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砂](/img/8/47c/nBnauM3X2YzN2UTNyAjNzcDMyITM2QTMycTMwADMwAzMxAzLwY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礦石概況
![毒砂](/img/f/0b6/nBnauM3XzUzNyMjNzAjNzcDMyITM2QTMycTMwADMwAzMxAzLwY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毒砂也稱砷黃鐵礦,是一種鐵的硫砷化物礦物。毒砂是最常見的提煉砷的礦石礦物,其砷含量達46%。中國從毒砂中製取砒霜的歷史很久遠,過去曾稱它為“砒石”。用錘子敲打毒砂時會發出一股蒜味兒,其實這就是砷的味道。毒砂像錫一樣發亮,一般呈柱狀晶體或粒狀或塊狀。中國的毒砂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雲南等地。
毒砂是分布最廣的一種硫砷化物,常含類質同象混入物鈷,所以毒砂除可以作為提取砷及製造砷化物的原料外,還可以用來提取鈷。毒砂常產於高溫熱液礦床、偉晶岩及交代礦床中,在鎢錫礦脈中與黑鎢礦、錫石共生。世界著名產地有德國的弗賴貝爾格、英國的康沃爾、加拿大的科博爾等地。中國的毒砂多分布於湖南、江西、雲南等地。
用途
![毒砂](/img/9/d17/nBnauM3XxYzMzIDNyEjNzcDMyITM2QTMycTMwADMwAzMxAzLxY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對於人體,鐵是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在十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中鐵無論在重要性上還是在數量上,都屬於首位。一個正常的成年人全身含有3g多鐵,相當於一顆小鐵釘的質量。人體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就是鐵的配合物,它具有固定氧和輸送氧的功能。人體缺鐵會引起貧血症。只要不偏食,不大出血,成年人一般不會缺鐵。
所謂煤氣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也是由於血紅素中鐵原子核心被一氧化碳氣體分子緊緊地包圍住,喪失了吸收氧分子的能力,使人窒息中毒而死亡。
鐵還是植物製造葉綠素不可缺少的催化劑。如果一盆花缺少鐵,花就會失去艷麗的顏色,失去那沁人肺腑的芳香,葉子也發黃枯萎。一般土壤中也含有不少鐵的化合物。鐵是土壤中的一個重要組分,其在土壤中的比例從小於1%至大於20%不等,平均是3.2%.鐵主要以鐵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其中既有二價又有三價鐵,大多數鐵氧化物在土壤顆粒中以不同程度的微結晶形式存在。
生理功能
![毒砂](/img/b/65f/nBnauM3XyIDO1cDN3EjNzcDMyITM2QTMycTMwADMwAzMxAzLxY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2、肌紅蛋白是由一個血紅素和一個球蛋白鏈組成,僅存在於肌肉組織內,基本功能是在肌肉中轉運和儲存氧
3、細胞色素是一系列血紅素的化合物,通過其線上粒體中的電子傳導作用,對呼吸和能量代謝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如細胞a、b和c是通過氧化磷酸化作用產生能量所必需的。
4、其它含鐵酶中鐵可以是非血素鐵,台參與能量代謝的NAP脫氫酶和琥珀脫氫酶,也有含血紅素鐵的對氧代謝副產物分子起反應的氫過氧化物酶,還有多氧酶(參與三羥酸循環),磷酸烯醇丙酮酸羥激酶(糖產生通路限速酶),核苷酸還原酶(DNA合成所需的酶)。
5、鐵元素催化促進β-胡蘿蔔素轉化為維生素A、嘌呤與膠原的合成,抗體的產生,脂類從血液中轉運以及藥物在肝臟的解毒等。鐵與免疫的關係也比較密切,有研究表明,鐵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加中性白細胞和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同時也可使機體的抗感染能力增強。
缺乏症狀及結果
![毒砂](/img/3/fa7/nBnauM3XxEDOzADO4EjNzcDMyITM2QTMycTMwADMwAzMxAzLxY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2、行為和智力方面:鐵缺乏可引起心理活動和智力發育的損害及行為改變。鐵缺乏(尚未出現貧血時的缺乏)還可損害兒童的認知能力,而且在以後補充鐵後也難以恢復。動物試驗表明,短時期缺乏可使幼小動物腦中鐵含量下降。以後補充鐵可糾正身體內鐵儲存,但對腦中鐵沒有作用。長期鐵缺乏會明顯影響身體耐力。Finch等進行動物實驗表明,鐵缺乏對動物跑的能力的損害與血紅蛋白的水平無關,而是因為鐵缺乏肌肉中氧化代謝受損所至。
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方面,人及動物實驗皆記實缺鐵的一項特點是抗感染能力降低。
1、體溫調節方面,缺鐵性貧血的另一特點是在寒冷環境中保持體溫的能力受損。
2、鉛中毒方面,動物和人體實驗證明缺鐵會增加鉛的吸收。
3、有的妊娠後果,汗多滸病學研究表明妊娠早期貧血為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及胎兒死亡有關。
4、鐵缺乏症症狀包括皮膚蒼白,舌部發痛,疲勞或無力,食慾不掁以及噁心。
鐵缺乏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1.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能力減弱。
2.降低免疫細胞從靜止---臨戰的反應速度。
3.使抗氧化生化酶活性降低。
4.抗體的生產停止或以很慢的速度進行。
5.缺鐵性貧血,細胞供氧不足。其結果是整天無精打采,疲勞而倦怠,比較容易被感染。
血液里流動的太多的自由鐵不僅無助於抵抗能力,不能保護人的肌體,反而會被細菌吞噬,成為細菌的美食,並且細菌會因此而大量地繁殖。這就是為什麼必須加倍小心給孩子補充鐵質的原因。
歷史
![毒砂](/img/1/aca/nBnauM3XzIzNzQjMwIjNzcDMyITM2QTMycTMwADMwAzMxAzLyY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魏晉間服石之風盛行,最出名的是“五石散”。“五石散”也叫“寒石散”,從魏晉到隋唐,服者相尋,殺人如麻,是著名毒藥。服藥之後,全身燥熱,可以飲冰臥雪。服用後,會改進血象,面色紅潤,雙目有神(魏晉時代是個美男子井噴的時代和這也有關係,其實這是微量砷中毒的初期反應),胃口好,進食多,精神爽,補身壯陽且能使人產生一種不可言喻的快感。"人進食多是一候;氣下顏色和悅,是二候;頭面身癢搔,是三候;策策惡風,是四候;厭厭欲寐,是五候也"。長期服用,則會出現"舌縮入喉,癰瘡陷背,脊肉爛潰,頭痛欲裂,腰痛欲折,腹脹欲決甚者斷衣帶,心痛如刺,百節酸疼,咽中痛,鼻塞清涕出,膈上大滿欲吐,溫溫欲吐”等一系列嚴重中毒現象,甚至死亡。
現代的醫學史著作一般都認為五石散是由石鐘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及赤石脂組成但這5種藥都沒有明顯的毒性,服之亦不會產生古籍中所記載那樣大的毒害作用。據趙匡華主編《中國古代化學史研究》以及其他一些醫學家的考證:“其毒性在於《侯氏黑散方》中的“礬石”是“礜石”之誤。二者形近易混,古書多混用之例;礜石含砷,所謂服散乃慢性砷中毒;孫氏痛其殺人,把礜石換成石硫黃,始以無毒之方傳世。”
相關詞條
常見礦物(二)
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的礦物種數有350種左右,只占地殼總重量的0.15﹪。雖然它們的分布量是如此有限,但它們卻可以富集成具有工業意義的有色金屬和稀有分散元素礦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