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語由來
俗語
今天,隨著人們喪葬觀念的改變,“死在柳州”漸為人們所淡漠,而工藝棺材卻以其新的寓意在市場上產生新的效應,使“死在柳州”這一古老的諺語綻發了新意。
名人效應讓“死在柳州”出名
柳州棺材名滿天下並有“死在柳州”之稱,據說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有關。柳宗元到柳州做官,最後悽慘客死異鄉,柳州鄉親父老為了紀念他,特意在當地訂購了一口上好的楠木棺材,殮裝著他的遺體千里迢迢地運回其老家去安葬。
柳宗元是河東(今山西永濟人),路上要花費好幾個月的時間,可等回到河東打開棺材重新殮裝遺體的時候,卻發現柳公的遺體依然完好無損,面目仍栩栩如生,大家都十分驚訝。柳州棺材因此沾了柳宗元的名人效應而聲名大噪,那些達官貴人無不以擁有一口上好的柳州棺材為榮,因此有了“死在柳州”的說法。
之後,在金庸、古龍等一批知名武俠小說家的名篇中的屢屢露臉,就更讓“死在柳州”一說深入人心,例如前文提到古龍的《天涯·明月·刀》。其實古龍不少小說里只要與棺材、棺材鋪有關的,幾乎都會提“柳州”二字,看上去頗有些如今的名牌效應,提起其名,就知是信心保證,品質上乘。如古龍另一名篇《邊城刀聲》第二部第九章“王老先生的意圖”中是這樣寫的:“拉薩城裡最大的一家棺材鋪叫‘柳州林記’。”
作家金庸對柳州棺材也讚不絕口,在他的名作《鹿鼎記》第三十三回中直接寫道“柳州盛產木材,柳州棺材,天下馳名。是以有‘住在蘇州,著在杭州,吃在廣州,死在柳州’之諺。”許多武俠迷們表示對“死在柳州”一說印象深刻,也就在於此。
不僅在小說中出盡風頭,在現實中,柳州棺材史上還真出了一口轟動一時的名貴棺材。1935年,曾任廣州衛戍司令的陸軍少將高景純在柳州逝世,其家人為他花費銀元2000餘元,定製了一副特大號棺材,用的是一截重約1000公斤的大棺木,棺高1.33米,長2.33米,頭尾刻有雙龍戲珠和五囚捧壽等浮雕,華貴講究,出殯時竟出動抬夫32人才抬得動,且葬器豪華貴重,因此轟動一時。
相關資料
•柳州的棺材
工藝棺材
古往今來,在柳州的大賓館商場、旅遊商場,琳琅滿目的旅遊紀念品中最醒目的是那小巧玲瓏的與棺材形似的“工藝棺材”。棺材。官也、財也,取之“升官發財”理吉祥之意。這種“工藝棺財”是一種奇特的工藝品,長有10 厘米、15 厘米和25 厘米等多種,它選用木質細密,色如硃砂的上好紅木為原料,造型精巧、雕鏤工細、紋飾典雅,棺材篆刻有“壽”及“福壽雙全”、“龍鳳吉祥”等字樣,有些還鑲貼金片,棺蓋“長壽”金印,深深地吸引著遊客。遊客買上這件紀念品回去置於案頭欣賞,或盛印章、手飾,能留下一個溫馨而甜蜜的柳州印象。這種旅遊紀念品受到人們的青睞,蓋因能跳出三界外,悟出人生死的客觀規律,而以豁達、虔誠的心境,品味死亡的藝術。
柳木
柳州素有“桂中商埠”之稱,是木材的集散地。附近的許多縣是山區縣,木材資源豐富。沿著水路,這些優質木材運到柳州,又從柳州運往外地,故稱“柳木”。“柳木”是柳州的優質木材,用做家具、做棺材,深受人們的歡迎。於是,“死在柳州”就成為了民間流傳的口碑。關於柳州木材,清代金在《廣西通志》曰:
“柳州府:脂胭木各州縣出,木堅緻。色似胭脂;黑木,即烏木,融縣(今融安、融水縣)出。”
“慶元府:谷木,各州縣出:虎斑木,河池出;衫木,出恩恩(環江)、荔波..出類牛角,入水即沉。”
隨著木材貿易的發展,柳州的棺材製造業迅速興起,工藝也愈益精湛,有些街售因棺材業興旺而被冠以壽板街、壽木街、長壽街,成為許多富家豪門訂購“壽方”的地方,一時名聲鵲起,蜚聲域外。
直至今天,柳州地區的融水、三江、融安、金秀等縣仍是廣西杉木林基地,其中尤以融水縣為最,杉木林面積達100 萬畝。
柳州棺材變身工藝品
話說柳州棺材隨著國家火葬推行之後,本應該“壽終正寢”了,但誰知一個點子卻讓柳州棺材“死過翻生”,得以繼承下來,且聲名遠揚海內外,甚至超過了以往。這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柳州人正是如今已經68歲的王菊。
1941年,王菊出生於柳州市郊柳城縣一個棺材製作世家。明朝以前,王家的老祖宗就開始製作棺材,後來,王菊的曾祖父為自家出產的棺材創下“鴻德”字號,到王菊這一輩,鴻德棺材鋪已歷經4代。
1979年,隨著改革開放,不少華人及港澳同胞開始進入內地經商旅遊。一次,有幾位香港客人專程來柳州見識天下第一的柳州棺材,四處托人打聽,幾經周折,找到了昔日“鴻德”王家的後人王菊,希望能了結他們這個心愿。王菊也不客氣,帶著這些港商客人回到了老家祖宅,看保存下來的自家棺材樣品,並一一詳盡解釋柳州棺材精巧之處,讓幾位港商聽了大讚“厲害,厲害”之餘,也生出了想帶幾副棺材回港的念頭。
當然,真棺材體積龐大,重量驚人,託運帶走不是易事,港商不死心,又提出能不能把大棺材按比例縮小,做成微縮仿製品也行。這個要求是王菊從來沒有遇到過的,但難得有人對柳州棺材如此一片熱愛。她硬著頭皮,自己動手摸索,設計製作了4個10厘米長的小棺材送給了這幾位港商。儘管這幾副小棺材幾乎沒有任何複雜雕刻花紋,手工也粗糙,但港商仍喜愛得不得了,甚至回港之後又專程打電話給王菊,希望再訂購一些小棺材拿來贈送親友。
這時,頭腦靈活的王菊如醍醐灌頂,名聞天下的柳州棺材不用擔心絕跡了,完全可以以小型工藝品的形式重新發揚光大,而且棺材音諧“官”和“財”,“升官發財”是世人普遍的真實心愿,棺材可從一個“霉物”變身為帶著好意頭的吉祥物,相信會有許多人喜愛並收藏。
王菊是那種有了目標就會不顧一切為之努力的人,她一邊翻閱資料古書為工藝棺材設計款式、裝飾花紋,一邊尋訪過去幫家裡做棺材的老師傅研究微縮工藝,解決技術難題,甚至專程到“工藝美術之鄉”浙江東陽學習全國四大木雕之首的東陽木雕刻法,運用到製作工藝棺材之上。功夫不負有心人。王菊為工藝棺材設計出了近10種規格大小,近百種花色圖案,或是福壽雙全字樣,或是龍鳳、雙龍、雙鳳、百壽等等,工藝涉及半浮雕、全浮雕,線雕等等。當這些造型精美、不亞於一件藝術品的工藝棺材問世,港澳客人驚訝不已,不僅與王菊簽下長期訂單,而且在他們的幫助下,逐漸打開了港澳甚至東南亞市場,訂單如雪片般飛來。這時,王菊才感覺稍鬆了一口氣,能為家鄉柳州作點貢獻,歷史悠久的柳州棺材沒有失傳,她心滿意足了。
如今,68歲的王菊擁有16項工藝棺設計專利,她擁有的經營了30年、每月可製作上萬副工藝棺材的工藝廠,是柳州銷量最大的工藝棺材生產廠家。她的事跡不僅上了中央電視台、多家國內報紙、雜誌,甚至多次有台灣、香港的電視媒體專程來採訪報導。王菊精神矍鑠,依然勞碌精明,不肯休息,仍在親力親為管理廠務。前段時間,她還在為柳州工藝棺材申請非物質文化保護所奔忙。
王菊說,柳州工藝棺材的前景發展如今還面臨著幾個難題讓她尤其擔心:第一,工藝製作水準不高,許多生產廠家沒有過硬的手藝師傅,也沒有設計開發的能力,只懂得抄襲模仿,粗糙製作,長此以往嚴重影響柳州棺材的聲譽;第二,如今柳州工藝棺材主要還是銷往港澳地區、東南亞一帶及歐美國家,國內的北方市場一直很難打開,主要還是觀念問題;第三,在桂林、陽朔等地,也有人模仿柳州經營工藝棺材生意,產品的精美程度甚至超過柳州棺材,所以怎樣大力宣傳柳州棺材,保持優勢競爭力,也是十分緊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