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哲學系

哲學學院有一流的學科體系。 1988年,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外國哲學被批准為全國重點學科。 哲學學院有一流的研究成果。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是國內最有影響的哲學院系之一,其前身為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教育哲學系,創建於1922年,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併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前30年在此任教的學者有:余家菊、陳劍翛、屠孝寔、方東美、范壽康、熊十力、高翰、朱光潛、張頤、萬卓恆程乃頤、洪謙、金克木、黃子通、王鳳崗、汪奠基、周輔成、石峻、江天驥、陳修齋、張世英等。
1953年至1955年,我國傑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武漢大學前校長李達教授積極籌備恢復哲學系的工作,說服高教部,並延攬人才。1956年經高教部批准,武漢大學哲學系正式重建,當年招收了復建後的第一屆學生。李達校長親自兼任系主任達六年之久,並親自授課。我國著名哲學家、武漢大學前校長、資深教授陶德麟先生亦曾親自擔任系主任。1996年12月,武漢大學在哲學系基礎上成立了哲學學院。1999年哲學、中文、歷史、藝術等院系合併,組建人文科學學院。2003年8月恢復哲學學院建制。現設有哲學系、宗教學系、心理學系和美學與藝術史系(籌)。作為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單位,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美學、宗教學、邏輯學、倫理學、科學技術哲學8個博士點,心理學與以上8個學科點9個碩士點,哲學基地班、宗教學、比較哲學國際班、國學試驗班、心理學5個本科專業。現有在站博士後18名,在校博士研究生194名、碩士研究生153名、本科生375名。哲學學院為祖國培養各類優秀人才5000餘人,他們在黨、政、軍、學、商、文各界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哲學學院有一流的學科體系。1981年,外國哲學被批准為全國首批文科博士點授權單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先後於1984年、1986年被批准為博士點。1988年,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外國哲學被批准為全國重點學科。1994年哲學系被批准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哲學)”;1996年被批准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立項單位;1999年被批准設立哲學博士後流動站;2000年成為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單位;2001年與歷史學院和文學院共建的“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被批准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2年,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再次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學院還順利通過了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的評估驗收,獲得優秀等級。2003年,中國哲學和外國哲學學科被評為湖北省重點學科,同時,國家“十五”“211工程”立項,該院獨立承擔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西哲學比較”子項目及該院與兄弟學院聯合承擔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子項目獲準國家“十五”“211”工程立項。2004年,我院作為重要力量參與的“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順利通過教育部專家組的檢查評估;中國哲學與外國哲學學科參與的“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型創新基地”、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參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基地”兩個項目獲準國家“985”二期工程立項;“中西比較哲學研究中心”、“基督宗教與西方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成為校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校級科研機構還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思想、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孔子與儒學、周易、佛學、德國哲學、萊布尼茨、皮爾士、美學、景觀文化規劃、科技史與科技哲學、中國女書等研究中心或研究所。
哲學學院有一流的師資隊伍。我們始終把發揮人才優勢作為促進學科發展的關鍵,不斷提升學科的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我院既有陶德麟、江天驥、陳修齋、蕭父、楊祖陶、劉綱紀、雍濤、張巨青、唐明邦、李德永等全國著名的資深學者,又有汪信硯、何萍、趙凱榮蕭詩美、陳立新(馬克思主義哲學),蕭漢明、郭齊勇、李維武、田文軍徐水生、吳根友(中國哲學),鄧曉芒、朱志方、趙林、桂起權何衛平、孫思、雷紅霞(外國哲學),陳德榮(中西比較哲學),陳望衡、彭富春、鄒元江(美學),段德智、麻天祥、呂有祥宮哲兵(宗教學),徐明(邏輯學),童鷹、王貴友(科學技術哲學),張傳有(倫理學),鍾年、張掌然(心理學)等一批具有相當成就的專家,還有一批具有很大潛力的年輕教師,形成了一支以學術帶頭人為核心的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學術梯隊。哲學學院現有專任教師59人,其中教授32人、博士生導師37人(其中5人為兼職教授擔任博士生導師)、副教授15人、講師8人、助教4人。專任教師中有42人獲得博士學位,12人獲得碩士學位,其中,彭富春為留德博士,徐明、郝長墀為留美博士,陳德榮為加拿大博士。同時,我們還聘請了留英博士、政治哲學專家慈繼偉擔任我院博士生導師,選派曾曉平丁四新等多名優秀青年教師到國外名校做訪問學者,努力引進或選留國內外優秀人才。現有教師中,2人被遴選為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1人入選教育部高校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畫,3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畫,1人入選中宣部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工程,3人獲寶鋼優秀教師獎,1人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被評為湖北省和武漢大學教學名師,4人被遴選為武漢大學珞珈特聘教授。
哲學學院有一流的研究成果。我院在科研方面注重加強問題意識和精品意識,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及其中國化研究,康德、黑格爾著作的翻譯與研究,明清哲學、儒學與當代新儒家特別是熊十力、馮友蘭、徐復觀的研究,萊布尼茨研究,托瑪斯·阿奎那《神學大全》的翻譯與研究,美學基本理論與中國美學史研究,哲學邏輯研究,皮爾士研究等領域居於全國前列,已經或將要產生精專之作。我院與美國哈佛大學、匹茲堡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德國特里爾大學,日本東北大學等有關機構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合作關係。並在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哲學系列教材22種。還有1人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哲學學院有一流的社會聲譽。我院在建設發展中所取得的輝煌成績更受到了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和機構的充分肯定。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所2004年在《人民日報》、人民網與《中國教育報》發布的《2002-2004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排名》中,我院哲學學科整體水平在全國20餘家參評單位中名列第二,僅次於北京大學。近年來,原廣東管理科學研究院、現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在《科學時報》公布的學科排名中,我院哲學一級學科曾有兩年排名第一,五個二級學科的本科與研究生培養水平多年居於全國前列。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教育藍皮書》(2003)關於中國大學研究生院排名及綜合實力一覽表中,我院一級學科獲A++的好成績。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哲學年鑑》統計,2002-2005 年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數,我院居全國高校哲學院系的第一位。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的學科發展是用智慧和汗水鋪就的一條哲學之路,她將吸引和激越更多的優秀人才來共同勾畫哲學學科更加絢麗的明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