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華[湖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特聘教授]

鄭大華[湖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特聘教授]
鄭大華[湖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特聘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鄭大華,湖南永順縣人,1990年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任全國政協第十三屆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近代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首批“芙蓉學者”,湖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並任國內外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兼職教授、兼職研究員和國際學術顧問,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主要貢獻

鄭大華[湖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特聘教授] 鄭大華[湖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特聘教授]

鄭大華,湖南永順縣人,“文革”後恢復高考的第一屆大學生,先後師從著名歷史學家林增平教授和龔書鐸教授,1990年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主持或承擔過多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重點課題和省、部級重大委託課題,出版著作17種、譯著5種(含合譯),點校整理資料12種16冊,發表學術論文和學術評論170多篇,獲國家及省、部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多項。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芙蓉學者計畫”首批特聘教授,湖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近代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 ,並任國內外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兼職教授或兼職研究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研究領域

長期從事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其研究重點, 一是思想人物研究,包括包世臣、魏源、徐繼畲、馮桂芬、何啟、胡禮垣、康有為、梁啓超、嚴復、孫中山、章太炎、梁漱溟、胡適、陳獨秀、張君勱、馬一浮、馮友蘭、賀麟、錢穆等,但研究得較多的是包世臣、梁漱溟和張君勱,出版國內外第一本系統研究包世臣生平與思想的著作《包世臣》(台北商務印書館1999年),第一本系統研究張君勱生平和思想的著作《張君勱傳》(中華書局1997年)以及《梁漱溟與現代新儒學》(台灣文津出版社1993年)、《梁漱溟學術思想評傳》(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張君勱學術思想評傳》(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和《梁漱溟傳》(人民出版社2001年)等。 二是思潮史研究,包括文化保守主義思潮、西化思潮、啟蒙思潮、自由主義思潮、民族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思潮、激進主義思潮,鄉村建設思潮與運動、民族復興思潮等,90年代初提出文化保守主義的理論形態,是在認同傳統的基礎上反思傳統,在批評西方的前提下學習西方,主張以中國文化為本位、為主體的中西文化融合或調和。這一提法後來被不少學者所接受。1994年出版國內外第一本以梁漱溟和胡適為中心、系統比較文化保守主義與西化思潮的著作《梁漱溟與胡適:文化保守主義與西化思潮的比較》,1999年出版《中國近代啟蒙思潮》(第一卷,1840—1914),2000年出版國內外第一本系統研究民國鄉村建設思潮和運動的著作《民國鄉村建設運動》,自2005年以來,先後主持召開多次國際或全國學術研討會,就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自由主義、社會主義、保守主義和激進主義進行研討,並主編和出版有《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中國近代史上的社會主義》、《中國近代史上的自由主義》、《中國近代史上的保守與激進》等“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近年來又率先開展對近代民族復興思潮研究,先後主持“抗戰時期民族復興思潮研究”、“近代以來民族復興思潮研究”、“抗戰時期知識界的民族復興思潮研究”等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和湖南省教育廳重點課題。 三是綜合性的通史研究,如果說人物研究是微觀研究,思潮史研究是中觀研究,那么,通史研究則是綜合性的巨觀研究。在長期進行微觀研究和中觀研究的基礎上,2005年以來,先後出版《晚清思想史》、《民國思想史論》、《民國思想史論(續集)》等綜合性的通史性著作,目前正在從事《中國近代思想通史》的研究和寫作。 四是思想史學科理論研究,中國的思想史學科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隨著現代學科體系的建立而逐步建立起來的。思想史學科形成的年代雖然不短,但思想史學界一直缺乏理論上的自覺,對於思想史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歷史分期等重大理論問題缺乏有深度的討論,學科界限混淆不清。這種狀況嚴重影響著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有鑒於此,自2004年以來,先後在《光明日報》等刊物發表《如何進一步推動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中國近代思想史開端之我見》、《論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分期》、《中國近代思想史學科建設的幾個理論問題》、《略論中國近代思想史的研究方法》等系列文章,就中國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歷史開端與分期、演化動力等重大理論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並在《鄭州大學學報》組織了有關問題的系列對話。

課題項目

長期從事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課題、一般課題、特別委託課題、重點課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重大招標課題和重大、重點課題,國家民委重大委託課題、重大課題以及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委託課題、重點課題、一般課題等各類課題共20項,出版國內外第一本以梁漱溟和胡適為中心繫統比較文化保守主義和西化思潮的著作《梁漱溟與胡適:文化保守主義與西化思潮的比較》(45萬字,中華書局1994年版),第一本系統研究中國近現代著名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張君勱的生平和思想的著作《張君勱傳》(48萬字,中華書局1997年版、商務印書館200年再版),第一本系統研究嘉道經世思想家包世臣的著作《包世臣》(15萬字,台北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一本系統研究民國鄉村建設運動的著作《民國鄉村建設運動》(45萬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第一本系統研究中國近代民族復興思潮的著作《中國近代民族復興思潮研究——以抗戰時期知識界為中心(1931—1945)》(上、下冊,99.6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以及《梁漱溟與現代新儒學》(30萬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梁漱溟傳》(48萬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晚清思想史》(52萬字,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民國思想史論》(50萬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民國思想家論》(37萬字,中華書局2006年版)、《社會結構變遷與近代文化轉型》(46萬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民國思想史論(續集)》(50萬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前沿諸問題》(40萬字,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中國近代思想脈絡中的文化保守主義》(40萬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等著作17種、譯著5種(含合譯),點校整理資料12種16冊,主編主撰著作5種,發表期刊學術論文170多篇,報紙學術文章28篇,獲國家和部省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別獎2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其中《社會結構變遷與近代文化轉型》(著作)2013年獲第八屆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文化發展史(民國卷)》(著作)2015年獲第七屆教育部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近代“中華民族”觀念及其內涵之形成與演變研究》(系列論文)2017年獲第十三屆湖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著作先後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中國社會科學院成果文庫》和《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學術著作

著作

17、《中國近代民族復興思潮研究——以抗戰時期知識界為中心(1931—1945)》(上、下冊,99.6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

16、《中國近代思想脈絡中的文化保守主義》(40萬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

15、《中國近代思想史學術前沿諸問題》(40萬字),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14、《民國思想史論續集》(50萬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13、《社會結構變遷與近代文化轉型》(46萬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

12、《民國思想史論》(50萬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11、《民國思想家論》(37萬字), 中華書局2006年。

10、《晚清思想史》( 52萬字),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9、《梁漱溟傳》(48萬字),人民出版社2001年。

8、《民國鄉村建設運動》(45萬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7、《張君勱學術思想評傳》(28萬字),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999年。

6、《梁漱溟學術思想評傳》(30萬字),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999年。

5、《包世臣》(15萬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4、《馬一浮》(15萬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3、《張君勵傳》(48萬字),中華書局1997年。

2、《梁漱溟與胡適:文化保守主義與西化思潮的比較》(45萬字),中華書局1994年。

1、《梁漱溟與現代新儒學》(30萬字),台灣文津出版社1992年。

譯著

5、《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主持主譯,30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4、《同治中興》(合譯,32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3、《歷史與意志:毛澤東思想的哲學透視》(主持主譯,30萬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

2、《中國在世界歷史之中》(主持主譯,30萬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

1、《最後一個儒家:梁漱溟與現代中國的困境》(主持主譯,30萬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合著

5、《當代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50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

4、《湖南時務學堂研究》(30萬字),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5年。

3、《民國文化發展史》(63萬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3年。

2、《文化與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30萬字),中國青年出版社1994年。

1、《20世紀中國十大學問家》(25萬字),青島出版社1993年

資料整理

12、《中國近代思想文庫·包世臣卷》(與劉平合作),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

11、《梁漱溟集》(與任青合作),花城出版社2008年。

10、《梁啓超集》(與王毅合作),花城出版社2008年。

9、《梁漱溟自述》,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8、《胡適全集》(第1——4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7、《二十世紀中華學案·現代新儒家學案》(上、下冊),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

6、《中國近代啟蒙思潮(上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5、《近代啟蒙思想文庫·新政真詮》,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年。

4、《近代啟蒙思想文庫·采西學議》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年。

3、《近代啟蒙思想文庫·強學—戊戌時論選》,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年。

2、《近代啟蒙思想文庫·砭舊危言》,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年。

1、《孔子學說的重光:梁漱溟新儒學論著輯要》,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年。

主編“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

1.《思想家與近代中國思想》(第1輯),410千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年。

2.《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第2輯) 500千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

3.《傳統思想的近代轉換》(第3輯)547千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4.《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第4輯) 528千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5.《中國近代史上的自由主義》(第5輯) 563千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6.《戊戌變法與晚清思想文化轉型》(第6輯)526千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7.《中國近代史上的社會主義》(第7輯)500千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8.《中國近代史上的激進與保守》(第8輯)500千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9.《辛亥革命與清末民初思想》(第9輯)516千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學術論文

172、《從“整理國故”到“國故整理”——“九·一八”後中國學術研究的新趨向》,《史學月刊》2017年第2期,15,000字。

171、《中國近代“民族復興”話語下“中華民族精神”的討論》,《浙江學刊》2017年第1期,20,000字。

170、《“民族復興”話語下“抗戰建國”的討論》,《中國文化研究》2017年第1期,15,000字。

169、《“九·一八”後知識界對民主政治的認識和選擇》,《求索》2017年第1期,16,000字。

168、《新世紀以來的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與劉平合作),《廣東社會科學》2016年第6期,18,000字

167、《論孫中山“趕超”思想及其影響》,《史學月刊》2016年第11期,8,000字。

166、《論孫中山的中華民族復興思想及其歷史地位》,《教學與研究》2016年第10期,15,000字。

165、《抗戰時期國人對“中華民族復興”的認識及其意義》,《民族研究》2016年第3期,26,000字。

164、《民主政治對於民族復興的重要意義——抗戰時期知識界對於“中華民族復興”的討論》,《安徽史學》2016年第3期,18,000字

163、《“民族復興節”的設立與紀念》,《河北學刊》2016年第3期,16,000字

162、《學科滲透與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學科邊界》,《史學理論研究》2016年第3期,9,000字。

161、《五四新文化運動:多元的文化觀念》,《史學月刊》2016年第3期,9,000字。

160、《進一步深化中國近代思潮研究的理論思考》,《中國文化研究》2016年第1期,20,000字

159、《文化復興與民族復興》,《廣東社會科學》2016年第1期,第18,000字。

158、《民族自信力與中華民族復興》,《學術研究》2016年第1期,16,000字。

157、《論五四時期李大釗的中華民族復興思想及其意義》,《理論學刊》2015年第12期。

156、《論楊松對民主革命時期中共民族理論的歷史貢獻》,《民族研究》2015年第3期,20,000字。

155、《甲午戰爭與“中華民族復興”思想之萌發》,《中國文化研究》2015年第1期,18,000字。

154、《論五四時期“中華民族復興”思想的發展》,《安徽史學》2015年第2期,15,000字。

153、《論“九·一八事變”後“中華民族復興”思潮的形成》,《史學月刊》2015年第5期,18,000字。

152、《〈新青年〉創刊與中國近代的文化走向》,《教學與研究》2015年第8期,13,000字。

151、《抗戰時期“學術中國化”運動再研究》,《浙江學刊》2015年第4期,18,000字。

150、《鞏固與拓展:深化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路徑之選擇》,《河北學刊》2015年第1期,13,000字。

149、《論晚年孫中山“中華民族”觀的演變及其影響》,《民族研究》2014年第2期,19000字。

148、《“中華民族”自我意識的形成》,《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4期,10000字。

147、《論鄧小平對毛澤東中華民族復興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當代中國史研究》2014年第3期,15000字。

146、《民主革命時期中共的“中華民族”觀念》,《史學月刊》2014年第2期,15000字。

145、《論〈醒獅周報〉撰稿人的構成、聚集與分化》(與曾科合作),《安徽史學》2014年第3期,25000字

144、《近代“中華民族復興”之觀念形成的歷史考察》,《教學與研究》2014年第4期,15000字

143、《“九一八”後知識界對“戰”與“和”的不同抉擇——以<東方雜誌>和<獨立評論>學人為中心的考察》,《史學月刊》2013年第1期,20000字。

142、《中國近代民族主義與中華民族自我意識的覺醒》,《民族研究》2013年第3期,22000字。

141、《醒獅派“國家至上”思想的西學來源——兼論國家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特徵》(與曾科合作),《浙江學刊》2013年第1期,15000字。

140、《論毛澤東的中華民族復興思想》,《當代中國史研究》2013年第5期,15000字

139、《關於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方法的幾點思考》,《河北學刊》2013年第5期,15000字。

138、《國家主義與民族主義:國家主義派對“一戰”後民族自決思潮的回應》(與曾科合作),《學術研究》2013年第9期,20000字。

137、《如何認識和評價中國近代及當下的民族主義》,《教學與研究》2013年第8期,10000字。

136、《歐戰後中國知識界對建立國際聯盟的思考---以〈太平洋〉雜誌為中心的考察》(與王敏合作),《安徽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25,000字。

135、《中國近代民族主義及其理論建構》,《近代史研究》(英刊),2012年第2期,18,000字。

133、《論辛亥時期的國民觀》(與朱蕾合作),《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9輯《辛亥革命與清末民初思想》,35,000字。

132、《<改造>與五四社會主義之傳入》(與高娟合作),《中國社會科學院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131、《論國民觀在清末的興起》(與朱蕾合作),《辛亥革命百周年紀念國際學研討會論集·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130、《報刊與民國思想史研究》,《史學月刊》2011年第2期,18,000字;

129、《中西與新舊之間:中國近代史上的保守與激進》,《學術研究》2011年第1期,13000字。

128、《論國民觀在清末的興起》(與朱蕾合作),《學術界》2011年第6期,15000字。

127、《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國知識界的思考》(與郭輝合作),《浙江學刊》2011年第4期,18000字。

126、《論九一八後文化民族主義思潮》,《天津社會科學》2011年第4期,13000字。

125、《國民觀:從臣民觀到公民觀的橋樑》(與朱蕾合作),《晉陽學刊》2011年第5期,15000字

124、《辛亥革命與中國近代民族國家的初步建立》,《教學與研究》2011年第10期,15000字。

123、《論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的歷史作用》,《高校理論戰線》2011年第10期,15000字。

122、《論五四時期的世界主義》(與馬英合作),《吉首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15000字。

121、《新路:批判國民黨一黨獨裁的第一刊》(與鍾雪合作),《安徽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22,000字。

120、《新世紀以來近代中國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與王毅合作),《中國文化研究》2010年秋之卷,15,000字。

119、《論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理論建構及其過程》,《華東師大學報》2010年第5期,18,000字。

118、《中國近代社會主義研究的幾個問題》,《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11期,13,000字。

117、《中國知識界對國聯處理九一八事變的不同反應——以胡適、羅隆基和胡愈之為例的考察》(與劉妍合作),《抗日戰爭研究》2009年第1期,25,000字。

116、《從徐繼畲看中國近代史上的愛國與賣國》,《晉陽學刊》2009年第2期,10,000字。

115、《論蘇聯“一五計畫”對20世紀30年代中國知識界的影響》(與張英合作), 《世界歷史》2009年第2期,25,000字。

114、《論包世臣的吏治思想》,《安徽史學》2009年第3期,15,000字。

113、《論30年代國中國知識界的蘇俄熱》(與張英合作),韓國《中國史研究》2009年第1期,45,000字。

112、《論“民生主義”的內容及其當代意義》,《學術研究》2009年第7期,13,000字。

111、《〈改造〉與五四社會主義之傳入》(與高娟合作),《求是學刊》2009年第3期,18,000字。

110、《理性民族主義——九一八事變後的〈大公報〉》,《浙江學刊》2009年第4期,20,000字。

109、《關於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的若干理論問題》,《天津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14,000字。

108、《九一八事變後費希特民族主義思想的系統傳入與影響》,《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6期,30,000字。

107、《張君勱對西學傳播的貢獻》,《中國文化研究》2009年夏之卷,15,000字。

106、《嘉道經世思潮與晚清社會的近代轉型》,《史學月刊》2008年第1期,16000字。

105、《張治中與抗戰初期的湖南教育》(與劉鶴合作),《教育史研究》2008年第1期,9,000字

104、《五四時期的民族主義思潮及其特點》(與周元剛合作),《四川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24,000字。

103、《張君勱的社會主義思想及其演變》,《浙江學刊》2008年第2期,20,000字。

102、《30年代知識界的社會主義思潮》(與譚慶輝合作),《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3期,25,000字。

101、《盤點中國近代思想史·——關於中國近代思想史有研究方法》(與張寶明合作),《鄭州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9,000字;

100、《“五四”前後的民族主義與三大思潮之互動》,(與周元剛合作),《學術研究》2008年第7期,18,000字。

99、《包世臣的文論、詩論和文學成就》,《安徽史學》2008年第4期,14,000字。

98、《〈瀛環志略〉與〈海國圖志〉之比較》,《晉陽學刊》2008年第6期,14,000字。

97、《1949年後留在大陸的現代新儒家與馬克思主義之關係初探》,《當代中國史研究》2008年第6期,15,000字。

96、《盤點中國近代思想史·關於中國近代思想史的發展動力》(與張寶明合作),《鄭州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9,000字;

95、《論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思想來源和形成》,《浙江學刊》2007年第1期,20,000字。

94、《包世臣與嘉道時期的禁菸和抗英鬥爭》,《安徽史學》2007年第2期,13,000字。

93、《30年代思想界關於中國經濟發展道路的爭論》,《求索》2007年第3期,18,000字。

92、《民國鄉村建設之“公共衛生”研究》,《天津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9,000字。

91、《盤點中國近代思想史·關於中國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內容》(與張寶明合作),《鄭州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9,000字。

90、《盤點中國近代思想史·關於中國近代思想史的開端》(與張寶明合作),《鄭州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10,000字。

89、《論白壁德的新人文主義對學衡派的影響》,《中國文化研究》2007夏之卷,18,000字。

88、《論“東方文化派”與五四新文化運動》,韓國中國史學會;《中國史研究》第47輯,2007年4月,30,000字。

87、《論東方文化派》,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近代文化研究中心:《近代文化研究》第一輯,2007年6月,30,000字

86、《嘉道經世思潮與晚清社會轉型》,近代史研究所:《中國近代思想研究集刊》第3輯,2007年6月,45,000字。

85、《要加強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與文化轉型之互動關係的研究》,《史學史研究》2007年第5期,5,000字。

84、《論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思想來源和形成》,近代史研究所:《中國近代思想研究集刊》第4輯,2007年9月,30,000字。

83、《嘉道經世思潮與晚清思想的近代轉型》,《南京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16,000字。

82、《張君勱與1923年的人生觀論戰》,《傳記文學》2007年第11期,12,000字。

81、《90年代以來關於近代中國社會變遷與文化轉型研究述評》(與邵華合作),《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12期,15,000字。

80、《關於民國鄉村建設的幾個問題》,《史學月刊》2006年第2期,第52—59頁,15,000字。

79、《九一八後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變動——以“新年的夢想”為中心的考察》,《吉首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13,000字。

78、《抗戰時期錢穆復興中國文化的思想及評價》,《齊魯學刊》2006年第2期,13,000字。

77、《“九一八”後的民主憲政運動》,《求索》2006年第3期,12,000字。

76、《“九一八”後的民族復興思潮》,《學術月刊》2006年第4期,15,000字。

75、《90年代以來五四東西文化論戰研究述評》(與伏炎安合作),《廣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13,000字。

74、《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形成、發展及其他》,《史學月刊》2006年第6期,6,000字。

73、《謀求儒學的現代轉換——梁漱溟與現代中國學術》,《孔子研究》2006年第3期,15,000字。

72、《民國思想史的幾個特點》,《天津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9,000字。

71、《胡適是“全盤西化論者”?》,《浙江學刊》(2006年第4期,18,000字。

70、《包世臣與嘉道年間的學風轉變》,《安徽史學》2006年第4期,15,000字。

69、《梁漱溟與馬克思主義》,《湖南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20,000字。

68、《晚清思想家“振興中華”使命感的歷史考察》,《教學與研究》2006年第11期,13,000字。

67、《西學東漸: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橋樑》,《河北學刊》2006年第6期,6,000字。

66、《馬一浮新儒學思想研探》,《中國文化研究》2006年冬之卷,20,000字。

65、《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與賈小葉合作),《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1期,15,000字。

64、《重評學衡派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批評》,《廣州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15,000字。

63、《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吉首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5000字。

62、《論民國時期的東學西傳》,《吉首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15,000字。

61、《中國文化保守主義研究的幾個問題》,《天津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13,000字。

60、《西化思潮的歷史考察》,《湖南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16,000字。

59、《現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歷史考察》,《求索》2005年第1期,15,000字。

58、《論包世臣在嘉道經世思潮中的歷史地位》,近代史研究所思想研究室:《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1集,40,000字。

57、《90年代以來中國近代史上的激進與保守研究述評》(與賈小葉合作),《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4期,19,000字。

56、《梁啓超晚年的文化取向與政治取向及其疏離》(與哈艷合作),《中州學刊》2005年第5期,13,000字。

55、《論張君勱在中國現代思想史上的歷史地位》,韓國《中國史研究》2005年第5期,30,000字。

54、《泰戈爾訪華與五四時期的思想鬥爭》,《20年代的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5,000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8月。

53、《論晚清思想家對民主與科學的追求》,《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11期,15,000字。

52、《第一次世界大戰對中國思想文化的影響》,近代史研究所思想研究室:《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2集,50,000字。

51、《張君勱論儒家思想與中國現代化》,《孔子研究》2004年第1期,10000萬字。

50、《張君勱新儒學思想的發展歷程》,《中州學刊》2004年第1期,9000字。

49、《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與激進綜述》,《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2期,9000字。

48、《梁漱溟與西化思潮》,《求索》2004年第3期,9000字。

47、《1930年代的“全盤西化”與“本位文化”之爭》,《湖南師大學報》2004年第3期,12000字。

46、《論張君勱對現代中國學術的貢獻》,《浙江學刊》2004年第3期,10000字。

45、《論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與激進》,《中州學刊》2004年第3期,5000字。

44、《國家、社會與個人——張君勱政治思想的演變》,《天津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12000字。

43、《一戰與戰後(1918—1927)中國文化思潮的變動》,《淮陰師範學院》2004年第4期,15000字;

42、《國民黨訓政制度對孫中山訓政理論的繼承與背離》,《史學月刊》2004年第9期;12000字。

41、《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與賈小葉合作),《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4年第3期,8000字。

40、《論國民黨的訓政制度與孫中山訓政理論的關係》,《第七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263—274頁,(台)國立國父紀念館2004年9月版,15,000字。

39、《張君勱與西化思潮》,《天津社會科學》2002年第6期,11,000字。

38、《梁漱溟與現代新儒學》,《求索》2003年第2期,13,000字。

37、《張君勱與1949年中華民國憲法》,《淮陰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13,000字。

36、《再評五四前後的東西文化論戰》,《湖南師大學報》2003年第4期,15,000字。

35、《張君勱與現代新儒學》,《天津社會科學》2003年第4期,11,000字

34、《重評1946年中華民國憲法》,《史學月刊》2003第4期,15,000字

33、《近代中國思想史研究方法論略》,《新哲學》2003年第1輯,5000字。

32、《包世臣與道鹹年間的經世思潮》,韓國《東北亞文化研究》第5期,45,000字。

31、《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後中國思想界》,(韓國)《東北亞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48,000字

30、《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後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興起》,《浙江學刊》2002年第4期,20,000字

29、《論民國西學傳播的特點》,《中州學刊》2002年第4期,11,000字

28、《張君勱與西化思潮》,《天津社會科學》2002年第6期,11,000字

27、《中國現代文化保守主義思潮論綱》,(韓國)《中國史研究》2001年第2期,26,000字

26、《論“東方文化派”》,《社會科學戰線》1993年第4期,18,000字

25、《“五四”是全盤性的反傳統運動嗎?》,《求索》1992年第4期,15,000字

24、《梁漱溟新儒學思想研究》,《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4期,18,000字

23、《“古今之別”與“中外之異”——五四東西文化論爭反思之一》,《江漢論壇》 1992年1期,13,000字。

22、《梁漱溟與五四時期反科學主義思潮》,《東方文化》1992年第1期,18,000字。

21、《“評判的態度”與“同情的理解”——論胡適與梁漱溟對於傳統文化的態度》,《中州學刊》1992年2期,13,000字

20、《現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的歷史考察》,《社會科學戰線》1992年第2期,18,000字。

19、《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論五四時期梁漱溟與胡適的中西文化之爭》,《湖南師範大學學報》 1992年第4期,15,000字。

18,《自卑與自大:兩種不健全的文化心態》,《中州學刊》1991年第1期,12,000字。

17、《論胡適對中國文化出路的選擇》,《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1年第6期,18,000字。

16、《梁漱溟與陽明學》,《孔子研究》1990年第2期,15,000字。

15、《文化保守主義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89年第3期,18,000字

14、《梁漱溟與五四時期的文化保守主義》,《求索》1989年第4期,15,000字。

13、《中國近現代文化保守主義思潮論析》,《天津社會科學》1989年第6期,15,000字。

12、《梁漱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與探索》,《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88年第6期,18,000字

11、《關於清末預備立憲幾個問題的商榷》,《史學月刊》1988年第1期,13,000字。

10、《一八四七年湘桂邊境瑤民起義述論》,《吉首大學學報》1988年第2期,15,000字

9、《舊民生主義與民粹主義之比較》,《天津社會科學》1987年第3期,13,000字

8、《論清末統治集團內部的立憲派》,《江漢論壇》 1987年 第9期,12,000字。

7、《清末預備立憲動因新探》,《求索》1987年第6期,13,000字。

6、《重評〈欽定憲法大綱〉》,《湖南師範大學學報》 1987年第6期, 10,000字

5、《舊民生主義不具有民粹主義的色彩》,《湖南師範大學學報》 1986年第3期,10,000字。

4、《太平天國時期的湖南團練》,《湖南師範大學學報》1986年第4期,12,000字。

3、《孫中山“畢其功於一役”思想再評價》,《貴州社會科學》1986年 第8期, 10、000字

2、《氏族、部落和民族淺見》,《吉首大學學報》1984年第1期,10,000字。

1、《試論湘西土家族地區的“改土歸流”》,《吉首大學學報》1982年第2期,10,000字。

報紙文章

28、1《孫中山中華民族復興思想及其歷史地位》,《光明日報》2016年11月16日第14版“史學版”,3,000字。

27、《<新青年>創刊與近代中國的文化走向——紀念<新青年>創刊100周年對話》(與張寶明、俞祖華合作),《光明日報》2015年9月9日“理論版”,12000字,其中本人5000字。

26、《“但開風氣不為師”——客觀評價胡適在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的地位》,《光明日報》2015年4月22日“理論版”,3,000字。

25、《文化只有東西之別,沒有古今之分嗎?》,《北京日報》2015年3月30日“理論版”,3,000字。

24、《近代中華民族復興思想與實踐》(與黃興濤、俞祖華合作),《光明日報》2014年12月17日“史學版”,12000字,其中本人4000字。

23、《正確認識和評價中國近代自由主義》,《北京日報》2013年10月21日,5000字。

22、《要加強對五四後知識界的社會主義思潮研究》,《光明日報》2012年12月28日是“史學版”,5,000字。

21、《關於近代史上激進與保守的對話》(與何曉明、俞祖華合作),《中華讀書報》2010年9月27日, 12000字,其中本人5000字。

20、《論近代中國社會變遷與社會轉型的幾個特點》,《光明日報》2010年12月14日“史學版”,4,300字。

19、《繼承五四、超越五四——紀念五四運動九十周年》(與高力克、張寶明合作),《光明日報》2009年4月28日“史學版”,12,000字,本人4500字。

18、《論中國近代思想史的歷史分期》,《光明日報》2009年8月18日“史學版”,5,000字。

17、《歷史為什麼沒有選擇自由主義》(與耿雲志 俞祖華合作),《光明日報》2008年5月10日“史學版”,1,1000字,本人4000字。

16、《中國近代思想史開端之我見》,《光明日報》2007年8月26日“史學版”,4,500字。

15、《辯證審視中國傳統思想的近代轉型》(與馮天瑜、李喜所合作),《光明日報》2007年11月30日“史學版”,12,000字,本人4000字。

14、《魏源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光明日報》2006年2月14日“理論周刊·史學版”,3,000字。

13、《關於“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的對話》,(與李文海等合作),(《光明日報》2006年3月28日“史學版”,11,000字,本人3500字。

12、《中國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內容、方法及其他》(訪談),《學術月刊》2006年第4期,11,000字。

11、《孫中山“振興中華”口號的提出》,《光明日報》2006年6月26日“史學版”,3,000字。

10、《五四新文化運動與近代中國人對民主與科學的追求》,《光明日報》2006年9月18日“史學版”,5,000字。

9、《“咬定青山不放鬆”——著名學者鄭大華教授訪談錄》,《歷史教學》2006年第9期,16,000字。

8、《如何進一步深化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光明日報》2005年1月25日“史學版”,5,000字。

7、《論晚清愛國主義的三個特點》,《光明日報》2005年11月25日“史學版”,5,000字。

6、《辯證看待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與激進》,《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1月8日“歷史學”,4000字。

5、《如何深化近代湖湘文化研究》,《光明日報》2004年3月9日“史學版”,4500字;

4、《“五四”時期的思想文化鬥爭——以泰戈爾訪華為中心》,《光明日報》2004年6月8日“史學版”,4500字。

3、《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三個誤區》,《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10月21日“史學版”,5000字。

2、《走向共和離歷史究竟有多遠》,《光明日報內參》2003年第169、170、171期,12,000字

1、《近年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回顧》,《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3年11月,3000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