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山街道

珞珈山街道

珞珈山街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與武漢東湖生態旅遊管理區接界的東湖之濱珞珈山麓。東北面有東湖環繞,西北面與水果湖街茶港社區毗鄰,西南面與中南路街小洪山交界,南面沿八一路與洪山區珞南街接壤。 珞珈山街道面積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79萬人,有漢、回、壯等29個民族。轄區有6個社區居委會,並轄一個城中村。其中珈智、茶港、珞睿屬單位型社區,一個混合型社區東湖村社區,09年將風光村併入珞珈山街。轄區文明單位9個(省級文明單位3個、市級文明單位2個、區級文明單位4個)。

基本信息

發展

解放初,珞珈山街轄區屬長春區公所。1950年屬洪山區武珞鄉。1951年屬武漢市第八區武珞鄉和蓮溪鄉。1952年底,武珞鄉改屬東湖區,蓮溪鄉改屬南湖區。1955年改東湖區為洪山區,武珞鄉屬洪山區。1956年改為洪山區珞珈山街辦事處。1957年劃歸武昌區,1959年復歸洪山區。1960年成立城市人民公社時,改為珞珈山分社。1961年分社撤銷,恢復珞珈山街辦事處。1964年又劃歸武昌區。1967年改名紅衛山街辦事處,1968年改為紅衛山街革命領導小組。1971年,武紅街轄區(原名武珞路街辦事處)石牌嶺、洪山村以東劃歸紅衛山街,並改街革命領導小組為街革命委員會。1972年改名為珞珈山街革命委員會。1978年恢復珞珈山街辦事處。1986年,將原轄27個居民委員會劃歸洪山區珞南街辦事處管轄。

武漢大學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

2008年,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過億元,屬同區增幅前列。

轄區直屬黨員有300人,直屬支部15個,在職黨員170人,吳天祥小組67個,1812人,黨員活動室(電教室)8個。

以上資料來源《2008珞珈山街年鑑》編纂

珞珈山

原名羅家山,亦名落袈山。珞珈山現在這個名字,是國立武漢大學首任文學院院長聞一多先生改的。珞,是石頭堅硬的意思;珈,是古代婦女戴的頭飾。“落駕”與“珞珈”二字諧音,寓意當年在落駕山篳路藍縷、辟山建校的艱難。

珞珈山坐落在在湖北武昌東郊。巍峨橫亘,岡巒連綿,花木蔥蘢,建築明麗,地處東湖之濱,山光水色,交相輝映,成為一組勝景,遠近傳聞。海拔93米。其東部山腳高低起伏,吞吐曲折,湖水拍擊,噴珠濺玉;山腰佳木交碧,奇花織錦,籬笆錯落,房舍雅致;每年櫻花盛開時,落英繽紛,令人陶醉。從山腰至山頂,林深茂密,搖蒼飛翠,遮日蔽月,深幽秘邃。珞珈山之上下,巨岩層現,奇石峭立,小徑曲繞,異鳥時鳴。

武漢大學坐落在珞珈山之西部,依山構造,建築富麗。近山湖水中有浪淘石,累累羅列,附近還有六一紀念亭、六一烈士墓等革命紀念建築物和航海俱樂部、游泳池等體育設施,使此山更顯輝煌瑰麗,益增遊人欣賞雅興。武漢大學的櫻花道,位於前理學院和老圖書館的下方。道兩旁的櫻花樹枝幹壯實、排列整齊。每年的3月至4月初,繁花滿枝。櫻花花期僅為一周,每到落花時節,落英繽紛的櫻花又為大地鋪上了一層淺淺的“花毯”。每年開花時節,賞花的遊人絡繹不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