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學校成立以來始終秉承“以人為本,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的辦學理念,用“尚美和合”學校精神引領各項工作,以“實施優質教育,創建區域名校”為辦學目標,努力在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方面進行不斷的創新、探索,積極打造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逐步形成了團結勤奮,開拓求真,尊師愛生、立志成才的校風;嚴謹紮實,協作創新的教風;刻苦勤奮,自主進取,思辨明理,全面發展的學風。
學校大力實施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核心的創新教育工程;以教育科研為動力的可持續發展工程;繼續結合自身特點切實開展好科技、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等四個領域的教育教學工作,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形成了教師有特點,學生有特長,學校有特色,辦學有特質的“四特”格局,在2008年度成為歷城區首批特色項目學校。
學校十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和學校精神的打造,我們給校園文化的定位是:以人本同根的親情文化;和諧合作的共贏文化;至誠臻善的制度文化;班級師生的精細文化為學校文化的建設定位,讓學校成為師生依戀的精神家園。校園環境優美,處處彰顯著“和合”之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校園文化特色,充分體現師生精神風貌,為師生創設了“創新、展示、發展”的空間。學校以養成教育為主題的行為文化建設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2010年5月陳元東校長代表學校在全國現代學校文化建設與學校創新發展論壇上做了典型發言,受到來自全國各地教育專家、學者和同行的高度評價。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先生稱讚我校是“充滿關愛和尊重,師生合作校園和諧。”中國教育學刊雜誌社副主編曹華先生這樣說:“洪家樓第二國小在學校行為文化建設方面,腳踏實地、善於積累和創新,走出了一條特色文化之路!”
學校始終把教育科研、特色辦學作為立校之本、興校之策、強校之路來抓,走出了一條科研加特色之路。形成了小班化教育、科技創新教育、英語教學、藝術社團活動四大辦學特色。
辦學理念
學校精神:尚美和合
辦學理念 :以人為本,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
辦學目標:實施優質教育,創建區域名校;建設一所沒有“圍牆”的學校
學校品牌:尚美教育
學校德育:養成好習慣,奠基好人生。
減負措施
為切實貫徹落實教育部和省、市教育部門關於“中小學生減負”工作的精神,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有效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升教師的基本素質,實施科學施教,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特制定“減負”工作實施措施:
1.嚴格執行課程計畫,規範課程設定。嚴格按照國家課程規劃開設課程,按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教學計畫組織教學活動。除因進行教學試驗並經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外,不增減課程和課時。嚴格控制義務教育階段各年級結束新課的時間,不得早於假前2周。
2.嚴格控制學生的學習時間和活動總量。按照省教育廳的規定,學生每天學習時間(包括自習),國小不超過6小時。要保證學生每天有1 小時體育活動的時間(含體育課),不得增加學生的周活動總量。
3.嚴格控制學生的課外作業量。提倡教師布置活動性、實踐性和操作性的家庭作業;1-2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3-4年級課外作業不超過30分鐘,5年級不超過1小時。
4.嚴格控制各學科的考試次數和考試難度。國小除語文、數學、外語3科外,其它課程不組織考試。計畫規定的考試科目,每學期只進行一次期末考試。
5.改革學生成績評價制度。小學生學業成績評定實行等級制,取消百分制,我校學生使用“小學生全面發展成績冊”。學校和教師不得以任何名義公布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給學生排定名次。要嚴格執行義務教育階段取消留級。
6.教師不得組織小學生統一購買教材以外的教輔資料、圖書、報刊、音像製品和其它學習用品。
7.努力提高師資隊伍水平。要提高師德水平,教師要愛護每一個學生,嚴禁歧視、諷刺、挖苦後進生,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8.教師要不斷最佳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9.做好家長工作。學校要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努力,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身體、心理負擔。
10.對“減負”工作實行責任制。對“減負”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老師要給予表彰,對違反規定的要通報批評,年內不能評為先進。
課程改革
2002年啟動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認識—實踐—再認識—在實踐的過程。我校師生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其中。從開始的理論學習,開拓創新、勇於探索實踐,真切感受到新課程改革所帶來的新變化,促進了師生的成長和發展。近十年的探索與思考,給廣大教師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與實踐經驗,同時更給予我們以理性的思考。為進一步推進新課程改革,現簡要對我校近幾年來課改實施情況總結如下:
一、以新課改理念為先導,引領教師走進新課程
以新課程理念武裝教師的頭腦,轉變觀念是課改實驗工作能否成功的前提,也是進行基礎教育新課程實驗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工作中我們始終把師資培訓與新一輪課改同步推進,堅持“先培訓,後上崗”的原則,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及近來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各學科《課程標準》,明確改革目標和確立新的理念,及時為教師提供有關新課程學習資料,組織有關教師參加省、市、區舉辦的新課程通識培訓、學科培訓、網路研修,觀看課程專家學術報告、優秀教師優質課錄像、積極學習網路研修課程,認真聽,做好筆記,深入思考,參加新課程培訓考試,均取得較好成績,在學習反思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觀念有了較大變化。 二、以課堂教學為核心,在實踐中感悟新課程
教學實踐中,注意引導教師把理論套用到課堂教學中。轉變學習方式是課改實驗工作成敗的關鍵,也是基礎教育實驗工作的重中之中的內容。
我校組織教師積極參加新課程研討會,認真組織研討交流,全員參與,要求每位實驗教師人人上展示課,以展示課作為案例進行研討,執教者自我反思,發揮教研組的作用,開展同伴互助,網路研修,骨幹教師專業引領,讓教師們逐步明晰如何將新課程理念轉變為教學行為。對有些研討課,我們採取“上課——評議——修改——再上課——再評議反思——三次備課……”這樣有反思參與的全過程,教師的實踐知識才會不斷豐富,實踐智慧才會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才會有實質性的提高。
實驗中,注意建立適應新課程要求的動手實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確定“合作學習”的內涵,達成有效提高合作交流的三個環節:(1)提出要求。合作交流前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要求,有時還要發給“合作交流學習卡”。(2)匯報交流。教師要適時介入,使合作學習的成果得到或得到肯定,或提出質疑,或提供示範。(3)總結反思。
我校堅持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邊教邊學,從不放過任何一次外出學習、觀摩機會, 把學習到的經驗及時的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促進課堂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學校要求教師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科學課在講生物單元時,帶領學生到學校的小花園中觀察月季花叢中的生物,根據觀察記錄體悟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從中歸納出生態系統的特點;引領學生調查大氣污染,數一數學校附近的煙筒及每分鐘通過的汽車;計算排氣量,然後討論防治辦法;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了學生關注周圍世界,探索其中奧秘的欲望。另外,開發了 “形體”、“泥塑”“中國象棋”等校本課程。
英語學科採取各種形式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如,說、唱、聽、做、寫、畫來精心組織教學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這樣做不僅營造了平等、民主、寬鬆的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的情感奠基,讓他們對英語感興趣,喜歡學習,為使孩子的個性得到張揚,英語學科利用課外活動排演情景劇。語文學科注重習字、閱讀及日記教學,舉行了正方、反方辯論會、朗讀比賽,培養了一大批模仿明星、表演明星、小小書法家。數學課注重培養學生們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綜合實踐活動著力研究了課程資源的開發等問題。
三、開展了最佳化作業設計,改變學習方法的研究與實踐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把作業設計、評價改革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研究探索,積極實施多樣化的作業形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給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具體做法是:
1、設計了彈性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
在同一個班級里,學生的認知水平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在設計作業時,要有機設定彈性作業,供學生自主選擇,以滿足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1)提出不同的作業要求,供學生自主選擇;(2)提出不同的作業內容,供學生自主選擇;(3)提出不同的作業形式,供學生自主選擇。
2、設計套用作業,讓學生獨立思考。
教師對作業的選材、內容、形式要充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緊扣時代步伐,加強套用練習,使其獨立思考,將學科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套用意識,注意做到:(1)在“實際生活”中套用;(2)在“實際操作”中套用;(3)在“綜合運用”中套用。
3、設計開放性作業,讓學生探索發現。
設計“開放性作業”,讓學生在“多種解法”或“多種答案”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留給學生創新、發現的餘地,並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廣泛獲取知識信息,則可拓寬學生思維活動的空間,培養學生多樣化的解題策略,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1)在“多解練習”中創新;(2)在“閱讀調查”中創新;(3)在“總結規律”中創新。
4、設計研究作業,讓學生求異創新。
作業形式的多樣化不僅僅體現在學科本身,學生主動的調查、發現、實踐、小課題研究等研究性作業,也應逐步成為一種基本模式,讓學生在操作實驗、自主探索、大膽猜想、合作交流、積極思考中求異與創新。(1)加強學科整合;(2)開展課題研究;(3)撰寫研究小論文。
四、加強新課程下教學反思的研究
反思是教師專業化成長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新課程實施中,我校倡導教師開展讀書活動,並寫好讀書筆記,重在反思感悟,學以致用,教學反思我們強調應著重抓好以下幾點:(1)記教學中的“得”。完成教學目標任務的收穫。(2)記教學中的“失”。把教學過程中不夠理想、失誤的地方記錄下來,查找失敗原因,及時總結經驗教訓。(3)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閃光點”。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火花的迸發、有創見的獨到見解、好的方法和思路等及時記錄下來,不僅得以推廣和運用,而且能得到有力補充和完善,有利於教學思路的拓寬。(4)記學生存在的問題。(5)記教學中突出事件的處理。(6)記教學設計的改進。
五、加強校本教研工作的研究
1、以課題研究為突破,提高教師科研能力
學校把教育科研作為校本教研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提出“工作問題化,問題課題化,課題常規化”的科研思路。建立和健全各種科研管理及獎勵措施,時時刻刻用一種教育科研的思想來統領和安排學校的全部工作。“十五” “十一五”期間,我校先後有國家、省、市、區級課題《國小作文分層教學實驗研究》《開放性作業的設計與實踐研究》,省級重點課題《國小英語形成性評價實踐研究》 《發展性課堂教學手段的研究》《山東省小班化教學的研究》《國小自主探究學習模式的研究》 《小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培養的研究》《德育活動的設計與開發》《綠色懲罰》等均已結題。完成結題任務,研究成果得到專家充分肯定,在同級課題中研究成果居於領先地位。十二五期間,我校有四項研究課題分別在“十二五”市區級課題規劃中立項。
為保證課題的有效實施,我們注重了強化過程管理,主要採取以下基本形式:
(1)開展多種研討活動。每學期學校都要進行不同形式的課題研討。在研究活動中有課例、專家點評,還有實驗教師的反思。每次活動,既是該課題的階段性總結,同時又是對一線老師的一次培訓,這些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學校課題研究的健康發展。在一次次的活動中我們的教師迅速成長了起來。
(2)定期召開課題組長交流會,充分發揮課題組的職能作用。每月由學校負責教科研工作的分管領導召集課題組長開會,進行前一段課題研究的情況的交流,了解每項課題開展的情況,並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要求,以達到促進學校研究水平的整體提高。
(3)加強課題研究的正常管理,為每位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建立課題實驗文檔。要求課題的研究與日常的教育教學緊密結合,及時記錄研究的心得體會及成果,及時整理,以札記或論文的形式。參加各級教科研部門的評比,為教師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2、加強讀書與反思交流,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實踐中,我們認識到要促進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提高教師的理論積澱,豐富教師的文化底蘊,增強教師的專業素養。根據上級要求,每學期規定定期組織讀書論壇和讀書筆記展評活動。
(1)專家指導引路。
為了開闊教師的視野,引進活水,激活教師的發展,學校定期邀請省市區專家、研究人員,就當前教育科學前沿的理論信息,課程改革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理論的輔導講座,使教師能近距離地聆聽高水平的指導,與專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中國教育學會、中央教科所、省教育廳、省教科所、上海特級校長都曾為學校傳經送寶。最近省教育廳杜希福巡視員又組織全體教師觀看全國之名教育家魏書生、優秀班主任任小艾、語文著名青年教師蘇靜等錄像報告,在請專家進門的同時,學校還積極為教師創設“走出去”的機會,先後到新加坡、成都、上海、桂林、北京、昆明等地學習交流,回來後及時整理參與會議的收穫,在全體教師會上進行匯報交流,真正實現資源共享,眼界開闊了,思維活躍了。
(2)自我感悟反思。
勤於學習、充實自我是成為一名教師的基礎。學校在教師中開展了“讀書工程”,自我專修是學校讀書工程的重要形成。我們定期為教師提供必讀書目和選修書目,定期開展讀書筆記的展評、交流等形式,激發教師的讀書熱情。每學期都舉行讀書論壇活動,通過讀書學習,教師深深地認識到,只有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能力,讓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教師自主學習的價值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體現。
(3)加強合作研討。
定期組織“教育論壇”活動,教師把讀書後的所思所想進行交流碰撞。教師們來參加活動“帶著問題來”,“帶著積澱來”,“帶著思考來”,展開激烈的爭論。“互動式漫談”、“實活實說”、“觀點爭鳴”、“個案分析”、形式多樣,論壇成為教師展示個人思想和風彩的舞台,迸發出耀眼的思想火花。
3.進行案例分析研討,集思廣益,尋求解決問題策略
案例研討是一種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動方式,教師們可以圍繞教學實踐活動中遇到的疑難困惑問題來開展討論,充分發揮集體成員的智慧。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達成共識,在研究中成長和發展。另一方面,可結合觀摩的優秀課例組織研討,在研討中著重分析課例中是如何體現新課程理念的?教學目標的確立是否做到全面、具體化?教學中是如何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發現提出問題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現了哪些新的學習方式?作業設計有哪些新的變化等。這種研討方式,實用性強,教師參與積極性高,加速了新理念到教學實踐行為轉化的過程。由於加強了案例分析研討,教師的教學素質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我校王如美、蘇晗、潘洪燕、許立英、陳克榮、盧慧蓮在全國、省、市、區舉行的優質課評比活動中,均獲一等獎。
4.組織骨幹教師積極參加國家、省、市、區級的各種近遠程網路研修。在2006和2007兩個年度的遠程骨幹教師研修活動中,我校多名參加研修的教師被評為優秀學員,有一人被評為雙十感動人物提名獎。另外,積極組織35歲以下青年教師參加我區舉辦的教師基本功訓練的活動,以活動促發展,活動中,青年教師把新課程理念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之中,課堂教學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實施新課程以來,教師和學生在成長發展過程中有了很大變化:
(1)師生角色的轉變。
如今教師們知道自己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只有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體驗、感悟、交流、合作的氛圍中獲取知識,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2)學習方式的轉變。
今天的課堂開放了,學習方式也自主了,由教師的講授式變為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動式,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3)課程觀念的轉變。
過去教材有什麼,教師教什麼,對教材的使用過死,很多教學方式、方法不靈活。現在教師們意識到:教材只是傳授某一知識的載體,它給予了我們一個知識框架和結構形式,但並不是唯一形式,要達到靈活,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另外,教師們有了課程開發的意識,現在的教材有很大的空間需要去開發、去構建,這與原來教材相比有著很大差異,教師改變了以本靠本,以綱為綱的做法,在課程開發方面也有了一定性突破。從每位教師的課堂設計上看這方面比較明顯。
(4)評價方式的轉變。
過去重視終結性評價,現在更注重過程性評價,由教師的單一評價已轉向多樣化互動評價,尊重個性差異有了新舉措,注重了反饋、激勵功能、更關注學生整體發展,評價具有了全面性,由甄別好壞轉向激勵、提高,有的教師建立了學生成長記錄袋,公證評價學生的每一個方面。
學校榮譽
師生的不懈努力、突出的教育業績,為洪家樓第二國小披上了榮譽的光環。幾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國家人事部創新人才工程實驗基地、全國非智力因素實驗學校、全國全民健身優秀單位、全國基礎教育英語評價項目樣本學校;山東省藝術教育示範學校、科普教育示範學校、小班化教育實驗基地;濟南市規範化學校、教書育人先進單位、精神文明單位、師德教風建設先進單位、濟南市優秀家長學校,連續六年被評為濟南市藝術教育先進單位;歷城區教書育人先進單位,連續16年被評為歷城區精神文明先進單位……
課改成果
“三位一體”教育觀
洪家樓第二國小倡導的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大教育觀更是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成。2006年12月,學校推出素質教育的王牌活動——“養成好習慣,奠基好人生”主題教育活動,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最巧妙的地方在於成立了“好習慣儲蓄銀行”。學校定期“盤點”同學們的“儲蓄餘額”,舉行隆重的表彰發獎儀式。2009年該項活動被濟南市文明委評為優秀創新案例。目前,已經有省內外15所學校加盟了“好習慣養成教育研究共同體”,實現了校與校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不斷完善、共同提高”的合作目標,不斷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為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此前提下成立的“幸福教育家長助學社”、“小公民信息站” “紅馬扎讀書社”,已經成為了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大教育的有效載體和平台。對孩子的教育做到全程覆蓋、全員參與、全面推進,消除了教育的空隙和盲點。
開放式辦學
隨著辦學實力的不斷增強,學校大力推行開放式辦學,與濟南國際機場、辛棄疾紀念館、濟南電視台等單位聯合建立了15處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不斷加強內外交流,先後與省內外的19所學校結盟成立“養成教育研究共同體” 達到了資源共享、相互學習、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共謀學生健康成長的目的。08年和09年澳大利亞、新加坡、蒙古國的6個代表團近160人來我校訪問交流,並與國外六個學校結成友好關係。
建設一所沒有“圍牆”的學校
好的教育需要朝向開放與生長,好的教育需要更有包容性、個性化、延展性。而在現實中“教育圍牆”還廣泛存在,物理層面的、心靈層面的、組織層面的、課程層面的……突破固有的“圍牆”才能建設健康和諧的教育文化,否則師生無法真正自由的呼吸,教育無法真正觸及人的心靈。
突破家校“圍牆”,讓家長成為孩子一輩子的榜樣
突破資源“圍牆”,把資源的配置權交給教師
突破交流“圍牆”,使夥伴關係應該成為校園的一道風景線
突破人際“圍牆”,建設開放合作的教師文化
突破學科“圍牆”,構建適合兒童成長的課程
突破地域“圍牆”,尋找志同道合的學校
洪家樓第二國小與曲阜市養成教育聯盟學校舉行交流活動
6月11日,歷城區洪家樓第二國小校長陳元東,到養成教育研究聯盟學校的曲阜市梁公林國小圍繞“加強互動交流、攜手共謀發展”的主題,就學校文化建設、養成教育、課堂教學、對外交流等方面進行了交流,並為學生贈送了近千冊圖書。齊魯師範學院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秀偉,中國教育學會山東記者站站長、省教育學會副秘書長姜曉波,山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主任桂新建,山東省中國小作文研究中心副主任劉萬強,養成教育研究聯盟學校的曲阜市書院街國小校長房立楨,以及曲阜市教育局、市教研室、防山鄉教育辦有關領導參加了交流活動。
交流活動中,梁公林國小校長孔令強簡要介紹了學校的發展概況、辦學特色、傳統文化教育情況和圍繞以及孔子的父母教育孔子的“啟聖文化”在學校辦學中的影響。陳元東作為該校外聘的“第一校長”,結合梁公林國小實際情況,就學校養成教育工作談了自己的看法;桂新建主任、姜曉波主任分別圍繞對外交流和學校文化建設與曲阜市教育同仁進行了交流。隨後,大家走進該校課堂聽取了一年級的數學和二年級的語文兩節課堂教學。課後齊魯師範學院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秀偉與授課教師和該校部分領導、專任教師教師就學校課程設定、課堂教學、校本課程的開發使用等方面進行了座談。
座談結束後,大家在學校“小導遊”的帶領下,參觀了學校的校園文化和與學校相鄰的“梁公林”。從孔子父母對孔子教育的故事中,進一步的了解“啟聖文化”。“小導遊”們的精彩講解和突出的表現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後洪家樓第二國小與梁公林國小還將進行更加廣泛的交流,共謀學校發展。洪家樓第二國小將借鑑曲阜“啟聖文化”特色,充實家長學校的教育內容,發揮家長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梁公林國小擬每學期選派學校中層領導和骨幹教師、班主任到洪樓二小進行跟蹤式學習;安排青年教師參與大型活動;合理安排師生體驗式聯誼活動;同時也希望陳校長對梁公林國小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和辦學經驗,促進學校發展。
獲得榮譽
1999年、2010年,分別被驗收評定為“山東省藝術教育示範學校”;1999年9月被評為“濟南市師德教風建設先進單位”;2000年被評為 “山東省‘三模一電’活動先進單位”;2000年9月被評為“濟南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2001年被評為“山東省電化教育示範學校”;2001年被評為“山東省省級航海模型活動示範學校”;2003年被評為“山東省科普教育示範學校”;2004年被評為“濟南市少先隊工作規範化學校”;2004年被評為“濟南市綠色學校”;2005年被評為“山東省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學校”;2005年被評為“濟南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學校”;2006年被評為“山東省現代科技教育研究先建單位”;2006年被評為“濟南市教育科研先進學校”;2007年被確定為“省級國小小班化教育實驗基地”;2008年被評為“山東省航空航天模型活動優秀組織單位”;1995年至2010年,7次被評為“濟南市藝術教育先進單位”;2010年被評為“濟南市文明單位”;2011年被評為“山東省少先隊 工作規範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