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護區。 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雲貴高原南部邊緣,與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毗鄰。 保護區已知有維管束植物910種,隸屬176科530屬。

基本簡介

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7°53′29″~108°05′42″,北緯25°06′09″~25°12′25″,地處北回歸線北側,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10829.7公頃,緩衝區面積1647公頃,核心區面積5482公頃,實驗區面積1840公頃。1991年始建縣級自然保護區,1996年4月晉升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1998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一個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護區。

資源概述

物種資源
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雲貴高原南部邊緣,與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毗鄰。區內喀斯特地貌極為發育,喀斯特形態多種多樣,景觀奇特,生境複雜多樣,生物多樣性資源極為豐富,喀斯特森林保存完好,森林覆蓋率達94.8%,該地極具特色的喀斯特森林地貌在全球極為罕見,有極高的保護價值和研究價值。主要保護對象是保護具有全球意義的中亞熱帶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區內保存著原生性很強的中亞熱帶石灰岩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保護區已知有維管束植物910種,隸屬176科530屬。其中蕨類植物67種,裸子植物13種,被子植物830種。910種維管束植物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南方紅豆杉、單座苣苔、掌葉木、單性木蘭4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有黑桫欏、篦子三尖杉、翠柏、華南五針松(廣東松)、短葉黃杉、樟樹、潤楠、任豆、香木蓮、喜樹、傘花木11種。據調查發現,林區內生長有豐富的蘭科植物,初步統計有38屬108種,其中稀有品種有麻栗坡兜蘭、白花兜蘭、小葉兜蘭等。據調查,保護區有苔類3科3屬,蘚類6科6屬,藍藻類3目9科30屬,綠藻類2目2科3屬,子囊地衣類6目8科8屬。已知有陸生脊椎動物260種,分別隸屬於4綱26目70科。其中兩棲類17種,爬行類47種,鳥類148種,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金錢豹、蟒、林麝三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有獼猴、藏酋猴、黑熊、虎紋蛙等26種。

人文資源

在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原始森林深處有一條古代商道,古道東起環江縣川山鎮社村舊屯,西至黔桂兩省交界處的黎明關,該關口是古道的第一關口,仍留有城牆。關北是貴州省荔波縣的洞塘鄉板寨屯,全長50里,全部用青石板鋪砌而成,路面平均寬度為1.24米,是歷代通聯桂、黔、川、滇的“官道”。古道共設有九道關隘。豎於黎明關上的巨大石碑詳細地記述了此事,公元1933年出版的《思恩縣誌》中亦有記載。古道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過去是貴州、四川雲南廣西廣東等地經濟交往的重要通道,兩地客商通過此道向外輸出藥材、獸皮等土特產品,煙商則通過此道向內地販運鴉片。中科院可持續性旅遊項目考察組的專家們對此道進行了實地考察,認為它極富科研和旅遊開發價值。古道地處黔桂要衝,是大西南的“絲綢之路”。古道沿線豐富的民族文化也頗具獨具特色。這裡是毛南族、壯族的聚居地,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風俗習慣,毛南族的木面舞古樸剛健,曾赴日本演出,受到好評。以“五香”食品為代表的民族飲食品種繁多,風味上佳,食後齒頰留香。毛南人手工製作、工藝精美的花竹帽“頂卡花”也成為外來遊客爭相購買的旅遊紀念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