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8IIM戰鬥機

殲-8IIM戰鬥機

殲-8IIM戰鬥機是瀋陽飛機工業公司、瀋陽飛機研究所等有關單位聯合,在殲-8II基礎上改型研製的一種高空高速,全天候,多用途,出口型殲擊機。

簡介

1995年投入研製,1996年3月31日首飛成功。該機長21.59米,高5.41米,翼展9.344米,最大起飛重量18322公斤,最大平飛速度2.2馬赫,升限18500米,作戰半徑800公里。

殲-8IIM殲擊機的設計思想是以提高飛機的作戰效能為主要目標,因而充分利用國際合作途徑,採用先進技術,對 殲-IIM進行了大幅度改進。改進的方面主要有:雷達和藹中距空空飛彈,並配置了不得全慣性/全球定位組合導航系統,多功能顯示系統。它可以全天候的對目標進行探測,識別和攻擊,可完成自主導航,空空攔截,空中格鬥等多種任務換裝了兩台大推力的WP-13B型發動機,推重比達0.981,提高了飛機的機動性;配備了先進的綜合電子對抗系統,能對尾後搜尋和跟蹤的敵機雷達實施干擾,提高了載機在空戰中的生存力;改進了機體結構細節和承受過載的能力,提高了使用可靠性和維修性。

特點

殲-8IIM的機體結構設計和套用材料與國內自用殲-8II並沒有明顯區別,機動載荷範圍仍然為標準型的+7~-3G,飛機主要結構可以保證3000飛行小時飛行壽命和首翻期1200小時的設計要求,在採用較新的材料和工藝後載荷範圍與結構壽命還有繼續提高的空間。殲-8IIM在維護性上比之前的國產戰鬥機有比較明顯的改進,機載電子設備具備自檢功能並可以將故障分系統隔離。殲-8IIM機體的全機開口率超過20%,前機身開口率為30%以上,大部分口蓋都採用了方便維護的快卸接口,地勤人員通過機身上的開口就可以對飛機絕大部分設備和系統進行檢查和維護。殲-8IIM全機的電纜、導管、索線和其他活動件都有防錯設定,機載電源、空調和氣、液系統採用了國際通用的標準接頭/口,可以利用中國和國外大部分地面維護設備進行油、氣、電的補充。

成功與收穫

殲-8IIM戰鬥機 殲-8IIM戰鬥機
殲-8IIM綜合俄羅斯和中國航空電子設備的成功促進了國內航空技術的發展,通過項目的推進過程培養出技術和經驗都比較出色的設計人員,建立起具備綜合俄羅斯和中國航電系統的設計和試驗體系,為國產作戰飛機套用俄羅斯引進裝備或引進飛機套用國產設備提供了經驗,其中部分經過殲-8IIM項目檢驗的技術已經在之後的多個型號中得到套用。殲-8IIM雖然採用的飛機平台本身的性能指標和技術水平比較落後,但是選裝的機載航電和火控系統都具備較高的技術水平,殲-8IIM機載航電系統中的“甲蟲”8II雷達、563慣導(INS/GPS)、外掛匯流排、雙桿操縱和平顯系統,在技術水平和性能指標上比蘇-27SK的同類設備更為出色,多功能機載火控系統更為殲-8IIM提供了蘇-27SK所無法比擬的多用途能力。
殲-8IIM作為引進技術與自行開發結合的先進航空武器裝備,不但將引進的雷達系統與國內航電設備較好的綜合起來,機載火控和外掛管理系統也實現了俄羅斯與中國機載武器混裝的要求。殲-8IIM的對空武器可以使用中國的PL-5C、PL-9和俄羅斯的R73紅外飛彈,攔射飛彈使用俄羅斯生產的R27P並能夠擴充更先進的R77,殲-8IIM還具備使用國內自行開發的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的能力。殲-8IIM對地攻擊時可以使用250千克低阻炸彈、雙用途子母彈、減速炸彈、反跑道炸彈和90-1、57-2火箭,還能夠使用雷射/電視制導炸彈和KH-31型超音速飛彈。殲-8IIM雖然在設計上要求具備較強的外掛靈活性和較大的外掛載荷,但是因為殲-8IIM的外掛條件相比殲-8II並沒有本質上的改進,而殲-8II實際上只是在對空作戰的同時具備基本的對地載荷外掛條件,因此殲-8IIM對體積較大的KH-31空-地飛彈的掛載條件並不理想,但是殲-8IIM在中俄機載武器的綜合方面獲得的工程發展經驗,保證了國內多型仿製或改進研製的設備與國產飛機配套項目的順利進行。
現代化航空技術裝備的技術複雜程度和生產使用成本迅速提高,正是因為現代軍事裝備越發複雜和昂貴導致採購規模降低,才使大型技術裝備完好率和可靠性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殲-8IIM項目開發中重加強了結構與設備的可靠性並具有較好的維護性,在機體設計上不但考慮到對結構、特設和航電設備的檢查和維護要求,通過增加飛機表面開口率來提高檢修維護的方便性和可達性,還改善了原設計中不利於飛機維護和容易出現安裝錯誤的細節。機載航電系統的成品選擇上也突出了設備的可靠性和維護條件,飛機航電系統的部分關鍵成品還具備了自檢和故障隔離的能力,整體維護保障水平和再出動準備時間都要比殲-8II原型有明顯改進,通過殲-8IIM維護性增強項目所獲得的成果促進了國內相關技術的發展。
殲-8IIM項目進行過程中檢驗了利用引進成品和技術改造國產平台的可行性,殲-8IIM在國際合作方面相對早期的殲-7M和失敗的“八二工程”,真正在合作中做到了以我為主和掌握項目的決策權。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對航空電子技術的投入也到了收穫期,相比中美合作的“八二工程”開始時國內在航電綜合方面完全依賴對方,並且需要將飛機送到美國進行改裝和系統綜合的過程,殲-8IIM的雷達火控系統合作上能夠實現有重點、有目的的選擇,基本依靠國內已有的技術條件對引進雷達系統進行綜合改進,是中國航空試驗能力和電子設備水平在“八二工程”到開發殲-8IIM期間明顯提高的表現,而殲-8IIM項目的過程則是用型號產品開發對技術進步進行的實踐檢驗。

不足和缺陷

殲-8IIM結構圖 殲-8IIM結構圖
殲-8IIM在改裝中所採用的技術和成品雖然大都是比較成熟的貨架產品,但是將中國和俄羅斯各自電子設備進行綜合的難度非常大,事實證明殲-8IIM項目啟動時估算的開發時間過於樂觀。殲-8IIM最初計畫進度是在2000年前就可以達到交付用戶的標準,但僅“甲蟲”雷達在解決裝機前故障與裝機後協調問題就拖延近兩年的時間,雷達裝機後的系統綜合和試驗過程也消耗了遠比計畫多的時間,殲-8IIM的試飛進展到最初計畫交付時間時還有相當多的試驗項目沒有進行。殲-8IIM項目開發時間的拖延對產品出口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啟動階段有明確採購意向的用戶的信心和耐心在拖延中被消耗乾淨,原本計畫用殲-8IIM取代的機型在2000年前後開始進行延壽和改裝,而殲-8IIM在這個最後機會即將喪失時甚至連個完整的試飛報告都無法提供。
殲-8IIM的飛行性能和改進潛力相比三代機存在明顯差距也是個關鍵問題,相比同時期國際戰鬥機市場上銷售的類似機型,殲-8IIM在飛行性能和體積規格上與俄羅斯的米格-29基本相當,在雷達航電性能指標和機載武器的作戰能力上也處於類似的標準,但是殲-8IIM在飛機平台本身的性能和技術先進性上與米格-29差距明顯,而且這個存在於戰鬥機技術標準上的代差靠局部改進根本無法彌補。殲-8IIM如果採用修正氣動和結構、繼續增加發動機推力、增加前緣縫翼、採用數字電傳和實現靜不安定,確實能夠在飛行性能和套用技術水平上達到類似米格-29的標準,但是套用了這些先進技術後的殲-8IIM仍然無法與米格-29M抗衡,而大量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採用必將使殲-8IIM的成本增加到堪稱恐怖的程度,用二代機的機體滿足三代機性能本身就是高投入和低效率的難題,這樣的改進程度對定位在中等性能和低成本的殲-8IIM也等於是畫蛇添足。
殲-8IIM已經成為能夠執行多種作戰任務的全天候多用途戰鬥機,但是中國戰鬥機傳統市場上很少有需要這種規格的機型的用戶,國外大量推出的二代戰鬥機改進項目還在擠占這個市場。“幻影”III和F-4“鬼怪”II改進型的綜合戰鬥力完全可達到甚至超過殲-8IIM的標準,雖然殲-8IIM的性能和戰鬥力遠超過殲-7M/P卻要增加高2~3倍的成本投入,採購殲-8IIM後還不得不建立中國和俄羅斯兩套後勤系統進行保障,成本上的問題對於經濟承受力不夠強的國家來說比較難以接受。引進俄羅斯“甲蟲”雷達的目的是利用俄羅斯成熟的雷達技術,在國內類似雷達系統完成前使殲-8IIM具備滿足需要的作戰能力,可是俄羅斯的航空產品剛剛在海灣戰爭中被打的一敗塗地,俄羅斯航空雷達武器系統正處於被西方同類裝備全面壓制下的低潮期,用戶對俄羅斯雷達和飛彈的認同感和信心遠低於項目開始時的預期。俄羅斯出口的米格-29在局部戰爭中沒有取得任何有價值的戰果,局部戰爭的對抗結果使米格-29在世界範圍內基本失去了用戶的信任,而殲-8IIM恰恰採用的就是戰績惡劣的R27P飛彈和米格-29M的火控雷達,這個問題必然在潛在用戶進行產品選擇時產生消極的影響。殲-8IIM平台設計變化不大就是為了保持飛機成本上的可控性要求,但引進的俄羅斯雷達對飛彈的市場影響遠沒有技術上那么成功。

出口失敗

伊拉克是80年代後期計畫殲-8IIM項目(最初計畫名稱為殲-8IIB)時瞄準的一個重要市場,以伊拉克為市場目標是因為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的空軍消耗很大,伊拉克空軍既裝備中國生產的殲-7也有蘇聯生產的米格-21和29,當時國內沒有考慮到中東的形勢會有海灣戰爭那么大的變化,在殲-8IIM開發時考慮到伊拉克空軍重建時可能需要的裝備規模。

海灣戰爭後的禁運和封鎖使伊拉克的採購渠道基本被切斷,國際上對伊拉克的軍事封鎖完全封閉了這個市場,因此殲-8IIM在中東的市場只剩下同樣存在裝備引進困難的伊朗。伊朗空軍裝備的美式戰鬥機在兩伊戰爭期間受到了較大規模的消耗,西方對伊朗的軍事封鎖也使其保留飛機的維護條件很差,如果殲-8IIM在90年代初期能夠滿足伊朗空軍要求則裝備伊朗空軍的機會很大。殲-8II當時的問題是伊朗對戰鬥機需求比較迫切的時候技術沒有成熟,沒有滿足需要的配套雷達火控和武器的殲-8II的戰鬥力並不比J7強太多,投入大量資金採購全天候殲-7的效費比對伊朗空軍沒有吸引力。殲-8II難以打入伊朗市場的另一個因素則是存在於伊朗空軍的裝備使用習慣,長期使用美式戰鬥機的伊朗空軍缺乏對中國戰鬥機的認同和信任,兩伊戰爭中伊拉克殲-7的使用效果和伊朗少量採購殲-7的使用經驗,使伊朗空軍對中國戰鬥機實際性能指標和使用維護條件並不滿意。考慮到伊拉克空軍裝備的蘇聯戰鬥機在海灣戰爭中可稱拙劣的表現,同樣要面對美國戰鬥機的伊朗空軍很難信任殲-8IIM這個俄式戰鬥系統的“二傳手”。
巴基斯坦是開發殲-8IIM時有採購意向並相對比較可靠的潛在用戶,殲-8II定型後巴基斯坦空軍曾經試飛並對該機有較高評價,但巴基斯坦空軍人員同時也指出了殲-8II雷達火控和武器的問題。殲-8IIM在開發時確實考慮了滿足巴基斯坦空軍需要的技術問題,但當時中國在引進美國和歐洲在軍事技術上存在的矛盾難以克服,因此殲-8IIM在改進中只好選擇裝備引進途徑較順暢的俄羅斯,這個選擇為巴基斯坦採購殲-8IIM的可能性上留下了危險的障礙。巴基斯坦雖然在替換全天候“幻影”III的新機選擇上更重視三代機,巴基斯坦空軍也考慮過引進二手“幻影”2000-5和採購蘇-27,同時也在爭取獲得更多F-16並準備繼續推進FC-1的合作開發,但殲-8IIM完全有條件作為巴基斯坦空軍新型戰鬥機裝備前的過渡。巴基斯坦空軍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並不是不需要殲-8IIM這種戰鬥機,巴基斯坦本世紀初還採購大量二手“幻影”III維持全天候戰鬥機的規模,並且利用巴基斯坦採購和引進生產的機載雷達改裝“幻影”III。
殲-8IIM如果選擇歐洲的雷達火控和武器能夠與巴基斯坦現有裝備系統配套,較完善的性能可以滿足巴基斯坦空軍在採購三代機前的裝備過渡要求,巴基斯坦空軍也能夠依靠殲-8IIM基本保證國土防空任務的需要。問題是巴基斯坦在空軍裝備上習慣於採用歐洲和美國的裝備,雖然在空軍裝備受到封鎖的時候大量引進中國的殲-6和殲-7戰鬥機,但巴基斯坦始終沒有放棄利用西方技術改造中國戰鬥機的努力。巴基斯坦為引進的殲-6和殲-7改裝了歐洲的彈射座椅和飛彈武器,後期引進的殲-7改進型還使用了義大利研製的PD火控雷達。巴基斯坦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確實迫切需要獲得全天候戰鬥機,可殲-8IIM採用的雷達和飛彈恰恰是巴基斯坦不習慣的俄式產品。巴基斯坦空軍如果裝備殲-8IIM就必須為俄式雷達和武器建立新的維護系統,獨立於巴基斯坦現有裝備體系的殲-8IIM維護需要的投入非常大,維持標準狀態的殲-8IIM戰鬥力所需要的投資要遠大於採購的投入,資源本身就不夠充裕的巴基斯坦空軍非常難以接受這樣大的投入。巴基斯坦空軍很可能在採購殲-8IIM後選擇歐洲的雷達和武器,技術調整所需要的資金和時間遠不是為殲-7P換個雷達可比,殲-8IIM按照巴基斯坦空軍要求再完善的可能很小。巴基斯坦利用歐洲的雷達和飛彈改裝“幻影”III要遠比採購全新的殲-8IIM便宜,改裝的“幻影”III在戰鬥力上與殲-8IIM也沒有多大的差距,用來改裝“幻影”III的雷達和武器也符合巴基斯坦空軍的裝備體系。殲-8IIM生產和使用成本明顯超過了改裝“幻影”III需要的投入,增購的“幻影”暫時也足以滿足填補全天候戰鬥機空缺的應急要求,巴基斯坦與中國聯合研製的FC-1在性價比上更適合巴基斯坦的實際需要。只要巴基斯坦空軍不準備為殲-8IIM改變原有的裝備技術方向,基本技術標準的殲-8IIM就很難對巴基斯坦空軍有足夠的吸引力。
中國戰鬥機傳統出口市場上的其他國家大都是經濟實力不高的開發中國家,相對於戰鬥力有限但具備結構簡單和低價優勢的殲-7M系列,幾乎在成本上要增加三倍(含備件和武器投資)的殲-8IIM在經濟上很難承受,機載設備比較複雜導致的維護問題對這些國家也是個難題。很多採購中國戰鬥機的國家在周邊大都不存在高強度戰爭威脅的環境,其空中力量使用戰鬥機的主要目的是擔負巡邏和反暴亂,這樣類型的作戰任務實際上並不需要類似殲-8IIM這樣的複雜裝備。殲-8II是按照中國航空兵裝備構成中高端裝備的標準開發的型號,這樣的型號在使用上並不適合低強度作戰環境的成本要求,絕大多數有意願採購中國戰鬥機的國家並不需要殲-8II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