1956年成立中南路街道。1957年4月始建水果湖街道。1958年,水果湖、中南路2個街道合併設立洪山街道。1960年分為水果湖、武珞路、濱湖三個分社。1961年撤銷分社,成立水果湖街道。1964年劃歸武昌區管轄。1971年與濱湖街道合併改稱水果湖街革委會。1978年改為水果湖街辦事處。
1996年,面積50.5平方千米,其中水面38平方千米,人口12.6萬人,轄高家灣一、二、蔡家嘴、徐東路一、二、三、四、梨園、沙湖村、機安村、周家大灣、小洪山一、二、三、黃家灣、武鐵村一、二、姚家嶺一、二、三、水果湖路一、二、三、新建一、二、張家灣一、二、三、四、南苑村、北環路、洪山路一、二、三、東湖一、二、東亭村一、二、三、一街坊一、二、二街坊、三街坊一、二、三、四街坊一二、濱湖一、二等49個居委會。
2002年辦事處駐地由水果湖路13號遷至東湖路51號。2004年,辦事處駐東湖路51號,人口158060人,面積9.26平方千米(陸地)、32.8平方千米(水域),轄武鐵、小洪山、南苑、洪山路、張家灣、茶港、北環路、放鷹台、姚家嶺、機安村、周家大灣、青魚嘴、中北路、武重、高家灣、雙湖橋、蔡家嘴、東湖路、濱湖村、東亭、岳家嘴、新建、徐東路、省電、華電、梨園、湖北日報、科苑27個居委會。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0106012:~001 111蔡家嘴社區 ~002 111北環路社區 ~003 111武鐵社區 ~004 111小洪山社區 ~005 111科苑社區 ~006 111洪山路社區 ~007 111張家灣社區 ~008 111茶港社區 ~009 111放鷹台社區 ~010 111姚家嶺社區 ~011 111機安社區 ~012 111周家大灣社區 ~013 111青魚嘴社區 ~014 111中北路社區 ~016 111高家灣社區 ~017 111雙湖橋社區 ~019 111湖北日報社區 ~020 111濱湖社區 ~021 111東亭社區 ~022 111岳家嘴社區 ~023 111新建社區 ~024 111徐東路社區 ~027 111餘家湖村社區
社區服務
水果湖街道轄28個居委會:武鐵、小洪山、南苑、洪山路、張家灣、茶港、北環路、放鷹台、姚家嶺、機安村、周家大灣、青魚嘴、中北路、武重、高家灣、雙湖橋、蔡家嘴、東湖路、濱湖村、東亭、岳家嘴、新建、徐東路、省電、華電、梨園、湖北日報、科苑。如何實現水果湖地區的整體和諧?在黨建聯席會的帶動下,東部省直11個單位與中北路沿線11個西部社區結對共建,100個文明單位與100個特困家庭結對幫扶,將優勢資源向薄弱地區傾斜;街道社區設立兩級“愛心慈善超市”,定期向困難民眾發放生活物資,使特困戶得到及時救助和幫助。共建單位的121個吳天祥小組活躍在社區的千家萬戶。北環路社區87歲的孤寡老人鄧冬梅有幾戶省直“親戚”:省人事廳吳天祥小組成員經常送米、油、牛奶,為老人置辦換季衣服;省機械設備成套局、省計量局更換了她家老化的電線,逢年過節送物資上門;武警二支隊每天派戰士送飯送菜等。近年來,通過多個共建活動,三家單位逐漸意識到,協同參與,利人更利己。去年,在放鷹台社區的反覆協調下,一個由社區牽頭、三家單位共同出資的小區改造方案終於出台,三家單位籌資數十萬元,修圍牆、鋪道路、裝路燈、植草坪,小區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居民滿意度大幅上升。
街道建設
辦事處榮獲全國首屆和諧社區建設示範街道、連續兩年武漢市文明示範區創建評比第一、武漢市街道文明創建總評第一。2003年,武昌區將水果湖地區2.43平方公里定為文明創建示範區。區政府斥資50萬元,請武漢大學城建學院專家規劃,繪就的藍圖令人振奮。示範區內主次幹道13條,相當一部分單位的圍牆要打開、門點需拆除,街道借勢而上,發出156項整治“任務單”,51家省直單位全部領走,無一討價還價。不多日,省行管局投入近600萬元,拆違1200平方米;中科院武漢分院投入100餘萬元,建通透式圍牆,新修景點、花壇;省科技廳等7家單位投資200餘萬元,拆牆透綠11處,新建通透式圍牆1560米;省政府、省國防工辦、省地震局等單位拆違2萬平方米。共駐共建,已成為構建“和諧水果湖”的重要載體,目前有216個地區單位與街道、社區簽訂了共建協定書。據悉,水果湖街今年3.4萬平方米逾200餘萬元的立面整治經費,全部由地區單位自行承擔。安居、樂業,是所有普通居民的理想生活。為構建關愛的綠色通道,水果湖街道和27個社區均建立了慈善超市工作站,接受捐款、發放救助;通過建立特困家庭救助、臨時救助、輟學助學、金秋助殘等長效救助體系,幫扶特困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