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蕊草柄鏽菌

毛蕊草柄鏽菌,夏孢子堆生於葉下面,有時也生於葉上面,圓形或橢圓形,直徑不超過1mm,散生或密集,粉狀,栗褐色;側絲頭狀或棒狀,黃色或黃褐色,長達80μm;夏孢子卵圓形或近圓形,25-30×17-22μm,壁淡褐色,1.5-3.5μm厚,頂部深褐色,有刺,芽孔4-5個,腰生。

基本信息

毛蕊草柄鏽菌

拉丁綱名Basidiomycetes
中文綱名擔子菌綱
拉丁目名Uredinales
中文目名鏽菌目
拉丁科名Pucciniaceae
中文科名柄銹科
拉丁名Puccinia duthiae
中文名毛蕊草柄鏽菌
定名人Ell. et Tracy.
參考文獻Pucciniaceae

形態描述

夏孢子堆生於葉下面,有時也生於葉上面,圓形或橢圓形,直徑不超過1mm,散生或密集,粉狀,栗褐色;側絲頭狀或棒狀,黃色或黃褐色,長達80μm;夏孢子卵圓形或近圓形,25-30×17-22μm,壁淡褐色,1.5-3.5μm厚,頂部深褐色,有刺,芽孔4-5個,腰生。
冬孢子堆與夏孢子堆略同,但顏色較深,堅實,墊狀;冬孢子寬橢圓形或橢圓形,32-43×22-30μm,兩端圓或基部稍狹窄,隔膜處稍縊縮,隔膜有時斜生,偶見上面直生下面橫生成三室孢子的,壁深褐色,側面2.5-3.5μm厚,頂端4-7μm厚,光滑,上細胞芽孔頂生或偏下,下細胞芽孔近隔膜或偏下;柄黃色或褐色,長達120μm,常萎縮,不脫落,易折斷。

主要分布

中國分布臭根子草Bothriochloaintermedia(R.Br.)A.Camus福建:龍巖(41725);湖北:巴東(34162);廣西:田林(22299),隆林(54397)。
海氏臭根子草Bothriochloaintermediavar.haenkei(Hack.)Keng貴州:冊亨(34163,34164)。
孔穎臭根子草Bothriochloaintermediavar.punctataKeng廣西:寧明(34165)。
牡羊草Bothriochloaischaemum(L.)Keng雲南:文山(34166)。
孔穎草Bothriochloapertusa(L.)A.Camus四川成都(15269);雲南:蒙自(01036)。
雙花草Dichanthiumannulatum(Forssk.)Stapf雲南:保山(34167)。
世界分布南非,坦尚尼亞,印度,中國,澳大利亞。

討論

戴芳瀾(1947)報告的采自雲南蒙自寄生在Bothriochloapertusa(L.)A.Camus(=AndropogonpertususWilld.)上的菌夏孢子比較大,可達26-36×20-26μm;其他標本均在30×22μm範圍內。
此菌春孢子階段(AecidiumbarleriaeDoidge)生在假杜鵑Barleria上,在我國尚未發現。

點真菌微生物系列(七)

真菌(fungus;eumycetes)是具有真核和細胞壁的異養生物。種屬很多,已報導的屬達1萬以上,種超過10萬個。其營養體除少數低等類型為單細胞外,大多是由纖細管狀菌絲構成的菌絲體。本期為第七期:鏽菌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