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秸稈餵前作氨化處理可提高其營養價值。氨化技術有多種方式:堆垛法、窖藏法等。
製作方法一、堆垛法堆垛法是指在平地上,將秸稈堆成長方形垛,用塑膠薄膜覆蓋,注入氨源進行氨化的方法。其優點是不需建造基本設施、投資較少、適於大量製作、堆放與取用方便,適於我國南方和夏季氣溫較高的季節採用。主要缺點是塑膠薄膜容易破損,使氨氣逸出,影響氨化效果;在北方僅能在6~8月使用,氣溫低於20℃時不宜採用。夏季麥收後正值雨季,秸稈不便貯存,可採用堆垛法,其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選擇地址:秸稈堆垛氨化的地址,要選地勢高燥、平整,排水良好,雨季不積水,地方較寬敞且距畜舍較近處,有圍牆或圍欄保護,能防止牲畜危害。
秸稈處理:麥秸和稻草是比較柔軟的秸稈,可以鍘碎2~3厘米,也可以整秸堆垛。但玉米秸稈高大、粗硬,體積太大,不易壓實,應鍘成1厘米左右碎秸。邊堆垛邊調整秸稈含水量。如用液氨作氨源,含水量可調整到20%左右;若用尿素、碳酸銨作氨源,含水量應調整到40%~50%。水與秸稈要攪拌均勻,堆垛法適宜用液氨作氨源。
堆垛注入液:首先在平地上鋪好塑膠薄膜,四周要留0.5~0.7米薄膜,以便罩膜連線。將鍘碎並調整好水分的秸稈一層層攤平、踩實,每30~40厘米厚及寬度,放一木槓(比液氨鋼管略粗一些),待插入液氨鋼管時拔出。液氨注入量為秸稈乾物質重量的3%。
塑膠薄膜的選用及膜罩製作:對塑膠薄膜的要求是無毒、抗老化和密性好。通常使用聚乙烯膜,膜的厚度隨飼草種類而不同。如氨化麥秸、稻草等較柔軟的秸稈,可選擇厚度在0.12毫米以下的薄膜;若為較粗硬的玉米秸,應選擇0.12毫米以上的薄膜。膜的寬度取決於垛的大小和市場供應情況。膜的顏色,在室外氨化時,應以黑色為佳,有利於縮短氨化時間。如在室內使用,則顏色影響不大。所需薄膜的多少,則視垛的大小而定。
底膜大小:長度=垛長+0.5米(余邊)寬度=垛寬+0.5米
罩膜大小:長度=垛長+高x2+0.5米
寬度=垛寬十高x2+0.5米
根據底膜和罩膜所需的長度及寬度,將市售的薄膜用烙鐵或熨斗粘結在一起,並仔細檢查有無破損地方,將罩膜套在秸稈堆後,迅速注入液氨,最後將四周與底膜聯結在一起,用濕土或泥土壓好,防止氨氣逸出。封閉好後用繩、帶在罩膜外橫豎綑紮若干條,以防風吹破損。
秸稈堆垛重量的估算:由於秸稈體積大、數量多,不可能用秤測重。因此,應事先測出不同種類秸稈、不同堆垛時間的平均密度和重量。為了準確起見,首先在堆垛前用地衡秤出秸稈的重量,然後堆垛,在不同天數(1、3、5、7、9天……)後測定垛的體積,如此反覆5~7次,即可估測出堆垛的秸稈重量。一般新麥秸稈垛每米3為55千克,舊垛79千克;新玉米秸垛79千克,舊垛99千克,均為未切碎秸稈。
注入氨量的計量:當秸稈重量估算出後,再計算出應注入的液氨重量。目前注氨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將氨槽車直接開到現場氨化;另一種是將液氨分裝入氨瓶後再運到現場。這兩種方法都需要用液氨流量測定。在目前尚無精確的流量計使用時,比較理想的方法是實行“一垛一瓶”,即先計算出每個垛的重量和所需液氨數量,在氨化站分裝液氨時即按要求數裝入,在現場操作時,每個垛一瓶,用完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