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銅鼓節

水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少數民族,總人口近30萬,主要聚居在都柳江、龍江上游的三都水族自治縣,都勻市有基場、陽和、奉合等3個水族鄉。 相傳,很古時候,居住在龍江下游的一支水族先民,被迫遷居到都勻陳蒙山上下,開荒種地,繁衍生息。 在一次戰鬥中,陳蒙山埡口的鼓手不幸犧牲了,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因此,每年在他逝世的這天,12翁的寨老都帶上自已的銅鼓,帶領自已的家族會集到陳蒙山埡口的草坪上,舉行祭祀慶典,這就是銅鼓節的來歷。

水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少數民族,總人口近30萬,主要聚居在都柳江、龍江上游的三都水族自治縣,都勻市有基場、陽和、奉合等3個水族鄉。
每年農曆清明節後的第一個卯日,是都勻市內外(即基場、陽和、奉合)水族人民的傳統佳節。水語叫“借念”,意為銅鼓節
水族人民世世代代酷愛銅鼓,並視為權力、財富和圖騰崇拜的象徵。有人說,水族山鄉是“銅鼓王國”,這話當然有點誇張和浪漫色彩,但僅就三都水族自治縣與都勻市毗鄰的3個水族鄉,至今仍保存和使用400多面古代銅鼓,幾乎每個自然村寨或家族都有一兩面銅鼓,這不能不令人驚嘆。
1999年春夏之交,迎著旭日,我們一行數人驅車前行,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崎嶇山道,便到達都勻與三都兩縣市交界的陳蒙山埡口,水家一年一度莊重典雅、歡快活潑的銅鼓節的主會場,就設在這峰巒聳翠、松林茂密的山間的確良一塊空曠的草坪上。
中午12點,數千名水族盛裝的男女老少,有的吹蘆笙、嗩吶,有的騎馬,有的挑著各種食品,從四面八方紛紛雲集山埡口、松林腳下的公路旁邊,臨時搭起一排排五顏六色帳篷、遮陽傘,有的賣涼粉、水果,有的賣花線、小百貨、民族商品等,形成節日商貿一條街,使往日岑寂的山野變得熱鬧非凡。會場中央草坪上,豎起兩根木樁,中間橫著一棵杉桿,杉桿上懸掛著12面銅鼓,鼓面中心有12芒,周圍有龍、鳳、青蛙等圖案,雲紋古樸,莊重威嚴,恍若出土文物,讓圍觀者增添幾分神秘感。
中午,烈日當空,萬里無雲,12響禮炮鳴放後,隆重的慶典儀式開始了。一位身著土布長衫的水族寨老吹響牛角號,12面金鼓齊鳴,頃刻山搖地動,彩旗飛舞,一片歡騰。接著,寨老再次吹起號角,他走在隊伍前面,後面跟著幾十名蘆笙手和銀飾叮噹、盛裝打扮的婦女,大家踩著樂曲鼓點,環繞12面銅鼓走成一大圈,興高采烈地跳起了水家拙樸豪放的銅鼓舞。我與幾位外賓,也應邀加入了這支狂歡的隊伍,跳了一圈又一圈,邊跳邊被水家姑娘敬酒,使我第一次領略了水家銅鼓節的風韻。
相傳,很古時候,居住在龍江下游的一支水族先民,被迫遷居到都勻陳蒙山上下,開荒種地,繁衍生息。但這裡山高路險,森林茂密,野獸出沒。先民中有12個兄弟,為了不讓官兵發現,分居在12個山埡口(又叫12翁,如翁奇、翁降、翁布等等),平時各自耕田勞作,有事就敲擊銅鼓傳呼。在一次戰鬥中,陳蒙山埡口的鼓手不幸犧牲了,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因此,每年在他逝世的這天,12翁的寨老都帶上自已的銅鼓,帶領自已的家族會集到陳蒙山埡口的草坪上,舉行祭祀慶典,這就是銅鼓節的來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