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馮雲山書館中偶像

毀馮雲山書館中偶像是由清代時期的詩人洪秀全寫的是一首七言古詩。

基本信息

【名稱】:毀馮雲山書館中偶像
【年代】:清朝
【作者】:洪秀全
【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

神天之外更無神,
何故愚頑假作真!
只為本心渾天卻,
焉能超出在凡塵。

作者簡介

洪秀全(1814.1.1―1864.6.1),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漢族客家人,原籍廣東嘉應州,清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日)生於廣東花縣(今廣州花都區)福源水村。太平天國創建者及思想指導者,稱“天王”,原名仁坤。廣東花縣人。道光年間屢應科舉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義中的平等思想,創立拜上帝會,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張建立遠古“天下為公”盛世。

洪秀全生平

洪秀全祖籍廣東,生於耕讀世家,7歲起在村中書塾上學,熟讀四書五經及其它一些古籍。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鄉試都失敗落選,第三次在廣州落選後已經是25歲(1837年,當時把出生之時當作1歲)了,受此打擊回家以後重病一場,一度昏迷。病中幻覺有一老人對他說: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間來斬妖除魔。從此,洪秀全言語沉默,舉止怪異。此時,洪秀全並不甘心於考試的失敗,在6年後的1843年春天,再一次參加了廣州的鄉試,結果還是以落選告終。
這時,洪秀全翻閱以前在廣州應試時收到的基督徒梁發的《勸世良言》一書,把書中內容與自己以前大病時的幻覺對比,認為,自己受上帝之命下凡誅妖,一氣拋開了孔孟之書,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的教義,索性把家裡的孔子牌位換成了上帝的牌位。雖然未曾讀過《聖經》,洪秀全卻開始逢人便宣傳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義,稱之為“拜上帝教”。
洪秀全說:“人心太壞,政治腐敗,天下將有大災大難,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免難。入教之人,無論男女尊貴一律平等,男曰兄弟,女曰姊妹。”洪秀全尊耶和華為天父,基督為天兄,不過洪秀全的“拜上帝教”跟主流的基督教在教義上相差甚大,洪秀全自稱耶穌之弟,天父之次子,下到人間來替天行道。
太平天國天王玉璽洪秀全最初在廣州附近傳教,但未取得很大成功。1844年,洪秀全和馮雲山轉至廣西一帶傳教。洪不久便返回廣東,馮留下發展,在當地的信徒日增。1845年至1846年間,在家鄉的洪秀全寫下《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百正歌》等作品。1847年初,洪秀全在廣州的一所基督教堂學習了幾個月,曾要求受洗,但教士認為,洪秀全對教義的認識不足夠而拒絕了。洪其後再到廣西會合馮雲山,並陸續制訂拜上帝會的規條及儀式。洪秀全的拜上帝會與地方政府的矛盾日漸加深,洪秀全等人在1850年決定反清,加緊準備。會眾在下半年間陸續前來金田團營,在1851年1月正式宣布起義,揭竿而起。洪秀全檄文 檄文全文如下(引方框為不明字): 蓋聞唐虞揖讓,固稱上古之聖人。而湯武征誅,亦系中天之景運。漢鼎已遷於新莽,劉文。亦復中興。徽欽既虜於金人,宋康王依然反國。是故日一鏇坤轉,乃歷代之常情。革故鼎新,本累朝之故事。惟我大明之太祖,曾開國之南京。傳至季世懷宗,遂亡身於北厥。奈天心已去,闖王大亂於中華,痛帝位之難留,皇之逃奔於吳越。呈卿失計,當為驅虎逐狼。攝政不良,恰似長蛇封豕。縱然成功者退以身,殉國何難。有德者居以位,讓賢何恨。
獨是外夷僭竊華夏,腥風燥羯稱尊,夜郎自大,屈真才□□□,曠野之珠玉皆空,縱貪吏以害民。閭里之脂膏已盡。□□鈔糧重斂,今日完而明日征。
法律分更,旗人寬而漢人刻。父老號秦苛政久已,人民望我興復。正與今華裔有僕,故國猶存邦,總是舊命則維新,愛舉義旗以清妖孽。所望普天率土,執孺子於鹹陽。協力同心,殲商於牧野。重懋舊業,再造丕基,忍使上國衣冠淪於春秋。
相率中原豪傑還我山河。具全才全德者,封萬戶侯;抱一技一能者,授千夫長;躬耕者免稅三年;犯法者宥罪十世。上有務恤之主,下無罹網之民。惟有乘風擄搶者,決然剿滅不儼。
然有湯武之行,再睹堯舜之世乎。
檄文到日,薄海遵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