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木面舞

毛南族木面舞

毛南族特有舞種,儺面具全套共36個,按諸神性格雕刻出來,或金剛怒目,或溫文爾,或慈眉善目,極其傳神。顯出精湛的儺面雕刻技藝。它是在民間祭祀樂舞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祭祀、娛神、娛人為目的,充分體現了儺舞的神韻。其內容有兩大部分:一是向神祈求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和消災除難,保佑人畜安康,如婆王、三界、三元、社王等神的程式性舞和穿針舞;二是表現漁獵生產、農耕生產和人們在生產勞動男女相愛的歡樂情緒,如瑤王系列舞和三娘與杜帝的自由舞,都是一種摹擬性很強的形象舞和情緒舞。

簡介

毛南族木面舞 毛南族木面舞

毛南族最有特點的是儺面具(木面具),儺面具全套共36個,按諸神性格雕刻出來,或金剛怒目,或溫文爾,或慈眉善目,極其傳神。顯出精湛的儺面雕刻技藝。

發展歷史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南族木面舞原是一種儺舞,它是在民間祭祀樂舞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祭祀、娛神、娛人為目的,充分體現了儺舞的神韻。其內容有兩大部分:一是向神祈求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和消災除難,保佑人畜安康,如婆王、三界、三元、社王等神的程式性舞和穿針舞;二是表現漁獵生產、農耕生產和人們在生產勞動男女相愛的歡樂情緒,如瑤王系列舞和三娘與杜帝的自由舞,都是一種摹擬性很強的形象舞和情緒舞。

面具

毛南族最為隆重的儀式是還願儀式。還願儀式里最著名的活動就是儺戲。這是一個集歌、舞、戲於一體的一個文化活動。其舞粗獷有力,充滿野性,其歌旋律優美,清新明快,其對白即興性極強,極盡恢諧搞笑之能事,歷來受到毛南族人的喜愛。曾數度東渡,代表中國的儺舞到韓國、日本、台灣演出,廣受好評。

我將陸續把毛南族全套三十六具木面整理出來,貼在此處。

這是三娘。

三娘是毛南族儺戲《三娘配土地》里的女主人公。這齣戲講的是毛南族美女與壯族帥哥從小青梅竹馬,長大情投意合,終結連理的故事。

挑夫 挑夫

這是挑夫。

這絕對是一個很寫實的面具。

你一看到這個形象,就應當知道我們毛南山鄉的交通狀況了。

如果還不知道,那就告訴你,我們這裡是大石山區,從這個村到那個村,往往要爬很高的坡,而且坡度很陡,每爬一步,嘴巴都差不多能咬到自己的膝蓋。如果還挑重擔,再怎么帥得掉渣,面部造型也變得跟這位毛南族的挑夫差不多——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不信,你可以到我們毛南山鄉來,我帶你去爬一次坡。不過,在儺戲裡,這位一臉苦大仇深的老兄,可是相當於京劇里的丑角,動作很搞笑。如果你想知道他是怎么搞笑的,就請你到毛南山鄉來,現場觀看毛南族的還願儀式。呵呵,說不定,你還能戴個面具跳幾步舞呢!

瑤王 瑤王

這是瑤王 記住,這不是毛南王,是瑤王,這個“瑤”不是其他瑤,是白褲瑤。白褲瑤是毛南族的鄰居,他們居住在打狗河西岸的群山里,而毛南族則聚居在打狗河東岸的大山里,都是大山裡的民族,不但隔河相望,也常過河來往。

你看這個瑤王,雖然不是帥哥,但這一臉的笑,肯定不是壞笑,更不是奸笑,是屬於和藹可親的笑,絕對是正面人物形象而不是反派角色的。在毛南族的儺戲裡,這哥們還是個拾物不昧的好學生。據說他拾到一對毛南族新婚夫婦的最寶貴的東東,然後一邊跳著舞,一邊滿臉笑容地把那東東送給那對青年夫婦。

瑤王舞是毛南族儺戲裡最精彩的舞蹈。我曾多次觀看此舞,每次都看得津津有味。順便聲明一下,我可不是跳舞愛好者喔——平時在電視前面一看到舞蹈節目,立馬換台——但這個舞蹈我卻看了多遍!

這個舞為什麼精彩?到底精彩在什麼地方?

我還得賣個關子,不想親口告訴你。

你還得到毛南山鄉來,看看,不用誰告訴你,你也會知道。而且你看了毛南族儺戲之後,你還徹底地知道什麼叫“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萬歲娘娘 萬歲娘娘

這是萬歲娘娘 萬歲娘娘。如果一看到這個名字,你以為是毛南族的女皇,或者是皇后之類的人物,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這個“萬歲”跟“吾皇萬歲”里的“萬歲”沒有關聯。這個萬歲娘娘還有個名字叫聖母娘娘。毛南人認為,她是主管生育的神仙。她那個地方是人間的孩子庫,所有的孩子都是由她來零售的。因此,結不結婚,那是你的事,給不給孩子,那是她的權力。所以毛南人特別尊重她。著名的毛南族還願儀式,就是一個向她求子之後給她還願的過程。再簡單地介紹一下還願儀式的來歷。毛南人在結婚之後,就向萬歲娘娘許願:只要你給我孩子,我就給你多少祭品(有點錢權交易的味道吧?)。在生完孩子之後,就舉行儀式,把許過的願還給她老人家。這個儀式是毛南人一生中最為隆重的儀式。一定要請來師公(也叫三元師公)主持,至少得搞三天的時間,殺豬殺雞殺鴨還要殺牛,還要唱儺歌、跳儺舞、演儺戲、念儺經,說很多少兒不宜的話,講很多少兒不宜的故事(呵呵,說是少兒不宜,其實全是說給青少年聽的,你覺得奇怪吧?為什麼要這樣做?只有到場觀看你才知道,原來一點不奇怪),不光請萬歲娘娘光臨,還要各路神仙來一起,大吃大喝,弄得香菸繚繞——其實真正張開大口,大快朵頤的是各路親朋好友而已。

總之,這是個人神合一的大會。

毛南族的聚居地下南鄉波川村的松馬山上,有一塊“聖母石”,遠遠看上去,就跟一個抱著孩子的女人,傳說那就是聖母娘娘,49年以前,那塊石頭的香火極盛。有興趣的可以到那裡看一看。

瑤婆 瑤婆

這是瑤婆 不用解釋,你也知道這就是那位瑤王大人的配偶.這個長得鄰居大媽一樣的女人,在毛南族的儺戲裡,並沒什麼戲份,僅僅當作一尊神像供俸著.也就是說,在毛南族這個大宴賓客,請神請仙和人來就餐的盛典里,她可以什麼也不用作,就可以享受幾天免費大餐-----要不,能笑得這么開心?

有人會問,既沒功勞,也沒苦勞,為什麼讓她不勞而獲?

其實理由很簡單. 她的老公對毛南族有那么大的恩,毛南人能忘記他的老婆么?很多地方,都搞株連,毛南人就在這個地方"株連"一下他的老婆.這個"株連"總比朱棣對方孝儒"株連十族"好吧?

而且你一看這對夫妻的神態,也知道這可是一對恩愛夫妻啊.你想想,她的老公出那么遠的門,到毛南族地方去幾天幾夜,她捨得離開嗎? 她當然要來一段"樹上的鳥兒成雙對.......

另外,再告訴你一個小道訊息,白褲瑤男人的酒喝得可厲害了,而且還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不管男人到哪去喝酒,不管他醉到什麼時候程度,女人都得去侍候.直到他醒來以後才"夫妻雙雙把家還."

作用

毛南族木面舞原是一種儺舞,它是在民間祭祀樂舞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祭祀、娛神、娛人為目的,充分體現了儺舞的神韻。其內容有兩大部分:一是向神祈求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和消災除難,保佑人畜安康,如婆王、三界、三元、社王等神的程式性舞和穿針舞;二是表現漁獵生產、農耕生產和人們在生產勞動男女相愛的歡樂情緒,如瑤王系列舞和三娘與杜帝的自由舞,都是一種摹擬性很強的形象舞和情緒舞。

木面舞最顯示的藝術特點是配合唱師和打擊樂表演,以詩、樂、舞三者融合的形式出現。儘管它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但卻以頌揚真、善、美的觀念為主題。從整體上看,木面舞是以“情”為母體,藉助神秘色彩濃厚的宗教禮儀的外殼來表現毛南族人民的內心情感。木面舞排除那些虛無緲茫的東西,舞蹈者雖說戴著代表各種神的木面具,但舞蹈的內容都以現實生活為主。故木面舞中表現性愛的動作風趣而不放蕩,做到“樂而不淫”;而反映消災除難的舞時又能“哀而不傷”,體現一種藝術上的蓄美。 大石山區民族的生活特點,喜、怒、哀、樂的表達,狩獵、戰鬥、耕作動作的摹仿擬,手腳,肩,胯的有力擺動,長期勞動,生活形成的動律和姿態,構成了這種體態審美情緒,都充分地體現在木面舞的舞蹈語言之中。那種表現男性豐滿的肌肉、強健的體魄的舞蹈動作就成為男性美的標誌:而表現胸脯、臀部的豐腴、滾圓而有張力就成為女性美特徵。 木面舞舞蹈語言簡潔、節奏明快,雖說面部被遮住,但通過手、腳、腰等的舞蹈動作,充分地揭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了人物性格的各種情感。由此而構成了濃郁的生活氣息、粗獷而典雅、簡樸而華美的藝術風格。如穿針舞中各種行當圖案的目的除了敬神祭祀中必須朝拜四面八方外,舞步的行動路線是為了改變程式舞中僵直呆板、單調的一種藝術手段。因為簡單的重複和呆板的直線使人產生枯燥感,走“8”字形路線形成的身段曲、斜是一種曲線美,它體現了男性的勤勞勇敢、女性的美麗溫柔,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木面舞的表演者身著龍袍蟒服,頭上插著羽毛等等,自然也是劇情的需要,但更重的是給了人們一種美的感覺。服飾和道具是民族文化的象徵,通過舞蹈增加了動態美,充實擴大了舞蹈的表現力,更顯示出毛南族悠久文化的輝煌色彩。1994年環江民族藝術團曾到日本演出,1999年又組團到台灣去公演。毛南族木面舞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民族特色,獨特的韻律和感情色彩、豐富的內涵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觀眾,獲得一致好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