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即湖北省人民醫院、武漢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地處武漢長江南岸武昌解放路與紫陽路交匯處,與馳名中外的黃鶴樓翹首相望。
醫院最早起源於1923年湖北省立醫科大學實習醫院。1926年10月併入武昌中山大學。1928年,武昌中山大學更名為武漢大學時醫科分離,實習醫院擴充後成立湖北省立醫院。1938年,醫院遭日軍空襲擊,被迫遷往恩施。1946年6月,遷回武昌兩湖書院舊址。1949年1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李先念簽署命令,將省立醫院、湖北醫學院附設醫院、省立傳染病醫院、省立結核醫院、武昌婦孺醫院等5院合併成立湖北省人民醫院,且同為湖北醫學院附屬醫院;1956年改為湖北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1986年又恢復同時使用湖北省人民醫院名稱;2000年8月,湖北醫科大學與武漢大學等四校合併時,醫院更名為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第一臨床醫院,並續用湖北省人民醫院名稱。
經過80年的風雨變遷,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已建設與發展成為一家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特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目前占地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門診部按照國際高標準設計建成,功能完善、智慧型化程度高,堪稱富有人性化的國際現代化醫用建築。住院部內外環境與設施,在先進、實用的基礎上 力求人情味、家庭化,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內科病房按五星級賓館標準設計裝修,裝備有物流、供水、供氧、輸液,信息傳遞等系統;擁有先進的重症監護室、血液層流病房,血液淨化中心。楚康樓裝飾一新,設定不同規格的高級病房;外科病房位於十層大樓內,寬敞明亮。學術活動中心配有先進的數字網路及四種語言的同聲傳譯系統。
醫院在職員工2000多人,其中高級職稱專業人員500多人,包括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博士生導師和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設有59個臨床醫技科室,1447張病床,配備有門類齊全的國際先進與頂尖級的醫療儀器設備;年均門診量約100萬人次,住院病人3.6萬人次,手術1.8萬台次以上;醫療服務範圍輻射國內32個省(市)乃至亞洲、南美,並承擔中央首長、外國元首及外賓、華僑等來湖北視察、訪問的保健任務。
現狀
目前,院內設有醫療系、藥學系、麻醉系,兒科專業、精神心理衛生專業、眼耳鼻喉科專業,共有 24個教研室;設有湖北省神經精神疾病研究所、湖北省兒科疾病研究所 和武漢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武漢大學消化與肝病研究所、武漢大學泌尿系病研究所、武漢大學眼科研究所、武漢大學耳鼻喉-頭頸外科研究所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婦科、聽力與嗓音、運動與康復、生物醫學工程和臨床藥學等9個研究室;內科、外科、耳鼻喉-頭頸外科、檢驗、腫瘤學等許多學科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定的博士學位授予點,各個臨床學科均為碩士學位授予點。擁有國家人事部設立的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內科、外科等為湖北省級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精神科為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心血管內科為國家211工程建設學科。臨床病毒實驗室為武漢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組成部分,中藥藥劑實驗室為國家中醫藥重點實驗室。
教學和科研區位於原張之洞兩湖書院及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黃浦軍校)武漢分校舊址。每年承擔武漢大學醫學院和藥學院 的後期教學任務,1200餘名本科生、500餘名博士生、碩士生、留學生和600名進修生在這裡學習與生活。
醫院承擔著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310餘項,包括國家973項目、國家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衛生部基金項目及省級攻關項目。近10年來,鑑定科研成果148項,已有71項獲獎,其中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40多項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衛生部及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主編專著160多部,發表論文1200餘篇。據國家科技部信息中心公告,在統計源期刊上論文發表 篇數居全國大型醫療機構第11位。
醫院主辦有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誌》、《微循環學雜誌》、《卒中與神經疾病》、《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誌》等全國統計源專業期刊。與世界 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衛生及教育界建立了友好合作、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等往來關係。100多名專家、學者分別在國際學術團體和全國各類專業學會及省、市專業學會擔任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等重要學術職務, 使醫院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學術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醫院瞄準國際醫學發展新目標,積極研究和套用當代先進醫療技術手段,在提高常見多發病診治水平的基礎上,不斷攻克慢性病和疑難雜症,形成了以內、外、婦、兒、眼、耳鼻喉-頭頸外科、神經、精神、皮膚性病、超聲影像和急診、藥學等專業學科為優勢的醫療特色,尤其在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等許多專業學科領域創造了國際領先醫療技術。
醫院奉行 "一切為病人,為一切病人,為病人一切"的管理理念,以創新意識發展先進獨特的醫療技術,以人本精神創造和諧溫馨的養療環境,受到社會讚譽。1992年被衛生部評定為湖北省首批三級甲等醫院,1988年以來連續獲得全國衛生文明建設先進集體、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最佳文明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醫院規模
經過80年的風雨變遷,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已建設與發展成為一家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特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目前占地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門診部按照國際高標準設計建成,功能完善、智慧型化程度高,堪稱富有人性化的國際現代化醫用建築。住院部內外環境與設施,在先進、實用的基礎上力求人情味、家庭化,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內科病房按五星級賓館標準設計裝修,裝備有物流、供水、供氧、輸液,信息傳遞等系統;擁有先進的重症監護室、血液層流病房,血液淨化中心。楚康樓裝飾一新,設定不同規格的高級病房;外科病房位於十層大樓內,寬敞明亮。學術活動中心配有先進的數字網路及四種語言的同聲傳譯系統。
醫院服務
醫院在職員工2000多人,其中高級職稱專業人員500多人,包括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博士生導師和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設有59個臨床醫技科室,1447張病床,配備有門類齊全的國際先進與頂尖級的醫療儀器設備;年均門診量約100萬人次,住院病人3.6萬人次,手術1.8萬台次以上;醫療服務範圍輻射國內32個省(市)乃至亞洲、南美,並承擔中央首長、外國元首及外賓、華僑等來湖北視察、訪問的保健任務。
醫院科室
目前,院內設有醫療系、藥學系、麻醉系,兒科專業、精神心理衛生專業、眼耳鼻喉科專業,共有24個教研室;設有湖北省神經精神疾病研究所、湖北省兒科疾病研究所和武漢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武漢大學消化與肝病研究所、武漢大學泌尿系病研究所、武漢大學眼科研究所、武漢大學耳鼻喉-頭頸外科研究所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婦科、聽力與嗓音、運動與康復、生物醫學工程和臨床藥學等9個研究室;內科、外科、耳鼻喉-頭頸外科、檢驗、腫瘤學等許多學科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定的博士學位授予點,各個臨床學科均為碩士學位授予點。擁有國家人事部設立的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內科、外科等為湖北省級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精神科為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心血管內科為國家211工程建設學科。臨床病毒實驗室為武漢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組成部分,中藥藥劑實驗室為國家中醫藥重點實驗室。
教學和科研區位於原張之洞兩湖書院及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武漢分校舊址。每年承擔武漢大學醫學院和藥學院的後期教學任務,1200餘名本科生、500餘名博士生、碩士生、留學生和600名進修生在這裡學習與生活。
醫院榮譽
醫院承擔著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310餘項,包括國家973項目、國家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衛生部基金項目及省級攻關項目。近10年來,鑑定科研成果148項,已有71項獲獎,其中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40多項獲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衛生部及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主編專著160多部,發表論文1200餘篇。據國家科技部信息中心公告,在統計源期刊上論文發表篇數居全國大型醫療機構第11位。
醫院主辦有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誌》、《微循環學雜誌》、《卒中與神經疾病》、《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誌》等全國統計源專業期刊。與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衛生及教育界建立了友好合作、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等往來關係。100多名專家、學者分別在國際學術團體和全國各類專業學會及省、市專業學會擔任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等重要學術職務,使醫院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學術地位。
醫院前景
改革開放以來,醫院瞄準國際醫學發展新目標,積極研究和套用當代先進醫療技術手段,在提高常見多發病診治水平的基礎上,不斷攻克慢性病和疑難雜症,形成了以內、外、婦、兒、眼、耳鼻喉-頭頸外科、神經、精神、皮膚性病、超聲影像和急診、藥學等專業學科為優勢的醫療特色,尤其在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等許多專業學科領域創造了國際領先醫療技術。
醫院奉行"一切為病人,為一切病人,為病人一切"的管理理念,以創新意識發展先進獨特的醫療技術,以人本精神創造和諧溫馨的養療環境,受到社會讚譽。1992年被衛生部評定為湖北省首批三級甲等醫院,1988年以來連續獲得全國衛生文明建設先進集體、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最佳文明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交通地址
地址:武漢市中山大道215號(利濟北路)。
乘車路線:43路507路510路514路539路571路578路609路706路717路人民醫院站下車。