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七絕為李進同志提所攝

毛澤東七絕為李進同志提所攝

《毛澤東七絕為李進同志提所攝》,於1961年作,自況詩,當時,國家面臨著極為嚴峻的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的內外矛盾交迫,使國內局勢出現惡化,國家困難重重,毛澤東表現出宏偉氣魄,泰然處之,積極主動迎接挑戰,巧妙博弈,贏得生存空間,化解了許多危機和國內紛爭,為新生的共和國贏得了自信。

正文

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

暮色蒼茫看勁松,

亂雲飛渡仍從容。

天生一個仙人洞,

無限風光在險峰。

句意

松樹在暮色蒼茫中傲然挺立在山崖上,一陣陣亂雲從容地飛過。天設地造好一個仙人洞,正是在這險峻的山峰上才能領到無限美好的風光。

寫作背景

此詩為毛澤東於一九六一年所作,雖然所描寫的場面較小,但卻體現出了偉人從容不迫的心態。六十年代我國面臨著極為嚴峻的國內外形勢,錯綜複雜的內外矛盾交迫,使國內局勢出現惡化,國家困難重重,這是考驗國人的關鍵時期,而作為國家領袖的毛澤東依舊錶現出在大革命最艱難時的宏偉氣魄,泰然處之,以積極主動的心態迎挑戰而上。偉人以高超的寫作技巧將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濃縮於此七絕之中,從中可以領略到作者“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的悠閒自得的超然風度。

松樹一向就是被國人視作堅強不屈、不怕壓迫、敢於反抗、敢於鬥爭的精神象徵,在暮色餘輝中,更能激起人們對它的敬佩。即使是亂雲飛渡而來,它仍然從從容容,若無其事,顯示了“勁松”不怕被包圍的堅強風格。作者將當時的形勢比作“暮色”,“勁松”比作自己以及敢于堅持真理、不懼外來壓力的中國共產黨人和偉大的中國,涵蓋深遠,蘊魅無窮,給人以無限的想像空間,甚至於激起讀者洶湧澎湃之激情、臨危不懼之遐想。

“蒼茫”為“無邊無際、模糊不清”之意,“暮色蒼茫”表當時的國際形勢變幻莫測,但“勁松”依然剛勁挺拔,從容不迫。當時毛澤東面臨具大壓力,國內由於天災人禍帶來的空前經濟困難,使他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指責。在國際環境中,美國第七艦隊不斷在台灣海峽游弋,核潛艇經常出沒於日本沖繩海域,嚴重威脅著我國安全,而蘇聯方面又因意識形態領域的分歧而背信棄義地擴大對我的經濟制裁,使得我國的發展難上加難,雪上加霜。如何這對待一複雜局勢?這的確是個極大的考驗,決不亞於情勢嚴峻的大革命時期。

一個人精神上究竟能承載多大的極限負荷呢?又該怎么承受來自各方壓力呢?而毛澤東仍然鎮定“從容”,似乎是渴望地等待那激烈場面的到來,甚至很感興趣地主動迎擊而上,好“其樂無窮”地與之奮鬥,一如既往地發揮他的鬥爭哲學,“梅花喜歡漫天雪”正合此意。

“天生一個仙人洞”亦實亦虛,虛實結合,從寫意中取寓。“無限風光在險峰”可以說是對詩人一生的人生哲學的概寫,在“暮色蒼茫”的環境中,他獨能登臨“險峰”,看“勁松”,觀“亂雲”,寄託著深遂而豐富的哲理的思考。將所描寫之實物注入自己的意志,使人領會奇異於平淡之中。正如馬克思所說:“在科學上面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資本論”法文本的序和跋》)使我們不難聯想到在帝國主義反華的重壓下,中國共產黨人縱觀五洲風雲的“從容”人英姿和偉大氣魄。

詩人能將複雜的社會局面同自己的意志寄寓於短短的28個字,足見其卓越的文學造詣。“勁松”、“亂雲”、“從容”都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神用相通,情變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應”(劉勰語),此詩典型的藝術風格構造出不凡的意境,可以讓人思維在此意境中任意馳騁,給人以剛鍵奇特之美,“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文心雕龍·神思》)

另,至於文學界對是“勁松”“從容”還是“亂雲”“從容”之爭,其實大無必要,詩人既以“勁松”自比,“亂雲”意為國內外形勢,很明顯“從容”固理當為“勁松”之“從容”,就是顯而易見的,有人說是“亂雲”“從容”於情於景皆不妥,胡喬木先生之觀點僅為“個人的一點看法”,可作參考。但對於這樣一首有嚴謹組合的詩來說,應當謹慎對之,深刻理會詩人之意,當為“勁松”於“亂雲”之中“從容”。

就是詩人有“從容”之心態,才有“無限風光在險峰”,也不難想像,當時全國人民在黑暗中摸索,在崎嶇小路上攀登,在艱難險阻中尋求治國自強的真理,並表現出浩浩傲然之骨氣,正是有這樣的領導集團,才得以頂住了強大的外來壓力,戰勝了來自國外的挑戰,使國內經濟建設事業得以在困難中繼續向前推進,“不畏勞苦的人”正在“勞苦”中苦苦尋覓。

毛澤東正是有著這超然的氣魄和智慧,才能將前蘇聯與美國兩個超級大國玩弄於手掌之間,巧妙利用通過博弈所贏得的空間化解了許多危機和國內紛爭,為新生的共和國贏得了自信。

(這首詩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詩詞》。

仙人洞,在廬山佛手岩下,牯嶺之西,高約兩丈,深廣各三四丈,傳為唐朝仙人呂洞賓所居,故名。李進即江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