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社會黨的簡介
比利時社會黨(PartiSocialiste)1885年4月6日成立,原名比利時工人黨。L.貝特朗任主席,1889年加入第二國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始參政。1940年德軍侵占比利時後,工人黨主席H. 德芒宣布解散黨;1945年6月重建,改稱比利時社會黨,M.比塞任主席。1951年加入社會黨國際。1978年10月,根據瓦隆和弗蘭德兩大民族地區分布的原則,分為法語社會黨和荷語社會黨。兩黨都是社會黨國際正式成員黨,它們除在民族地區利益問題上有差別外,對內對外政策主張基本一致。社會黨1945年重建後多次參加聯合政府,1988年5月再次參政。1894年黨的第10次代表大會通過的《原則宣言》長期以來一直是該黨的政治綱領。1999年10月11日,該黨召開代表大會,埃利奧·迪呂波(ElioDiRupo)當選為主席。
比利時社會黨的由來及其發展
19世紀60年代,馬克思主義在西歐各國工人運動中的影響日益擴大,比利時相繼出現一些工人組織。1877年成立佛拉芒社會黨和布拉邦社會黨。1885年兩黨與另一些工人組織共同組成比利時工人黨。早期領導人有┵.王德威爾得、C.胡斯曼和P.-H.斯巴克等。建黨初期,該黨在開展經濟鬥爭的同時,尤為重視通過總罷工爭取普選權的鬥爭。1894年黨的第10次代表大會通過的《原則宣言》長期以來一直是該黨的政治綱領。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該黨支持比利時參戰。1935年,該黨拒絕比利時共產黨提出的關於成立人民陣線的建議。1940年,法西斯德國軍隊占領比利時後,該黨被迫宣布解散。1941年8月,在秘密召開的黨代表大會上,黨的名稱改為比利時社會黨。1945年召開的黨代表大會確定了向民主社會主義轉變的政治路線。該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首次參加內閣(戰時內閣),1918年以後多次成為執政黨,1961年以來成為比利時的第2大黨。由於在“語言問題”上國內民族矛盾尖銳化,1978年10月該黨又分裂為法語社會黨和佛拉芒語社會黨。兩黨作為執政黨時都以比利時社會黨的名義參加政府。
目前,法語社會黨黨員約10萬(據2003年統計)。
關於比利時社會黨的“民主社會主義”
比利時社會黨對內主張以“和平”的方式實現“民主社會主義”,反對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和極權制度,實現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四大民主,建立一個勞動權力至高無上的無階級社會;對外主張實行“國際社會主義”,反對帝國主義,爭取持久和平、裁軍和歐洲一體化,對第三世界國家實行“國際聲援”,支持社會主義國家和進步國家,反對法西斯主義和極權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