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1年,武漢糧食工業學校創建;
1960年,武漢糧食工業學校升格武漢糧食工業專科學校,武漢糧食工業專科學校改建武漢糧食工業學校;
1969年,武漢糧食工業學校更名為湖北省糧食學校;
1979年,湖北省糧食學校更名為武漢糧食工業學校;
1980年,武漢糧食工業學校升格為武漢糧食工業學院;
1993年,武漢糧食工業學院更名為武漢食品工業學院;
1999年,武漢食品工業學院更名為武漢工業學院;
2000年,武漢交通衛生學校併入武漢工業學院;
1958年,長江航運衛生學校創建;
1978年,長江航運衛生學校更名為武漢水運衛生學校;
1997年,武漢水運衛生學校更名為武漢交通衛生學校;
2003年,湖北省通用技術工程學校併入武漢工業學院,湖北省農墾學校創建;湖北省農墾學校更名為湖北省通用技術工程學校;
2013年5月18日,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武漢工業學院正式更名武漢輕工大學。
辦學條件
院系簡介
截至2014年6月,學校設有14個教學院(部),舉辦有繼續教育學院;本科專業62個。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糧食工程。
生物與製藥工程學院:生物工程、製藥工程、生物技術、生物科學、藥物製劑、生物製藥。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套用化學、材料化學、輕化工程。
機械工程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包裝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
動物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動物科學、水產養殖學、動物藥學。
國際教育學院:輕工紡織食品類(啤酒釀造與飲料工藝)、國際經濟與貿易、機械設計與製造。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微電子學。
數學與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軟體工程、網路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
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築學、交通工程、給水排水工程。
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會計學、市場行銷、旅遊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物流管理、金融學。
外國語學院:英語、翻譯。
醫學技術與護理學院:護理學、康復治療學。
藝術與傳媒學院:環境藝術設計、視覺傳達(平面)設計、工業造型設計、動畫、行政管理、廣告學、漢語言文學、文化產業管理。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6月,學校有專任教師837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440餘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2.4%。教師隊伍中,有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及省(部)級專家28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人選7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湖北高校教學名師4人,省(部)級優秀教師4人,湖北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學校聘有湖北省“楚天學者計畫”講座教授、特聘教授等高層次人選24人,陳煥春院士、官春雲院士、國家級教學名師鄭用璉教授等一批學者、專家擔任學校兼職教授。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劉大川;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劉大川、 胡健華、 劉民鋼、 李慶龍、 宋光森、 何東平、侯永清、 劉啟覺;
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劉大川、 何東平、 宋光森、 同小軍、 侯永清、邱銀生、 張永林、 范正森、 劉海岷;
享受省政府專項津貼人員:胡健華、 謝兆鴻、 李慶龍、 陳 平、 黃澤元、 周 堅、劉啟覺、 張 麟、 王春維、 王繼煥、 吳靈英。
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侯永清;
省級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何東平、 宋光森、 侯永清、 周 堅、 程四清、 劉玉蘭、高新蕾。
國家首屆教學名師:鄭用璉;
全國優秀教師:謝宋和、 劉大川、 王繼煥、 黃澤元;
湖北省教學名師:范正森、 黃澤元、 吳靈英、 王繼煥;
省(部)優秀教師:胡健華、 秦治全、 黃澤元、 劉大川;
湖北省勞動模範:徐廣文
學科建設
截至2014年6月,學校有一級學科碩士點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50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5個、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5個、護理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個,省級立項建設的博士學位授權學科3個;有湖北省重點學科7個,其中省級優勢學科1個、省級特色學科3個。
截止2016年9月,已擁有工程、農業、護理、藥學、會計等5種類別的1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 重點學科
1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0832 | 湖北省優勢學科 | 2012年 |
2 | 畜牧學 | 0905 | 湖北省特色學科 | 2012年 |
3 | 機械工程 | 0802 | 2012年 | |
4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0817 | 2012年 | |
5 | 生物學 | 0710 | 湖北省重點(培育)學科 | 2012年 |
6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0305 | ||
7 | 土木工程 | 0814 | ||
8 | 企業管理 | 120202 | 湖北省重點學科 | 2006年 |
9 | 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 083202 | 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創新學科 | 2004年 |
• 碩士授予點
序號 | 學科名稱(一級學科) | 學科代碼 | 所屬學科門類 |
1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0832 | 工學 |
2 | 機械工程 | 0802 | 工學 |
3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0817 | 工學 |
4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1201 | 管理學 |
5 | 工商管理 | 1202 | 管理學 |
6 | 生物學 | 0710 | 理學 |
7 | 藥學 | 0780 | 理學 |
8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0305 | 法學 |
序號 | 學科名稱(二級學科) | 學科代碼 | 所屬學科門類 |
1 |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 | 090502 | 農學 |
2 | 岩土工程 | 081401 | 工學 |
3 | 馬克思主義與女性主義 | 0305Z1 | 法學 |
4 | 食品營養與安全 | 0832Z1 | 工學 |
5 | 管理信息系統 | 1201Z1 | 管理學 |
6 | 工程與項目管理 | 1201Z2 | 管理學 |
7 |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 1201Z3 | 管理學 |
8 | 食品質量管理與控制 | 1201Z4 | 管理學 |
9 | 文化產業管理 | 1202Z1 | 管理學 |
教學建設
截至2014年6月,學校建有教學實驗室(中心)32個,其中湖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擁有校內實習實訓中心10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122個; 學校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品牌專業7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17門,省級教學團隊3個。學生在“挑戰杯”、數學建模、電子設計、機械創新設計、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省級以上獎勵1200餘項。;2006年10月學校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教育部對該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 國家級特色專業
食品科學與工程、動物科學、包裝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
• 湖北省品牌專業
食品科學與工程、動物科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包裝工程、水產養殖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食品科學與工程教學團隊(黃澤元)、動物營養與飼料工程教學團隊(吳靈英)、大學物理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孫向陽)。
•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糧油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英語語言學校示範中心。
• 國家級精品課程
食品工廠設計、包裝機械
• 省級精品課程
高等數學、食品化學、大學物理、化工原理、機械設計基礎、飼料加工及設備、會計學原理、“毛鄧三”概論、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大學體育、電器控制基礎、食品機械、食品工廠設計、包裝機械、數學建模、內科護理學、生物化學。
• 研究生工作站
序號 | 項目名稱 | 批准時間 |
1 | 中部地區農產品加工與轉化研究生創新中心 | 2006年 |
2 | 湖北省農產品加工及資源綜合利用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 | 2011年 |
3 | 武漢輕工大學—武漢新華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 2013年 |
4 | 武漢輕工大學—湖北百點實業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 | 2013年 |
對外交流
截至2014年6月,學校與美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荷蘭、義大利等十幾個國家的20餘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人才培養、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關係。
學校榮譽
截至2014年6月,學校黨委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北省先進黨委中心組等榮譽稱號;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模範職工之家、湖北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高校、湖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範校等數十項榮譽。
學術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14年6月,學校有教育部大宗糧油精深加工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湖北省農產品加工與轉化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農業部、國家糧食局等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個,農產品加工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
省級重點實驗室:湖北省農產品加工與轉化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重點實驗室。
國家、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糧食局糧油資源綜合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特色農產品生物化工工程中心、湖北省飼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中小企業共性技術農副產品加工研發推廣中心、武漢市特色農副產品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稻穀加工工程中心、教育部農副產品蛋白質飼料資源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糧機設備及工藝研發推廣中心、湖北省特色果素資源開發研究中心。
省級人文社科基地:湖北縣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06年至2014年間,學校承擔各類縱向科研項目963項,其中“863”計畫、“973”計畫前期研究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134項;出版著作、教材近55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64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1500篇;獲授權專利197項,其中發明專利67項;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69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8項,獲獎數量和等次位居湖北省屬高校前列。學校先後被評為“科技服務湖北先進單位”、“湖北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優秀組織單位”、“首批湖北省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和“服務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先進高校”。
學術資源
• 圖書館藏
截至2014年底,圖書館收藏有紙質文獻量近160萬冊,並長期訂購中外文 報刊近2000餘種。圖書館逐步增加電子資源建設力度,引進國內外綜合電子資源30餘種;電子圖書70萬種(冊),已初步實現館藏圖書數位化。
同時,圖書館還建成了功能完備的硬、軟體支撐體系,形成了功能完善的網上信息資源服務體系。數位化圖書館與校園網千兆對接,館內區域網路百兆到桌面,金銀湖館的讀者閱覽區域已實現無線覆蓋。圖書館採用ILASⅡ自動化集成系統。圖書館的管理、採訪、編目、流通、期刊、OPAC等有關業務都實現了自動化。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與校園網、CERNET和Internet連線。校內外用戶均可通過網際網路訪問圖書館。
• 學術期刊
《武漢輕工大學學報》
該刊創刊於1982年,是由武漢輕工大學主辦的理工科綜合性學術期刊。學報主要報導國內外有關學科領域: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化學工程、環境工程、動物營養與飼料加工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自動控制、建築與土木工程、經濟與管理工程等學科及其交叉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套用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該刊為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年度報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和中國台灣CEPS數據資料庫的收錄期刊。
校區建設
武漢輕工大學由常青校區和金銀湖校區兩個校區組成。
武漢輕工大學14個學院(部)所在校區分布:
常青校區:位於武漢市常青花園學府南路68號。校區環境優雅,宿舍配備熱水器和獨立衛生間,離食堂較近,吃住比較方便。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土木建築與工程學院、動物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生物與製藥工程學院、醫學技術與護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金銀湖校區:位於東西湖區金銀湖畔馬池路,於2004年破土動工修建,寢室帶獨立衛生間,配熱水器。每棟樓帶有自動開水機,曾入選中國十大文明校園。機械工程學院、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數學與計算機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 暫缺 |
黨委副書記、校長 | 劉民鋼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周堅 |
黨委副書記 | 劉豐林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項喜章 |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 檀坤華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孫向陽 |
副校長 | 謝宋和 |
(資料來源自2014年8月學校官網 )
校園文化
校名
校名中文字型為毛澤東主席書法體。英文校名為“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字型為Times New Roman。
校訓
篤行、積學、礪志、明德
八字校訓選自傳統文化經典,言辭簡練,蘊涵豐富。
“明德”出自《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辨是非善惡,修德正心,養成正直高尚的人格,是為大學之本意。這是對學生人格修養的規定。“明德”是做人、做學問的要求。校訓把它列於首位,體現了“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辦學指導思想。
“積學”,源自劉勰的《文心雕龍》“積學以儲寶”,意指從博覽廣識中不斷積累知識。正如苟子所言: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廣博地學習鑽研,廣泛地學習古今中外的各種知識,包括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乃至社會實踐經驗,專心致志地探求真理,培養成既具有遠大志向又有廣博文化知識的人才。“積學”體現了對大學生學習的基本要求,體現了大學教育的根本特點。
“礪志”,礪,本義是磨石,用作動詞便是磨礪。志字從心,之聲,《說文解字》解為“意”,所以現代漢語有“意志”一詞。人的意志不是天生堅強而恆久的,而是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不斷磨礪和鍛鍊形成的。大學生要學得淵博的知識,練就精湛的技能,要不斷進步,成就一番事業,必然要遇到種種困難、挫折和考驗,所以沒有堅強的意志是不行的。這是大學育人為本之道。
“篤行”,語出《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意思是說,廣博地學習,詳細的追問,謹慎的思考,明白地分析,切實地實行,是學習之道。"篤行"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造就社會主義建設者,自覺地將所學的知識套用於生產實踐中,到社會去發展聰明才智,真正做到知與行即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這是學校師生的共同責任,也是高等教育的目的所在。
“明德積學礪志篤行”展示了學校敦厚豐富的精神底蘊和人文內涵,寓意學校德才兼備的培養目標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總體含義就是:養成良好道德品質,健全人格,不斷追求廣博的學識和淵博的學問,堅持磨練意志,樹立遠大志向,不懈的追求真理,堅持創新,努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自覺地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奉獻社會,在服務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為國家發展、民族昌盛作出貢獻。
校徽
校徽以“書本”為元素,整體抽象成“工”字形狀,體現了輕工大的工科特色,形似波浪,寓意學校位於長江漢水之濱,長江後浪推前浪。同時又形似一對展翅高飛的翅膀,寓意學校蓬勃發展。
藍色(C:100 M:20 Y:0 K:0)基調代表穩重而廣闊,寓意莘莘學子暢遊在輕工大浩瀚的知識海洋里。
“1951”字樣表明該校創建於1951年,校名中文字型為毛澤東主席書法體“武漢輕工大學”,英文字型選用Times New Roman。
校旗
校旗由旗面和旗字組成。校旗旗面色為輕工大藍(C:100 M:0 Y:0 K:0),旗字為毛澤東主席書法體“武漢輕工大學”。
校旗尺寸標準,通用國旗標準所有尺寸(1號旗幟(2880mm*1920mm)、2號旗幟(2400mm*1600mm)、3號旗幟(1920mm*1280mm)、4號旗幟(1440mm*960mm)、5號旗幟(960mm*64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