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思想史論

民國思想史論

《民國思想史論》是2010年9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大華。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 民國思

民國思想史論

想史論

作 者:鄭大華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9月1日

ISBN: 9787509716502

開本: 16開

定價: 49.00元

作者簡介

鄭大華,湖南永順縣人,1990年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思想史,尤其是民國思想史。先後出版《梁漱溟與現代新儒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梁漱溟與胡適:文化保守主義與西化思潮的比較》(中華書局,1994)、《張君勱傳》(中華書局,1997)、《張君勱學術思想評傳》(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民國鄉村建設運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梁漱溟傳》(人民出版社,2001)、《晚清思想史》(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民國思想史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民國思想家論》(中華書局,2006)、《社會結構變遷與近代文化轉型》(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等中國近代思想史著作12種,合著3種,譯著5種(合譯),點校整理資料9種13冊,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目前任湖南省人民政府“芙蓉學者計畫”首批特聘教授,湖南師範大學國家重點學科中國近現代史學科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近代思想研究中心主任,並任國內外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兼職教授和兼職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圖書目錄

要進一步加強民國思想史研究(代前言)

第一編 清末民初的思想演變

一 《走向共和》離歷史究竟有多遠

(一)清末民初的歷史脈絡和主線

(二)主要人物的評價問題

(三)《走向共和》離歷史究竟有多遠

二 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思想來源及形成

(一)中國傳統民族主義的演變

(二)西方近代民族主義的傳入

(三)民族主義從傳統向近代的轉變

(四)清末民初: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形成

三 論“民生主義”的內容及其評價

(一)“民生主義”的內容

(二)“民生主義”的評價

第二編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五四思想界的影響

一 民族主義思潮在五四前後的興起和發展

(一)民族主義思潮興起和發展的原因

(二)民族主義思潮興起和發展的表現

(三)民族主義思潮興起和發展的特點

附錄:五四民族主義與三大思潮之互動

二 《改造》與五四社會主義之傳人

(一)《改造》的宗旨、作者群和讀者群

(二)《改造》對各種社會主義之譯介

(三)《改造》與五四社會主義之論戰

(四)《改造》譯介社會主義之主要特點

三 也談五四後梁啓超的思想屬性

(一)文化取向上的保守主義

(二)政治取向上的自由主義

(三)文化取向與政治取向的疏離及其原因

第三編 五四時期的文化保守主義派別

一 東方文化派與五四新文化運動

(一)東方文化派的形成及特徵

(二)東方文化派與新文化派的文化論爭

(三)東方文化派的歷史評價

二 論甲寅派的保守主義思想

(一)《甲寅周刊》復刊與甲寅派的形成

(二)經濟思想:反對工業化,主張“以農立國”

(三)政治思想:反對代議制,提倡業治與科道制

(四)文化思想:反對新文化運動,提倡復興文言文和傳統禮教

(五)時人對甲寅派的評析

三 學衡派與白璧德新人文主義

(一)白璧德新人文主義與學衡派的形成

(二)學衡派對白璧德新人文主義的譯介

(三)白璧德新人文主義對學衡派的影響

第四編 九一八事變與思想界的應對

一 理性民族主義:“九一八”後的天津《大公報》

(一)反對“一戰”,主張抵抗

(二)反對依賴國聯,主張理性外交

(三)反對國共內戰,建立抗日“統一戰線”

(四)與《東方雜誌》和《獨立評論》之比較

二 中國知識界對國聯調處九一八事變的不同反應

(一)對國聯調處的不同態度

(二)對國聯報告的不同評價

(三)對國聯決議的不同期待

(四)反應不同的原因分析

三 “九一八”後中國民族主義的新變化

(一)民族主義學理的新構建及其影響

(二)文化民族主義的高漲並走向成熟

(三)自由主義者的民族主義認同

第五編 三十年代的中國思想界

一 30年代中國知識界的社會主義思潮

(一)社會主義思潮興起的原因

(二)社會主義思潮興起的表現

(三)社會主義思潮興起的特點

二 論蘇聯“一五計畫”對30年代中國知識界的影響

(一)對“一五計畫”的關注和評論

(二)“蘇俄熱”的興起

(三)學習蘇聯呼聲的高漲

附錄:30年代初18種刊物發表的有關蘇俄文章的篇目及作者

三 《益世報》與30年代的憲政運動

(一)憲政運動的前提與原則

(二)對國民黨訓政理論和體制的批判

(三)對公民的選舉權與言論自由權的捍衛

(四)對憲法草案的解讀與批判

(五)憲政及其替代品——憲政運動的內在困惑

附錄 1949年後留在大陸的新儒家與馬克思主義之關係

馮友蘭:認同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

梁漱溟:對馬克思主義的“吸取、利用與儒化

熊十力:對馬克思主義的排拒

代後記:“咬定青山不放鬆”——鄭大華教授訪談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