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F-8Ⅱ型飛機是瀋陽飛機研究所和中國沈飛工業集團在F-8的基礎上發展和生產的雙重任務戰鬥機,主要用於國土防空、截擊、奪取制空權、保持空中優勢,以及對地攻擊。該機於1980年9月開始研製,1984年6月12日首飛。該機在F-8的基礎上對部分機體進行了重新設計,該機採用兩側進氣,增加了安裝航空電子設備的空間,同時改進了火控系統、武器系統、機載電子設備和動力系統,換裝了功率更大的WP-13A發動機,使該機具有很好的中低空作戰能力和全天候攔射攻擊能力。該機除裝備中國的空軍和海軍外,還準備出口。
殲8Ⅱ是在殲8基礎上對原型機進行了重大改進發展成的新型殲擊機,選用了更先進的武器、火控系統、機載電子設備和功率更大的動力裝置,突出了中低空機動作戰能力和全天候攔射攻擊能力。殲8Ⅱ的最大改進是為了在機頭改裝大型雷達,採用了機身兩側進氣的布局形式,並重新設計了機體。動力裝置換裝了兩台渦噴13AⅡ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65.9千牛。
殲8II戰鬥機是在殲8基礎上發展的全天候戰鬥機。採用兩側進氣方案,突出中低空作戰能力。1984年首次試飛。
誕生
進入1980年代以來,世界空戰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歷經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幾次中東戰爭及英阿馬島戰爭,結果證明諸如MIG-21、23,MIG-25與幻影III這種片面追求高空高速的戰機,往往不是機動靈活的F-15,F-16的對手.同時大功率射控雷達和中距空空飛 彈的使用,也使得飛行員能在視距外發動進攻,反觀此時的殲8卻一直無法在部隊中獲得好評。尤其是殲7戰機在成都飛機製造公司的不斷改進後,不但其總體作戰性能與殲8無差,中低空機動性反而更勝一籌,甚至在幾次大規模的模擬空中較量中,機動性不佳的殲8常常落敗。
1979年,中國空軍根據國土防空的需要,提出在殲81型飛機的基礎上改成從兩側進氣,以提高性能。1980年9月,總參謀部和國防工辦正式批准空軍提出的戰術技術要求,並命名為殲8II型飛機。針對殲8的中低空機動性能差及國土防空的需要,還有殲81型飛機從機頭進氣的布局限制機載火控雷達性能的缺陷,中國空軍在八零年提出在殲8的基礎上,發展一種採用兩側進氣布局的改良型方案。同年9月總參謀部和國防科工委正式批准中國空軍提出的戰術技術要求,並命名為殲8II。
其所作的主要改進是:從機身兩傭進氣,採用兩渦噴13AII型發動機;武器火控系統換裝新式雷達,增大作用距離,瞄準系統加裝攔射火控計算機;裝備了雷達制導的中程攔射飛彈和空對地火箭。此外,飛機的功能系統還作了許多改進,包括增裝自動駕駛儀等。經過上述改進,使殲80型飛機具有全天候攔截攻擊和對地攻擊能力。
殲8II型飛機的研製任務由六零一所和瀋陽飛機公司承擔。根據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的要求,飛機研製採用系統工程管理。航空工業部副部長何文治任型號研製總指揮、顧誦芬任總設計師。
1983年4月,六零一所發出殲8II型飛機全套設計圖紙,瀋陽飛機公司投入試製。
首架飛機於1984年3月總裝完畢。同年6月12日,殲8II型飛機首飛上天。按照國家批准的試飛大綱,先後共有4架殲80型飛機投人定型試飛,經過嚴格考核,證明飛機的主要性能指標都達到了設計要求。1988年10月,殲-8型飛機設計型。488項成品中有157項創新,並採用7項新材料.在新機的研發過程中採用了系統工程管理,而實際也證明殲8-II的設計是可行的,進氣效率在低速時提高了6%,亞音速翻滾率提高了45%.其總體性能的優於F-5E。殲8II型飛機從方案論證到設計定型,歷時8年。由於飛機的方案論證比較充分,原理性試驗工作紮實,僅用17個月,飛機就試製成功。
主要機載武器:1門23mm雙管機炮,翼下可掛裝紅外空空飛彈,中距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以及火箭彈等,對地攻擊時可掛各種炸彈.尺寸數據:翼展9.34米,機長20.53米,機高6.01米,機翼面積42.2平方米。最大時速2340千米,實用升限20000米,作戰半徑800千米,最大起飛重量17800千克。
特點
F-8 II M飛機設計指導思想是通過國際合作,採用先進技術,大幅度提高飛機的綜合作戰能力。
F-8 II M型飛機配備有功能齊全、性能優異的ZHUK-8II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能對空中多個目標進行精確定位和跟蹤,可制導中程攔射飛彈實現單目標或雙目標攻擊。綜合火控系統和集中管理、綜合顯示、雙桿操縱技術,有效地提高了飛機的綜合作戰能力。飛機配備有:
兩台WP13B渦輪噴氣發動機,兩台容量各為15kVA的交流發電機綜合火控系統,並具有全球定位/慣性(GPS/INS)組合導航功能和敵我識別功能綜合電子對抗系統自動駕儀,具有航向和姿態穩定、改平、低高度拉起及增穩功能。
F-8 II M飛機具有在晝間、夜間、複雜氣象條件下攔截、格鬥和對地攻擊能力。
主要作戰任務是:空中攔截、空中格鬥、空中護航、空中巡邏、對地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