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文革”亂世,歷劫荒廢,梵宇、文物蕩然無存。乙亥歲(1995)春東里鎮政府和統戰部門領導人,至達濠青雲禪寺,向方丈釋定根倡儀並敦請,主持重興之。市、鎮領導人,親蒞踏勘頭沖觀地方,又蒙鄉眾無償出讓6千餘平方米土地,於同年十二月初三日奠基,重建並擴大,於丁丑(1997)春竣工。1997年5月28日(農曆四月二十二日),舉行古寺重建落成、諸佛菩薩聖像開光暨定根方丈升座典禮。
寺坐北向南,總建築面積約1600平方米,中國佛協副會長釋明暘敬題寺匾,為古剎添彩。分三進: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兩廂各三層樓房。寺中諸佛、菩薩聖像,皆為玻璃鋼塑造,美觀大方。大雄寶殿內釋迦大佛,高5.3米;兩尊千佛燈塔各高3米餘。全寺聘能工巧匠築造,殿宇恢宏,氣勢壯觀,琉璃閃光,設備具全,堪稱一方名勝。
水仙庵,今稱水仙古寺,座落於汕頭市澄海區澄城北約十里許之東里鎮樟林頭沖界內。梵宇坐北朝南,襟江屏岳,枕蓮峰而案筆架,前瞻樟林古港,遠眺桑浦翠巒,環顧萬家福地,汕樟公路橫貫兩側,交通方便,位置獨特,環境清幽,道場整肅,乃十方緇素潛修弘法之靜境,系海內外信施息慮平心、祈福消災、禮佛觀光之聖地。
該庵肇建於明末清初,毗鄰樟林古港出海口處。往早潮人乘紅頭船離鄉別井、飄洋過海謀生存,必登庵禮佛,祈禱佛祖庇佑,平安遠航,靈應顯赫,事業有成者歸梓必登庵還願,報答佛恩,因而素來香火鼎盛。尤其民國年間,高僧純忠大和尚於此駐錫,弘法接眾,先後有定因、定根、定意等有志青年,禮於老和尚座下披剃出家,先後分赴海內外弘法行化,皆成為振興佛教的一代龍象,法裔繁衍,僧才輩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仙庵因此馳名遐邇。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宗教信仰一度未獲自由,佛教寺產大都被移占別用,水仙庵也在社會變革中逐漸荒廢,文物經典流散。直至1979年國家重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厲行改革開放德政,政通人和,經濟繁榮,百廢俱興。全國名山叢林紛紛開放修復,潮汕大地的寺廟精舍也迅速恢復。但是,明代古剎水仙庵故址鞠為茂草,僅存古井一口而已矣。
斯時,曾於水仙庵出家之定因、定意等老和尚相繼謝世。年愈八旬的汕頭市佛協會長、重興靈山寺退居方丈定根長老,深知重興祖堂之重任已落在他一人身上。定根上人自國家撥亂反正,信仰自由以來,充分發揮其圓融無礙的智慧,十方景崇的人緣優勢,廣結善緣,與歷劫倖存的師友,齊心協力重興靈山寺、青雲禪寺、疊石玉佛寺等叢林名剎和一大批大小庵寺精舍,功德卓著,眾口皆碑。
幸至1995年春,澄海、東里等當地黨政領導,為發展當地經濟,繁榮佛教旅遊事業,特登青雲禪寺,禮請定根大和尚主持重建明代名剎水仙庵。老和尚自知義不容辭,不辭高齡體弱,滿口應承,全力以赴籌划水仙庵重建工程。在當地黨政的配合下,頭沖、觀一等村信眾,無償捐讓土地6000餘平方米,並擇吉於乙亥年(1995年)十二月初三日隆重舉行奠基儀式,在十方信施的鼎力支持下,依叢林規制精心設計施工,僅歷一年多的時間,便順利完成中軸線三進重檐四垂夾雙廂樓閣的主體工程,塑立諸佛菩薩聖像,供奉十八羅漢與四大天王……雕樑畫棟,裁花種木,梵宇莊嚴,異彩紛呈。時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明陽法師特署端“水仙古寺”匾額。從此,水仙庵便稱為水仙古寺。
1997年5月28日(丁丑歲四月廿二日),水仙古寺隆重舉行重建落成、渚佛聖像開光儀式暨定根方丈升座典禮,各級有關部門領導代表,海內外諸山長老,高僧大德以及十方信眾近萬人,專長程前來參加法會,盛況空前。
定根老和尚先後退居靈山寺、疊石岩、青雲禪寺方丈之職,率裔孫達隆、道印等悉心維護祖堂水仙古寺,並為培養後學,分別委任弟子弘養為青雲禪寺主持,弘禮為南澳疊石岩主持,為重建水仙古寺辛勤協助的裔孫達隆兼任疊石岩監院,特留裔孫道印為侍者,協助管理水仙古寺。由於老和尚德高望重,登寺禮佛參學信眾絡繹不絕。水仙古寺不僅規模壯觀,而且道場嚴整而聲名倍增。時至2003年4月8日(農曆三月初七日)吉辰,定根上人緣滿於青雲禪寺圓寂,亨世壽89歲,僧臘69,戒臘63,眾徒裔特建“釋定根老和尚紀念墓園”於青雲之巔,永遠緬懷一代高僧定根法師。並依上人遺囑,由弟子弘禮法師繼任水仙古寺方丈,道印法師為監院,率眾主持日常寺務和法會,一切有條不紊,香火興盛,與日俱增。
隨著社會經濟日益繁榮,信眾不斷增多,“原有禮佛場地漸覺湫隘,殿堂多有崩損。現任主持弘禮大師,當家道印法師秉根公遺志,發宏願,擬於寺後修建五層綜合樓,計有萬佛閣、藏經樓、羅漢堂、念佛堂、定根和尚紀念堂等。此舉蒙當地黨政部門大力支持,各界人士,四方佛子共襄義舉,遂擇戊子年十一月初八日奠基。遙瞻佛光注照,眾生緣深……同發宏願,襄茲義舉,廣種福田”(見《水仙古寺修建緣啟》)。在海內外十方信施的鼎力支持下,未來的水仙古寺必定更加宏偉壯觀,成為粵東地區禮佛觀光的佛教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