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漢語詞語]

母語[漢語詞語]

或第一語言,有三種解釋。一者為:一個人出生以後,最早接觸、學習、並掌握的一種或幾種語言。 母語一般是自幼即開始接觸、並持續運用到青少年或之後;並且,一個人所受的家庭或正式教育中,尤其是早期,有相當部分是通過母語傳授的;母語另一個解釋則是一個人的民族語,並不一定是一個人最早接觸、學習、並掌握的“語言”,例如“母島”、“母國”等,僅僅表示“根源”的意思,母語不僅僅表示為母親對某個人說的語言,而是他認定的民族語。為了避免對多母語者的母語定義產生歧義,產生出的第三種解釋為不借用其他語言進行(如翻譯等方式)學習而學會的語言。(如嬰幼兒看圖片學習名詞即為母語學習) 195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了一個有關母語的會議,並對母語作出了如下定義:“母語是指一個人自幼習得的語言,通常是其思維與交流的自然工具 。”

基本信息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目:母語

拼音:mǔ yǔ

基本解釋

1. [mother tongue;parent language]

2. 一個人的本民族語言;嬰兒期和幼年期間自然學到的語言;一個人的第一語言

3. 另一語言所由發源的一種語言

詳細解釋

1. 一般指一個人最初學會的本民族標準語。

2. 一種語言演變出多種語言,這一種語言便是這多種語言的母語。

3. 自己國家的語言。

意義

母語,如果以其為第一語言來論之,它的運用能力對一個人進一步的學習過程至關重要,因為思考多是以母語為基礎的;因此母語在教育過程中有核心的地位。如果母語掌握欠佳,學習別的語言也會有困難。母語不是靠出生地或血統決定。母語也不一定是母親的語言,比如在一些父系社會,母親來自不同的語言區,而孩子通常只用當地的語言,他們只有極少數會掌握母親的語言。同樣,對於移民後代來說,“母語”不一定是母國或祖國的語言,甚至有可能是人造語言(如世界語)。一個人可以有兩種或更多種母語,因此是“雙語”或“多語”的。語言的學習先後順序,並不一定代表熟練程度。

各國母語

中國

漢語(包括各地官話,粵,吳,晉等語言或一級方言),維語,壯語等少數民族語言。

新加坡

馬來語,英語,漢語,泰米爾語

泰國

泰語

俄國

俄語

德國

德語

英國美國

英語

法國

法語(科西嘉島通用義大利語,法屬蓋亞那通用西班牙語)

義大利

義大利語

基本含義

母語,如果以其為第一語言來論之,它的運用能力對一個人進一步的學習過程至關重要,因為思考多是以母語為基礎的;因此母語在教育過程中有核心的地位。如果母語掌握欠佳,學習別的語言也會有困難。母語不是靠出生地或血統決定。母語也不一定是母親的語言,比如在一些父系社會,母親來自不同的語言區,而孩子通常只用當地的語言,他們只有極少數會掌握母親的語言。同樣,對於移民後代來說,“母語”不一定是母國或祖國的語言,甚至有可能是人造語言(如世界語)。一個人可以有兩種或更多種母語,因此是“雙語”或“多語”的。語言的學習先後順序,並不一定代表熟練程度。

母語,亦稱第一語言,是一個人最早接觸、學習、並掌握的一種或幾種語言。母語一般是自幼即開始接觸、並持續運用到青少年或之後;並且,一個人所受的家庭或正式教育中,尤其是早期,有相當部分是通過母語傳授的。母語為何物?母語是泥,凝結後形成堅固的壁壘,讓數學、物理、生物等在自己的身上築起大廈;母語是燈,點燃後放出燦爛的光芒,讓鰥(guan)寡孤獨者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穩健;母語是車,起動後生成萬千馬力,讓喜、怒、哀、樂等在豪華的車廂里迷倒眾生。所以誰不承認母語天生重要?誰敢忽視母語教育?我們每個人都重視母語,熱愛母語,不僅是使母語得到良好傳承的需要,也是個人建構各種知識平台的重要保證。所以我們要學習好母語,運用好母語!

於漪女士說:“母語是父母給的,母語是家給的。家給的語言,是一種有形無形、有聲無息的存在,是歷史流注的民族精神,她寬厚地孕育涵養著每一個子民。母語教育絕不是識多少字,背多少詞,做多少練習,寫幾篇文章,而是在引導學生理解祖國語言文字的同時,受到民族文化的教育,受到民族精神的薰陶,民族情結的感染。古人云:文以載道。語言本身是一種工具,但同時,它又是一種文化,一種語言是一種文化的承載體,對於培育民族精神,孕育民族情結,發揚民族文化有極強的凝聚作用。漢語言文字記載著中華數千年的古老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性格的精靈,它本身就是文化。語文學科從事的是母語教育,有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天然優勢,當然應該義不容辭地擔當起振興民族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任。我們學習的母語大體上就是語文,因為我們所以的書所有的東西都是由漢語文字編寫成的,學習不好語文就不能看懂其他的學科,所以語文是其他學科的載體,我們要學習好語文。

保護母語

1999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第30屆大會上提出倡議:從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為國際母語日。其目的在於促進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以及多語種化。倡議指出,“語言是保存和發展人類有形和無形遺產的最有力的工具。各種促進母語傳播的運動,不僅有助於語言的多樣化和多語種的教育,而且能夠提高對全世界各語言和文化傳統的認識,以此在理解、容忍和對話的基礎上,促成世界人民的團結。”

母語既是一個族群交流的工具,也是其文化和身份的代表。母語瀕危是一種全球現象。據統計,在全世界現存的6000多種語言中,大約2000種語言有書面文字,96%語言的使用者只占世界人口的4%,超過1000種語言處於極度瀕危和嚴重瀕危狀態。其實早在1991年,美國知名語言學家麥可克勞斯教授在美國語言學會的年會上就發出過警告:“如果有一天,地球上90%的人類語種滅絕了,那么語言學就是歷史上惟一一門看著自己消失的學科。”當時他預測,世界上的語言有一半將會在一個世紀內逐漸消失。現在他的警世預言正在被驗證。

人以語言的方式擁有世界,不僅僅是工具,而就是存在本身。德國知名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教授在《通向語言的道路》一書中就指出:“語言乃存在之家園。”前不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博士呼籲國際社會關注瀕危語言,保護語言及文化多樣性,促進社會平等和包容發展。她指出,“語言多樣性是我們的共同遺產;它也是一種脆弱的遺產。”許多有識之士認為:保護母語, 就是守護自己的精神家園,也是守護自己賴以生存的文化基因。任何一種語言的消亡無論是對使用這種語言的民族,還是對全人類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

有關專家認為,人類對母語的保護仍需加大力度;確立官方語言、編寫多語教材、創建“有聲字典”、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建立瀕危語言語料庫和增加語言保護領域的科研立項等都是保護母語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民族語言的保護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績,但目前語言多樣性保護形勢依然嚴峻;需要進一步提高對民族語言重要性的認識。正如中國知名學者周海中教授所言:當今處於弱勢的民族語言正面臨著強勢語言、全球化、網際網路等的衝擊,其社會使用功能正處於逐漸弱化或消失的危險境地;因此有關機構和語言學界都應該採取積極而有效的措施,搶救瀕危民族語言;保護民族語言,有利於人類文明的傳承和發展,也有利於民族團結、社會安定。

相關名言

母語是民族的標誌和象徵,一個民族的語言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都德

在繼承中發展,在革新中堅守,呵護母語,就是留住民族文明的根。——劉漢俊

保護母語, 就是守護自己的精神家園,也是守護自己賴以生存的文化基因。——周海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