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土豪
這位從小受到良好教育的大少爺在考上了位於北平的民國大學之後,逐漸受到了愛國主義思想的薰陶,於是從子承父業的封建思想一轉而成為從軍報國的熱血青年。就在他畢業那年,石友三正好在河北邢台創辦十三路軍幹部學校。也不知道當時段海洲是怎么想的,放著好好的中央軍校不考,偏偏選擇這個幹部學校。以大學生的身份來說,段海洲受到了校長石友信的青睞和照顧,這也使段對這位校長十分尊重。多年之後,兩人雖曾一度站在敵對的立場上,段海洲對校長也是禮讓三分。
段海洲在幹部學校學習了還沒到一年,就碰上了他的總指揮石友三叛變了。可悲的是,這次轟轟烈烈的叛變僅僅過了7天便土崩瓦解。石友三隻身下野,他的校長也只能解散學校,追隨大哥而去了。離開了幹校的段海洲一時沒了去處,他的身份是叛軍,再去考中央軍校?那就是找死了,無奈間只得返回老家過起了隱居生活。
八路旅長
機會是會來臨的,就看你能不能抓住。這不,隨著1937年抗戰的全面爆發,段海洲再次有了報國的機會。他與同鄉的5位好友經過商議,決定自行組織義勇軍參加抗戰。在這6個人里,段海洲受過一些軍官養成教育,有兩人當過舊軍隊的低級軍官,這就構成了一個小規模部隊的基礎。緊接著,段海洲到處托關係,在弄來了9支步槍後豎起了抗日大旗。一個星期內,陸續的有30來人前來報名,這其中有學習過功夫的農民,有師範學校的學生。段海洲便將這些人分編為2箇中隊,終於將“抗日義勇團”組建起來了。隨後段海洲又在老同學侯如墉的介紹下,與駐石家莊的國府特派員潘佑強取得了聯繫,並且得到了3支手槍和200元紙幣的“軍餉補給”。
部隊是成立了,但是沒有戰鬥力。人家正規軍在日軍面前都是不堪一擊,何況這支只有30來人的游雜?於是段海洲一面要中央委派的參謀長幫助訓練部隊,一面繼續招募兵員。為了能迅速壯大部隊,段海洲決定由政治部主任張國法來解決兵源問題。
這位張主任還真不負段團長之望,他帶著幾名宣傳員走縣串鄉到處遊說,開口民族、閉口國家,講到激動時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感動的周遍鄉鄰紛紛回響,還吸引了一支掉隊的正規軍來參加隊伍。這支正規軍有7名士兵,段海洲全部委任為小隊長,並讓他們協助參謀長訓練部隊。逐漸的,段海洲的義勇團由6個人發展到了60餘人。
有了一些底氣的段海洲決定向當地的鄉親顯露一手,他不顧參謀長的反對,首先選擇了位於武強縣的一個日軍中隊作為目標。段海洲認為,當這箇中隊派遣士兵在滄石公路巡邏時發動突然襲擊,一定可以大獲全勝,弄不好還能抓到幾個日軍呢。抓日軍俘虜這是連正規軍都做不到的事,如果讓他段海洲做到了,那可是大功一件啊。可結果是日軍不知從哪裡得到的訊息,當他的部隊剛進入伏擊陣地時就遭到了幾卡車日軍的進攻。損兵折將自不用說,段海洲是被打的徹底沒有了脾氣。他終於知道日軍不是那么好惹的了。
受到打擊的段海洲決定不再貿然出擊,先把部隊訓練好再說。當日軍奉命移防後,段海洲帶著已經發展到300來人的義勇軍一舉突入武強縣,擊潰了當地偽軍,還繳獲了幾門迫擊炮和輕機槍。武強縣的光復,使段海洲的名字響遍了冀中,踴躍報名的參軍者陡然間增加一倍,其中不乏帶槍帶馬來參加的,甚至連冀縣的三百多民團也來參加了義勇軍。段海洲還利用其中一名曾經在兵工廠做技術工作的參軍者搞起了兵工廠。半個月後,這個小規模的兵工廠已經開始製造地雷、迫擊炮彈和手榴彈了。
到了1938年初,段海州的部隊一躍成為河北地區幾支游擊部隊中實力最大的團體,擁兵3400餘人。這個時候的段海洲,已經不安於武強一縣之地。他以原冀縣民團的300餘人為基礎進入冀縣開展游擊,另以一部在獻縣至交河的公路上襲擊日軍補給車隊,使日軍駐獻縣的部隊得不到補給,被迫撤軍。獻縣於是進入了段海洲的勢力範圍,他的部隊也一下子暴增到6000餘人。
隨著段海洲勢力的坐大,逐漸受到了周圍游擊部隊的注意。先是受中央正式委派的河北民軍總指揮張蔭梧派人聯繫收編事宜,被段海洲斷然拒絕。畢竟這支義勇軍在官方備案中有還有著別動軍第15支隊的番號,張蔭梧對於段海洲的拒絕還不便動粗。但是另一支實力雄厚的游擊部隊就不那么買段海洲的帳了。
這支部隊的司令名叫趙雲祥,原是29軍教導隊的副隊長。29軍放棄平津後,趙雲祥帶著教導隊的部隊官兵在河北拉起的抗日大旗。由於是正規軍發展出來的部隊,段海洲的義勇軍不管是在戰鬥力還是在戰術上都打不過趙雲祥。而趙雲祥在收編段海洲的計畫失敗後,便對段部發起了進攻,段海洲連戰連敗,就連剛取得的獻縣也丟了。
正當段海洲陷入戰敗的苦惱之際,鄰縣的南宮開來了一支八路軍。段海洲在北平讀書時,就對共產黨有著好感。這個時候又受到了部隊中共產黨員的勸說,便決定率領所部參加八路軍。這一舉動受到了八路軍129師副師長徐向前的熱烈歡迎。同年5月,段海洲的“抗日義勇團”在南宮縣正式改編為第129師青年抗日游擊縱隊。由段海洲當司令員,八路軍派遣的李聚奎當政委。段海洲將部隊分編為3個團,另編1個教導大隊、1個警衛營和1個迫擊炮連。
段海洲由一名地方武裝的指揮官一躍成為了八路軍的旅級幹部後,使趙雲祥對他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趙甚至還派人找段海洲解釋“誤會”,希望兩軍今後能友好相處。畢竟對於趙雲祥來說,八路軍可不是那么好惹的。
趙雲祥不惹他了,可段海洲還是“閒”不下來,讓他犯愁的事情又來了。原來他當年的老校長石友信跟著他的哥哥石友三也在河北發展起了自己的武裝,並且還獲得了軍委會頒發的正規軍番號。這石友三起初還能與八路軍友好相處,甚至邀請八路軍派人到他部隊做政治工作,但是漸漸的立場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終於釀成了“摩擦事件”。既然已經從朋友變為敵人了,那自然不用留下情面了。於是石友三利用石友信當過段海洲校長的身份,去拉攏已經擁兵1萬餘人的段海洲“歸隊”。這么一來,段海洲為難了。對於段海洲來說,校長的邀請不能不接受,但自己畢竟是堂堂八路軍的旅級幹部,就這么走了,實在對不起扶助他的八路軍。此外他參加八路軍後129師副師長徐向前等高級將領也十分厚待於他,這就更不好意思脫離八路軍了。權衡再三,段海洲在奉命率部進入豫北後藉口眼疾復發,跑到南宮縣的129師師部休養去了。
我不帶部隊總行了吧?段海洲可能把自己想的太簡單了。當他的眼疾痊癒之後,又想起了那支當年由他一手組建起來的部隊了。但是部隊在豫北,自己在冀中,兩地交通不便,中間又有日偽軍隔斷,要想返回部隊談何容易。就這樣消磨了一個月,失望之餘的段海洲最終決定回家“靜養”。
回到家鄉後的段海洲並沒能得償所願。因為他回家之後,那些當年在義勇軍加入八路軍持反對態度的“舊部”紛紛找上門來,要求段海洲重豎大旗,再建部隊。這時又碰上段的老同學王文瀚也派人來聯繫段海洲,說是自己在冀東拉起了一支部隊,但能力有限,希望老同學能幫助指揮,自己願當副手。這樣一來,段海洲的心又活了起來,隨後他寫了一封“請假信”派人送到129師師部,正式脫離了八路軍。
國軍師長
段海洲重新拉起部隊的訊息傳到石友三那裡後,石再次派他的弟弟友信以校長的身份拉段入伙。於是段海洲在老校長的一番言辭懇切的“教誨”之下被改編為第69軍教導師第2團,段任團長。就這樣,段海洲從一名八路軍的旅級幹部變為一名國軍正規軍的團級幹部了。
段海洲在當了國軍後的日子並不好過。身為39集團軍總司令的石友三雖然趾高氣揚的和八路軍翻了臉,可他的部隊實在不經打,幾番交手,死的死,傷的傷,段的教導第3團也從一開始的1000人被打到500來人。段海洲很失望,他後悔當初離開八路軍的衝動之舉,但木已成舟,也只能跟著石校長走一步看一步了。
段海洲消極,可他的總司令石友三還是很積極的,甚至積極到聯合日軍一起打八路的份上。結果被部屬高樹勛逮捕活埋,而段的老校長石友信也因奉兄命與日軍聯繫的罪名被逮捕槍決了。事情發生後,曾經在幹部學校當過石友信副手、現為集團軍獨立旅旅長的孟昭進首先高喊“為石校長報仇”!口號一出,曾在幹校當過學生的幹部們紛紛回響,而其中帶有一團人馬的段海洲自然成了幹校學生的“傑出代表”。就這樣,“復仇者”們以孟昭進為主,段海洲為輔,和“兇手高樹勛”打了起來。
孟、段聯軍和高樹勛部的混戰已經使整個39集團軍內部陷入極度混亂,這個時候做為69軍繼任軍長的畢澤宇又插上一腳。原來這位新上任的軍長急於坐大自己的勢力,企圖以報仇為名,幫孟、段聯軍將高樹勛打跨,乘機收編高部。可算盤也有打錯的時候,181師師長米文和不買他的帳,仗打起來後不出一兵一卒,“復仇部隊”最終被高樹勛打跨了。段海洲見無出路,便帶著自己這部分人馬投靠了孫良誠的部屬王清翰,所部被改編為獨立第4旅第2團,仍舊官拜團長之職。段海洲有了去處,其他幾位“合伙人”的出路也是各有千秋。孟昭進的部隊在被高樹勛打散後隻身跑到重慶,被老長官馮玉祥保送陸大,1948年以第2綏靖區獨立旅旅長的身份跟著吳化文起義,搖身一變成了人民解放軍第35軍的副參謀長兼特務團團長。1985年在鄒平病逝;畢澤宇帶著教導師殘部於1941年被日軍包圍在甄城,在部屬文大可的鼓動下當了漢奸。抗戰勝利後,畢澤宇逃過了審判,還當了一陣子哈爾濱特別市的市長。1968年在台灣去世。那個極力想當漢奸的文大可在如願後殘殺抗日軍民數千,1950年被朝城縣政府鎮壓。而那位坐山觀虎鬥的米文和則在在戰後收編了獨立旅和教導師的大部分官兵,自己當起了69軍軍長。後來在淮海戰場被解放軍俘虜。1970年死在了監獄。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段海洲也算是有了一個歸宿,可老天似乎總和段海洲過意不去。段沒想到兩年之後,他的上級王清翰跟著孫良誠也投靠日本人了。這要說和八路對乾還行,可要讓他當民族罪人,這不是開玩笑的。於是段海洲和第3團團長孫興齋一合計,決定脫離王清翰,重回國統區。兩人的部隊被改編為冀察戰區第1游擊縱隊,由段當司令,孫當副司令,所轄2個團的團長由兩人分兼。
又過了1年,段海洲帶著部隊投靠了泛東挺進軍司令王毓文。這王毓文為湯恩伯的嫡系將領,段海洲這下總算是有了一個強有力的靠山了。果然不出1年,即1944年2月,段的游擊縱隊又被改編為第33師,一轉眼又成了國民政府的正規軍,而且這個師的番號既不是“新編”也不是“暫編”。也就是說,他的部隊非但不用擔心被裁,而且能享受正規軍的待遇,他自己也名正言順的當上國軍的少將師長了。至此,一個在1937年還只是帶著6個人的小人物段海洲,僅僅用了6年的時間,越過那些出身正規軍校的同僚們,成為了國軍的高級將領。
段海洲樂呵呵的,他的部隊也是歡騰一片。可33師成立後的第一個任務不是和日本人打仗,反到是和新四軍乾起陣仗來了。段海洲不願意,但也沒辦法不去執行這個命令,只得跟著軍長王毓文“獻醜”去了。同年8月,33師被新四軍彭雪楓的部隊打的東逃西竄,不但段海洲沒了脾氣,就連在湯恩伯面前誇下海口的軍長王毓文也不敢出聲了。不過上級領導好歹是給了段海洲一個“安慰獎”,授予他四等寶鼎勳章。而堂堂的國軍第33師就這樣窩囊的盼到了日本天皇宣讀投降詔書的那一天。
空頭將軍
抗戰勝利了,段海洲終於出了頭,他的部隊是第一支奉命開赴徐州受降的部隊。在那裡,33師得到了充分的補給,就連裝備也改用起日械來了。然而勝利的喜悅並沒有維持多久。1945年9月,段海洲的33師奉命挺進山東。又過了1個月,在臨城和新四軍發生了衝突。當時段海洲所在的97軍勢單力孤,被迫退入臨城堅守待援。這抗戰勝利才2個月,段海洲又被老對頭打的沒了脾氣,這火窩的真是沒話可說了。
從11月開始,臨城外圍的槍炮聲此起彼伏,用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來形容毫不為過。當友軍的鳳凰山陣地丟失後,段海洲曾派了1個團配合反攻,結果又是灰頭土臉回了臨城。總算是他的97團在一次出城搶糧戰鬥中奪得大量糧食,替段海洲稍微長了點臉。
1946年1月,在臨城的國軍和共軍同時收到了停戰令,使得段海洲長出了一口氣。可這口氣才喘了半年,內戰又爆發了。本來還有點自由的33師,又被新四軍給包圍在臨城之內繼續窩囊著。就這樣,33師終於熬到了11月新四軍撤圍的那一天。段海洲則以防守臨城有功,被國民政府授予四等雲麾勳章。此後段海洲帶著部隊輾轉武漢長沙,沒打過什麼大仗,總算是過了一段“太平日子”。
仗是不用怎么打了,可他的部隊人家眼讒啊。這不,新任軍長蔣當翊才到任不久,就給33師來了一次大換血。段海洲的3個團長被撤換了兩2個,剩下那個也是明哲保身,不敢多說。到了1948年12月,已經無法掌握部隊的段海洲終於被軍長蔣當翊“保升”為副軍長了。
被架空的段海洲裝著一肚子怨氣找來了原來在33師當過參謀長黨建國。兩人一合計,決定向中共靠攏。段海洲還通過多年來長期做他思想工作的中共地下黨的聯繫,接受了江南地下軍第7師師長的職務。而黨建國也在段海洲的安排下重新回到33師準備起義事宜。可惜黨建國辦事不周,只是將33師師長莫國璋活埋,自己帶著師直警衛營參加解放軍去了。
段海洲在知道黨建國沒能拉起33師後,自己也無臉再拿著地下軍師長的職務去解放軍那邊。於是帶著妻兒輾轉跑到重慶,最後在那裡參加了起義。成為起義將領的他於五十年初轉業到萬縣,先後當過縣政協副主席、省政協委員和縣民革副主任。於1990年走完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