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名片
殷志文:教授,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香港大學-復旦大學IMBA項目主任,理學博士。
主講EMBA
香港大學-復旦大學IMBA項目
個人簡歷
1985.9-1989.7 復旦大學運籌學專業本科生,獲理學學士學位。1989.9-1992.7 復旦大學運籌學與控制論專業碩士生, 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4.2-1998.1 復旦大學運籌學與控制論專業在職博士生,獲理學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運籌學的理論與套用,運營管理中的作業計畫安排以及物流管理中的送配路線調度。
科研課題
1997.1- 1997.12,參與郵電部下達的“市內郵政最優轉趟 路線”的科研課題,主要承擔算法設計以及指導研究生開發計算軟體。
該課程成功通過郵電部組織的評審。
現在承擔了國家郵政總局下達的“全國郵政轉趟網組織的研究”課題。
教授課程
線性規劃、生產計畫與排序、管理學、管理套用軟體、C語言程式設計、運營管理以及其他運籌學專業課程。
論文著作
有約束D.C.規劃的最優秀性條件與對偶定理,《最最佳化理論與套用》(第二屆全國最最佳化會議論文集)
非錐序的有效點的存在與外在穩定性,《高校套用數學學報》 (A)輯第1期,1995.
Optimization And Duality of Cone-D.C. Programmi- ng,《數學年刊》 (B)輯第4期,1995.
具有中斷損失的單機排序問題,《首屆中國青年運籌學者大會論文集》,1995.
郵政網最佳化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市內轉趟網),郵電部項目研究報告,1997.
Some Further Results for One-machine Generalized Precedence Constrained Scheduling Problem,《運籌學學報》第3期,1999.
EMBA教育觀點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殷志文:商科教育未到壓縮時
時代周報
MBA教育在中國已走過18個年頭,從最初還屬稀缺教育模式,到如今遍地開花。國內MBA教育已走到一個需要總結的時候了。
作為國內首批引進商科教育的學院,復旦管理學院歷程恰好反映了國內商學院所走過的路程,復旦管理學院的MBA、EMBA項目,也因其高額的學費而讓輿論側目,作為學院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副院長殷志文日前接受了時代周報記者的專訪。
管理人才供需仍不平衡
時代周報:目前國內商學院呈全面開花的態勢,外界擔心各高校會因為利益訴求而歪曲商學院本身的教育初衷,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殷志文:中國的商學院確實很多,但反過來看,中國企業人才的短缺也是很嚴重的,很多企業都面臨找不到合適的管理人才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我相信中國的商學院教育遠遠沒有達到供過於求的狀態,所以現在還談不上“中國的商科教育要壓縮”這種危言聳聽的地步。
從目前中國商學院的發展情況看,一些商學院起步較早,跟國際上的合作也比較多,可能會走在前面。有些商學院開辦的時間比較晚,目前還處於學習摸索階段。但即使是新的商學院,也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因為中國的人才需求太大了。正因為大家所處的階段不同,所以對一些新興的商學院不能一棍子打死,要讓他們有機會多學習,幫助他們成長,共同為中國經濟培養更多的人才。
時代周報:一方面是巨大的管理人才的缺口,另一方面是高昂的商科教育學費,面對國內精英化的商學院教學,怎么理解這其中的矛盾?
殷志文:精英化很難定義,如果要講精英教育的話,過去中國的大學本科教育一直被認為是精英教育,但現在對於大學本科教育的精英化問題有許多爭論。
關於收費問題,國內不同的商學院會有不同的定位。你可能會看到復旦、北大、清華等學費相對較高,也有許多收費相對較低的商學院。目前國內經過國務院學位辦審批,具有MBA和EMBA辦學資格的高校分別有182所和62所,如果僅僅以學費去區分的話,這其中的層次是非常分明的。
商學教育需要注重中國特色
時代周報:輿論把爆發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歸罪於那些畢業於知名商學院的金融家,認為當前商學院的模式應當改變。而現在中國的商學院很多在學習國外商學院的模式,您如何看待這一點?
殷志文:並不是因為商學院培養了這樣一些學生,整個商學院的教育就應該被全盤否定。商學院同時也培養了很多青史留名的成功企業家。也正因為如此,商學院更應該注重在學生選拔過程中,和今後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人格和社會責任感更加關注。MBA、EMBA所要承擔的已不再是管理企業的基本職能,而是肩負著更高的責任。時刻意識到責任在肩,可以讓他們不偏離正道,勇敢而又謹慎;時刻意識到責任在肩,才能不斷督促和鞭策自己不辱使命,對企業和社會真正做出貢獻。
作為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國際化一直是我們學院發展戰略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從過去的發展軌跡來看,我們從國際化的進程中收益頗豐。
當然,我們的商學教育肯定也要注意中國特色。中國改革開放30年,經濟上創造了一個奇蹟,有大量的經驗可以總結。現在國際上很多商學院跟我們合作時就提出來說,我們有沒有更多的中國元素添加到他們的教學中去。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在國際合作中學習國外商學院的寶貴經驗,另一方面也要與他們對話時,把具有中國特色的經驗傳遞給世界。
時代周報:您剛提到我們可以跟國際上進行平等對話,甚至提供一些建設性理論,您覺得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殷志文:我們能夠跟國外合作者分享我們自己的經驗。比如中國改革開放30年,到底是什麼促成了中國能取得現在這樣一個成績?這其中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還有中國的企業管理問題,很多學生和校友都跟我們反映,許多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後都面臨一個本土化的問題,到底如何成功做到人員的本土化和企業運作方式的本土化?
中國企業到底有什麼樣的管理模式?中國的企業管理與西方相比有怎樣的本質性差異?在這些方面我們沒有很好的、系統化的總結。
還有一個問題,中國的企業要走出國門、走向國際,一方面要適應國外的文化和企業運作模式,另一方面我們如何影響他人?這個問題現在沒有很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