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民生服務財政支持問題研究:北京市平谷區的實踐與探索》並未將重點放在民生服務計量指標的構造方面;相反,《民生服務財政支持問題研究:北京市平谷區的實踐與探索》著眼於從“滿意度”和“需求度”兩個主要維度,以大規模的問卷調查為基礎,來評估平谷區民生服務的績效(表現好不好)並確定財政支持的優先性和重點領域。這個思路並不表明建立計量民生服務績效的指標體系不重要,而是表明:即使不直接採用計量指標,也可以從“滿意度”和“需求度”評估的角度,去判斷民生服務的績效(數量與質量)。雖然如此,本課題組仍然設計了計量民生服務績效的指標體系,包括三類指標:
(一)程度指標
程度指標反映民生服務的充足性,側重從數量方面進行計量。以下指標都是程度指標:
1.民生支出經濟份額:政府民生支出/GDP。該指標值越離,表明民生服務越充足。通常需要建立相應的基準以判斷充足性。例如,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世界平均水平為5%(國際基準或標桿),中國政府的目標為4%(國內基準)。
2.民生支出財政份額:政府民生支出/政府支出。該指標表明民生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越高表明民生支出的充足性越高。
3.服務收費程度:個人支出/民生服務總支出。民生服務通常應由政痢通過財政預算提供資金,免費向公民供應。但由於種種原因,實際上有些民生服務需要受益者承擔一部分費用,例如教育。個人承擔的費用越高,則政府承擔的支出責任越低,反映政府在此類服務供應上越不充分。另外,個人支出比例上升會導致貧困家庭面臨資金困難,影響民生服務目標的實現。
4.政府支出/民生服務總支出:政府教育支出/教育總支出。一般的講,較高的服務收費傾向於加重貧困人口(特別是農村地區的貧困人口)和城市流動人口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