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殘遺分布區是分布區型之一。由於氣候、地質、土壤等到自然條件的變化,僅孤立地殘存在原來廣闊分布區內的某些生境特殊,空間很小的動、植物分布區。如植物中的水杉,銀杏,在白堊紀分布很廣,由於冰川的影響,現代僅殘遺分布在中國的湖北、四川兩省交界處很小的範圍;動物中的熊貓的分布區都有屬殘遺分布區,而這些動植物,種的本身就是殘遺種。
典型物種
水杉的現代地理分布區具有殘遺性質,因此水杉也稱為地理殘遺種,它殘遺分布在四川、湖北兩省交界處很小的範圍內。但在中生代上白堊系地層中,水杉屬化石已發現10種之多,廣布於北半球,尤多見於北緯35°至北極圈之間的廣大地區。古新世時,水杉曾分布至埃爾斯米爾島、格陵蘭島、冰島、斯匹次卑爾根島,最北達北緯82°。始新世時,在東亞地區曾分布於太平洋沿岸,從北緯63°到我國撫順,形成帶狀分布區。在北美洲的分布北界達54°,以後向南遷移。中新世時,水杉則出現大幅度的不連續的孤立分布區,如美國的俄勒岡州,亞洲東部的薩哈杯(庫頁島)、日本及西北利亞南部的阿爾泰。第四紀冰期前1億年,是水杉種群大發展的鼎盛時期,然而經過冰期以後則僅在我國川、鄂交界處得以保存下來,成為水杉僅有的“避難所”。
從水杉的殘遺分布區水杉壩(水杉區)的植物區系調查,據不完全統計共有植物55”種,分屬於127科、301屬。其中裸子植物18種,分屬6科、15屬。
成因
水杉殘遺分布區位於我國中緯度地帶長江上游。該地區在冰川時期雨水增量較下游少,因而沒有形成冰川。再就地理位置而論,該區北部、西北及西部有綿延秦嶺山脈構成天然屏障,阻止了北方寒潮南下的侵襲。再由於該區的山脈東北西南走向,有利於南方暖氣流進入。前述諸因素的綜合作用,無疑使該區植被遠較冰層覆蓋的歐洲和北美更少遭到破壞,也較相鄰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少受破壞。因此,水杉及該區的諸多古老植物才被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